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學生改革精神教育的三重維度分析

2019-07-16 05:17侯保龍王有煒
關鍵詞:改革大學生教育

侯保龍 王有煒

摘要:對大學生進行改革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崗改革的歷史實踐是大學生改革精神教學的現實切入點,體現了開放式教學的現代理念。思政課教師在講授改革開放知識點時應靈活地處理教材內容,實現教材內容的時代化、具象化和實踐化。為此,教師在實現該部分教材內容轉化時應注意運用歷史思維、理論思維和實踐思維來把握我國改革的歷史進程、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應從改革精神認知的歷史維度再現改革精神的產生發(fā)展過程,揭示改革精神產生的歷史根源;從理解改革精神的理論維度講清改革精神的社會革命性質,幫助學生理解改革精神的深刻內涵;從信仰改革精神的實踐維度開展大包干紀念館和沈浩紀念館實踐教育活動,促使大學生樹立改革精神的堅定信仰。

關鍵詞:改革;改革精神;大學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19)03-0084-05

收稿日期:2018-10-23

基金項目:2017年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17jyxm0360);2016—2018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安徽省大學生改革精神實踐教育基地項目(2015Szzgjh3-16)

作者簡介:侯保龍(1973-),男,安徽臨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Theeducationofreformspiritforcollegestudentsisanimportantcontent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historicalpracticeofXiaogangreformistherealisticentrypointofthereformspiritteachingofcollegestudents,andalsoreflectsthemodernconceptofopenteaching.Theteachers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houldflexiblyhandlethecontentofthetextbooks,realizingitsfeaturesofthetimes,concretizationandpractice.Tothisend,inteaching,teachersshouldconsiderthehistoricalprocess,scientificconnotationandpracticalrequirementsofChinasreformbythinkingfromtheperspectivesofhistory,theoryandpractice,andshouldrevealthehistoricalrootsandthedevelopmentprocessofthespiritofreformfromthehistoricaldimensionoftherecognitionofit;andshouldclarifythesocialrevolutionarynatureofthespiritofreform,helpingstudentsunderstandtheprofoundconnotationofitfromthetheoreticaldimensionofthecomprehensionofthespiritofreform,andcarryoutthepracticeofeducationalactivitiessuchasDabaoganandShenHaoMemorialHallfromthepracticaldimensionofthebelief,soastoencouragecollegestudentstoestablishafirmbeliefinthespiritofreform.

Keywords:Reform;Spiritofreform;Universitystudents;Education

一、開放式教學理念:大學生改革精神教育的教學論依據

要實現改革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需要我們運用開放教學的理念與方法,實現改革精神教育教學的多側面、多維度展現。當代世界和社會是個充分開放和交流的社會,青年大學生也具有開放、善于交流的思維特點。思政理論課教學應根據青年大學生樂于接受新事物的特點,因時而化,進行開放式教學。開放式教學主張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新觀點和多元化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主張對基本理論作適當的引申和拓展,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主張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區(qū)分學術性知識與普及性知識,實現知識的理論性、實用性、針對性、趣味性的結合;認為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不能單打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聚焦某一教學知識點,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把握知識。開放式教學方法和理念,要求思政課教師在講授改革開放的知識點時一定要靈活地處理教材內容,實現教材內容的時代化、具象化和實踐化,一定要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多視角分析我國改革實踐。具體地說,實現該部分教材內容的轉化應注意運用歷史思維、理論思維和實踐思維來把握我國改革的歷史進程、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即是說,我們必須從歷史維度再現改革精神的產生過程,使學生認知改革精神的來龍去脈,拓寬學生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知識視野;必須從理論維度講清改革精神的社會革命性質,使學生理解改革精神的深刻內涵,使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中國改革的理論創(chuàng)新;必須從實踐維度開展大包干紀念館與沈浩紀念館實踐教育活動,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理論既有“用”,又有“味”,從而增進大學生對改革精神的信仰。

二、小崗改革的歷史實踐:改革精神教育教學的現實切入點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小崗改革四十周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把改革精神的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對于培養(yǎng)勇于擔當改革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改革精神的核心內涵就是不甘落后的奮斗精神、不斷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與小崗精神小崗精神雖然在學界和政界至今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但是其基本內涵學界和政界還是一致認可的,這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干部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的“敢想、敢干、敢為天下先”的“老三敢”精神。結合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本文擬在此基礎上再加上“敢于創(chuàng)造、敢于擔當、敢于奮斗”的“新三敢”精神,共同構成小崗精神,這其實就是中國改革精神,其核心內涵就是不甘落后的奮斗精神、不斷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改革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尋找一個有效的教育教學載體是針對性開展大學生改革精神教育的基本前提。

思想是時代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由于小崗改革實踐領我國改革時代之先,率先開啟了新時期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隨后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改革精神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改革精神教育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歷史實踐,離不開對中國改革精神進行改革實踐的歷史還原。換句話說,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改革精神,需要尋找一個有效的改革教育教學載體。我們可以追溯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起點,回到小崗、追憶小崗的改革歷程,體會小崗改革實踐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時代價值?;谶@樣的認識,筆者認為小崗改革實踐是培育大學生改革精神的現實切入點。其基本根據有三:

第一,小崗改革實踐領新時期改革開放之先,學生可以近距離領會小崗人敢于變革的進取精神。青年大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學習新知,喜好探究事物的根底,善于追問事物發(fā)展的根源。相較于豐富生動的改革實踐,大學生們對于抽象的社會主義改革理論還是比較不容易理解的。既然任何理論的產生都離不開一定的實踐基礎,而且結合小崗改革實踐來講社會主義改革理論,符合人的認識規(guī)律,便于學生理解深奧的改革理論。小崗的大包干改革率先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改革之路,在全國影響巨大,乃至在國際上都有較大的反響。從小崗改革實踐講起,便于講清我國改革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也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tǒng)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更感興趣的是為什么改革選擇了小崗村,進一步追問我國改革的最初起點和歷史淵源。青年大學生對鳳陽小崗改革也是耳熟能詳,但是對小崗村具體的改革歷史還欠缺詳盡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對當年小崗敢于改革的壯舉認識不深。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從歷史的層面讓學生全面了解小崗改革的初始原因,從理論層面讓學生深刻認識小崗改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的特殊意義,從實踐層面讓學生親身體驗小崗改革的艱辛歷程和豐碩果實,從而增強大學生對中國改革的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

第二,小崗改革實踐體現了黨尊重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領會小崗精神蘊涵的紅色文化意蘊??梢哉f,小崗改革精神是我國紅色教育的重要資源,其基本原因在于當年小崗十八戶農民的大包干壯舉是在村委會直接領導下進行的,是在黨所發(fā)動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大討論的春風里進行的,是在當時安徽省委書記萬里的直接關懷下不斷進行的。進而言之,小崗精神不但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踐行群眾路線、以人為本、尊重民意的民主精神。正因為有黨和國家的關懷和支持,小崗改革才得以成功進行,小崗精神凝結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艱辛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以小崗村改革實踐為教學案例,可以直觀地講清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在黨的領導下的改革開放。黨支持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正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真實寫照,也是黨踐行以人為本的立黨宗旨的體現。如此,我們就講清了社會主義改革與黨的領導的關系,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的道路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有助于增進大學生熱愛基層人民群眾的感情以及對黨的群眾路線的高度認可。

第三,沈浩精神是小崗改革精神的繼承與發(fā)展,學生可以理解改革不停頓、發(fā)展不止步的不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沈浩是大學生學習改革精神的榜樣。沈浩繼承發(fā)展了大包干精神,形成了銳意改革、勇于開拓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沈浩從省城來到小崗,不是來“鍍金”的,而是帶著帶領小崗干群繼續(xù)改革奔向富裕生活的使命來的。面對小崗“一朝越過溫飽線、二十年未過富??病钡默F狀,沈浩通過走訪調研,找到了阻礙小崗致富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文化水平較低、市場開發(fā)能力較弱、經濟基礎薄弱、村組織渙散等原因,不敢進行深入的改革;另一方面,小崗也需要新的帶頭人來開創(chuàng)新事業(yè)。如果缺少這樣的帶頭人,農民就無法完成從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小生產者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生產者的歷史性轉變,農民就富不起來。所以,沈浩從內心里為小崗人民的命運擔憂,愿意與小崗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使小崗村走上富裕之路。為了振興小崗,沈浩帶領村干部積極轉變觀念,以改革求突破,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引導農民成立專業(yè)合作社,引進大學生發(fā)展特色農業(yè),破解農村金融難題,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和紅色旅游,創(chuàng)造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等等。在沈浩精神的激勵下,小崗人開始了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改革一旦發(fā)動,就不能停頓,否則又要落后。從小崗改革再出發(fā)的實踐中,可以使學生理解改革不停頓、發(fā)展不止步的不懈創(chuàng)新精神。

三、大學生改革精神教育教學的三重維度

(一)從歷史維度再現改革精神的產生發(fā)展過程,使學生認知改革精神的歷史根源

1.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是社會主義改革的初始動力。歷史證明,我國改革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我國在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之后,建立了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高漲,充滿了對社會主義制度下建設幸福生活的憧憬。滿足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期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初心。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對在像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到底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沒有搞清楚,致使我國犯了這樣那樣的“左”的錯誤,人民的生活長期停留在低水平狀態(tài)。正如鄧小平所言:“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fā)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盵1]“文革”結束后,面對我國生產力停滯不前和人民生活徘徊不前的狀況,若再不進行改革,人民群眾就會質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而“改革是對社會主義進程中困難或危機的認識、把握和對策,”[2]是對人民求變求富強烈愿望的呼應?;鶎尤罕娗笊?、求幸福的良好愿望構成中國改革的最初動因,黨領導改革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廣大人民群眾擺脫貧困,過上富足的生活。

2.改革實踐的推動來自多元歷史主體的合力合作。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主體來說,按照辯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主體和決定性力量,但不是唯一的主體。社會中各個階級和階層的人們都對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起到這樣或那樣的作用。也就是說,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取決于多個歷史主體、多種社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結果。正如恩格斯所說,“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chuàng)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愿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盵3]對于中國改革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實踐和歷史進程來說,也是如此。我們不能說,小崗村是中國改革精神產生的唯一源頭。其實,中國改革的思想源頭和實踐探索早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基本國策這22年時間內,中國共產黨、我國基層干群都進行了形式多樣的積極嘗試。鄉(xiāng)村社會是我國改革的主要策源地,改革開放前多地農村反復出現過包產到戶生產方式的嘗試,顯示出改革的重要主體之一的農民群眾有一種規(guī)律性沖動的力量。改革開放前黨和政府多次進行了經濟體制的調整和探索、新時期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領導人個體和領導集體的積極推動以及農村農民敢于突破原有體制束縛等多種因素共同促成了改革的溪流逐漸匯合成彭拜的改革潮流?!爸袊姓谓Y構中的上中下層形成的合力,是改革啟動的強大動力?!盵4]

(二)從理論維度講清改革的社會革命性質,使學生理解改革精神的深刻內涵

“理論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盵5]要理解我國改革的歷史必然性進而理解改革精神的深刻內涵,就需要從理論層面弄清楚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基本方式和基本規(guī)律以及社會主義的改革性質。改革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社會革命歷史運動發(fā)展的一個特殊階段和特殊類型,或者說,改革是推動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基本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與發(fā)展。

1.改革根源于我國生產力發(fā)展客觀要求,是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物質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社會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都必須適合物質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社會改革的根本源泉在于一定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基本矛盾運動。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生產關系的確立能夠較快地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甚至一度認為,公有制的生產關系越純粹,越有利于發(fā)展生產力,這就嚴重脫離我國生產力的實際水平。我國犯過的這個“左”的錯誤,其要害在于對“生產關系”概念理解的片面性。其實,我們不能只從生產資料的占有關系(即所有權)方面去判斷一種生產關系的好壞,還應當從生產資料的具體經營方式和產品的分配方式去全面考察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適配狀況。生產資料的占有關系具體如何、生產資料的具體經營方式和產品的分配方式如何都要以是否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為標準。這是我們從生產力終極和動態(tài)的發(fā)展要求來分析我國生產關系變革的基本結論,也是我國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后進行最初改革和不斷改革的本源性原因。教師通過改革根源的知識分析,就要讓學生明白:其一,中國的改革具有客觀的社會經濟基礎原因,這個社會經濟基礎不但包括經濟基礎是否薄弱、生產工具是否先進,而且包括勞動者的素質如何以及勞動者對生產方式的滿意程度如何;其二,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具有一往無前的性質,作為生產力承載者的勞動者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也具有與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同步提高的特點,這就決定了社會生產關系及其上層建筑的調整和改革也具有客觀的變動不居的性質。也就是說,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種一往無前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是改革精神的核心,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所需要的一種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2.改革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常態(tài)動力。筆者曾撰文提出:“革命與改革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兩大基本力量,革命是推動階級社會向前發(fā)展的根本動力,而改革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基本動力?!盵6]基于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歷史視野和戰(zhàn)略高度來看改革對社會主義存在方式和發(fā)展動力的價值,其意義怎么估計都不為過。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對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基本適應”特點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解決的基本方式不能再適用階級斗爭意義上的“革命”方式,而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對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不完全基本適應”特點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解決的基本方式只能適用非階級斗爭意義的“改革”方式。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樣:“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盵3]669改革不像革命那樣性情暴戾,如果說革命是階級社會歷史前進的火車頭,而改革則是社會主義發(fā)展進步的推進器。因此,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與發(fā)展的基本方式,其根本目的不是要否定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而是通過對社會各領域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促進我國社會的科學發(fā)展和長治久安。

(三)從實踐維度開展大包干紀念館和沈浩紀念館實踐教育活動,使學生堅定社會主義改革信念

實踐教學法的直接理論依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觀,社會實踐是人的思想形成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也是檢驗人的思想、理論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改革精神是否真正被大學生所接受,不但需要我們講清改革的歷史發(fā)展、理論邏輯,還需要我們開展實踐教學向大學生展示我國改革的艱難歷程、展示廣大人民群眾對改革的熱切盼望和參與精神,展示改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以使大學生信服改革的歷史必然性和巨大威力,從而實現改革理論學習與改革實踐養(yǎng)成的互證。從實踐維度來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改革精神,能夠把抽象的改革理論具象化、體驗化,使大學生對改革的認識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實現從認知性學習到形成改革情感、改革信仰的飛躍,這符合人的認識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堅持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這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服務國家和人民的時代責任感、提高大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著理論聯系實際的根本教育原則,我們開展大包干紀念館和沈浩紀念館實踐教育活動,努力在大學生面前具體呈現改革的艱難歷程及其蘊涵的改革精神。實踐證明,在大包干紀念館,大學生們佇立在一幅幅發(fā)黃的圖片前,仔細端詳,舉起相機,相互議論,看得出他們對改革開放前農民們的貧困生活報以深切的同情,他們被小崗十八戶農民為改變貧窮落后面貌而進行的承包到戶的改革舉動和精神所折服,對中央和地方黨和政府對小崗村改革行動的支持而贊賞不已。在沈浩紀念館,同學們親眼目睹了新時期黨的好干部沈浩為迅速實現小崗村富裕的夢想而日夜操勞、殫精竭慮的親民行為、改革舉動和實干精神。同學們都認識到,干部的素質關系到我國改革大業(yè)能否不斷推進并取得巨大成就,認識到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千千萬萬像沈浩那樣的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的黨員干部和青年來接過改革的接力棒。實踐活動結束后,通過與幾位學生的交談,得知他們仍不滿足于小崗村的發(fā)展現狀,紛紛提出農村進一步改革發(fā)展的暢想。此時,我們認為在青年大學生的頭腦里已經樹立了改革精神的信仰。

我國改革開放過了四十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發(fā)展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如何迎接新機遇、化解新挑戰(zhàn),需要我們踐行改革精神,矢志不移地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新時代大學生應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改革理論,積極踐行改革精神,勇于承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使命。大學生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建功立業(yè),做改革精神的傳承者;要樹立社會主義改革的堅定信仰,做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者和實干家。

參考文獻: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2]胡安全,宋曲霞.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45.

[3]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2.

[4]關海庭.當代中國改革起點的政治分析[J].中共黨史研究,2011(3):16.

[5]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21.

[6]侯保龍.“四個全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新發(fā)展[J].理論導刊,2016(4):5-6.

[責任編輯:范君]

猜你喜歡
改革大學生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改革之路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改革備忘
改革創(chuàng)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元阳县| 安乡县| 韩城市| 疏附县| 南陵县| 吉木萨尔县| 绵竹市| 佛学| 武汉市| 广河县| 巨野县| 丁青县| 吴堡县| 呼图壁县| 普宁市| 博白县| 开封县| 集安市| 外汇| 忻州市| 临颍县| 化州市| 都江堰市| 四川省| 德州市| 杭州市| 景宁| 石城县| 和平区| 古丈县| 于田县| 义马市| 滦平县| 保靖县| 河东区| 南丹县| 额尔古纳市| 咸宁市| 延川县| 汽车|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