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桂玉,黃馨慧,劉舒凌*,王曉珊,張 兵,朱明鳳
(1.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 藥學(xué)院,廣西 南寧 530001;2. 廣西國際壯醫(yī)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蛤蚧屬爬行綱、壁虎科動物蛤蚧GekkogeckoLinnaeus除去內(nèi)臟的干燥全體,又稱仙蟾,國產(chǎn)蛤蚧主產(chǎn)于廣西、云南,進口蛤蚧主產(chǎn)于越南,全年均可捕捉,野生蛤蚧以活動季節(jié)5-9月捕捉為主。蛤蚧為血肉有情之品,性平、味咸,歸肺、腎經(jīng),為肺腎兩虛、腎不納氣、久咳虛喘要藥,臨床上用于治療腎肺不足、陽痿遺精、虛喘氣促、勞嗽咯血、小兒疳積等[1]。為繼承和發(fā)揚蛤蚧傳統(tǒng)炮制經(jīng)驗,筆者通過查閱古代和現(xiàn)代文獻,對其炮制歷史沿革、現(xiàn)代炮制研究進行歸納論述,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中醫(yī)傳統(tǒng)認為蛤蚧“效在尾,尾不全者無效”“毒在眼,須去眼……”,故歷代使用均去頭、足。蛤蚧凈制方法始載劉宋時代《雷公炮炙論》:“蛤蚧,其毒在眼,須去眼及甲上……誤傷尾也”,提出“其毒在眼,其效在尾之說”[2];宋代《證類本草》始載“蛤蚧去頭足,洗去鱗鬣內(nèi)不凈”[3]。明代《普濟方》有“別研、去蟲,生用”[4];清代《得配本草》“去眼或去頭足”[5]。
蛤蚧質(zhì)地堅韌,氣腥,未經(jīng)加工處理不易制劑,臨床應(yīng)用多為炮制品。蛤蚧炮制后減少腥味,質(zhì)地酥脆,便于粉碎和制劑。南北朝劉宋時代《雷公炮炙論》有“酒浸焙法”“紙焙炙”[2]。宋代《太平圣惠方》有“酥炙”“醋炙”[6],《博濟方》有“炙香”[7],《圣濟總錄》有“酒蜜涂炙”“酒浸酥炙”[8],《洪氏集驗方》有“煅存性”[9]。明、清兩代基本沿用前法,并新增《普濟方》“米泔洗酥炙”“青鹽酒炙”[10],《串雅內(nèi)外編》“酒浸”[11]等法。蛤蚧歷代炮制方法見表1。
表1 蛤蚧炮制的歷史沿革簡況
與古代炮制方法相比,蛤蚧現(xiàn)代的炮制方法大都沿用古法。現(xiàn)代常用炮制方法為凈制、酒制、油酥制、蛤粉制、烤制,此外,還有部分省市采用其他炮制方法,如江西采用滑石粉燙蛤蚧、酒焙法,蒙古族奶油酥炙和醋浸烤制等炮制方法,滑石粉燙炙、奶油酥炙為后人所創(chuàng)。在凈制法中,中國藥典與多數(shù)地方炮制規(guī)范為除去鱗片及頭足,個別地方炮制規(guī)范,如北京、天津,為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而未做去頭足的規(guī)定。酒制法中,中國藥典與多數(shù)地方炮制規(guī)范為酒浸烘干法,亦有酒浸焙干法,輔料多為黃酒(除湖南省炮制規(guī)范用白酒外),輔料酒的用量規(guī)定并不統(tǒng)一。蛤蚧現(xiàn)代炮制方法見表2。
表2 蛤蚧現(xiàn)代地方炮制輯要
蛤蚧生品以補肺益精、納氣定喘見長。生蛤蚧不利于粉碎調(diào)劑,腥味重,口感欠佳,古代所采用的炮制方法均能起到矯臭矯味,改善口感,便于粉碎調(diào)劑的作用[17]。蛤蚧不同炮制方法,作用亦各有偏重,酒浸焙、酒浸酥炙借酒行藥勢增強補腎的作用,多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虧損的陽痿;醋涂炙借醋斂氣之功增強補肺的作用;蜜炙增強補肺氣的作用;酒蜜共炙增強補腎、補肺的作用;青鹽酒共炙引藥入下焦,使其補腎作用更強;煅法將蛤蚧制成炭藥,用于止咳、止咯血;矯臭矯味以酒炙法、醋炙法和蜜炙法為佳[17]。蛤粉燙蛤蚧加強蛤蚧止咳喘的作用[18]。油酥蛤蚧具有香氣,腥氣減少,易粉碎,其功效為補腎益肺、納氣定喘,常用于肺虛咳嗽或腎虛作喘的治療[19]。蛤蚧經(jīng)油炸法和油脂涂酥烘烤法,均能使其質(zhì)地酥脆。奶油酥炙蛤蚧有補精壯陽、增強體力、祛腎寒的功效,蒙醫(yī)用于腰胯酸痛、肌肉痛、腎臟痼疾、尿頻、下肢沉墜等病的治療[20]。
蛤蚧含有蛋白質(zhì)、18種氨基酸、脂類成分(如磷脂、脂肪酸)、微量元素、膽固醇、生物堿類、性激素樣物質(zhì)等。研究表明,蛤蚧各部位未檢測出胱氨酸,所含氨基酸種類并無差異,含量上有差別,各部位氨基酸總量依次為:尾部、體部、頭部、爪部、眼部,其中眼部組氨酸、色氨酸含量高于其他部位,谷氨酸含量高于其他部位均值,眼部其他13種氨基酸含量低于其他部位均值[21]。蛤蚧尾部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蛤蚧體,賴氨酸含量達1.38倍[22]。蛤蚧不同部位的成分和毒性研究表明:蛤蚧頭、體、尾的氨基酸含量基本相似,其中爪部、眼部含量偏低,頭部、爪部未見有毒性反應(yīng),故可保留頭、足藥用,充分發(fā)揮其藥效[23]。
蛤蚧含有豐富的鋅、鐵、鎂、鈣等無機元素,蛤蚧尾鋅、鐵含量最高,鋅含量是體部的42倍;蛤蚧身鎂含量高,頭部鈣含量高[20]。現(xiàn)代研究證實蛤蚧體、尾、頭及足中微量元素基本一致,頭、足有明顯的藥理作用,無毒副作用,且所占藥材比例較大,可將蛤蚧頭、足作為藥用部位用于臨床,擴大藥源[24]。
江西省多采用滑石粉燙制法炮制蛤蚧,試驗表明,用滑石粉炒制蛤蚧,炮制中氨基酸總量略高于酒拌烘干品,且易于粉碎[25]。
蛤蚧頭、足、身、尾各混懸液經(jīng)小鼠口服后,能明顯對抗氫化可的松所致免疫抑制作用[26]。蛤蚧乙醇提取物5 g/kg腹腔注射,增加強的松龍或環(huán)磷酰胺造模小鼠的脾臟重量、白細胞數(shù)、炭粒廓清指數(shù)和正常小鼠免疫后血清中溶血素含量[27]。蛤蚧尾對雄性大鼠精囊和前列腺增重效果優(yōu)于蛤蚧體[28]。蛤蚧身、尾60%乙醇提物,對四氫嘧啶造成的高血糖小鼠有一定降糖作用[29]。林啟云等[29]實驗研究表明,用3 g/kg體重的蛤蚧身或尾的60%乙醇提取物,能加強豚鼠白細胞的移動力,增強肺、支氣管和腹腔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蛤蚧體及尾的乙醇提取物給豚鼠肌注,可對抗氧化乙酰膽堿所致痙攣性哮喘作用,對豚鼠離體氣管也有直接松弛作用[30]。
歷代本草對蛤蚧的毒性成分主要集中在頭、爪,故蛤蚧使用多去頭、足。羅謀倫等[31]實驗研究表明蛤蚧醇提取物135 g/kg灌胃給藥,未見小鼠毒性反應(yīng)。龔千鋒等[25]毒性試驗結(jié)果顯示,蛤蚧眼部提取物可引起小鼠躁動不安,四處走竄,輕微抽搐等反應(yīng),表明蛤蚧頭部有小毒。用蛤蚧眼、頭、足做猴急性和亞急性毒性試驗,均未見不良發(fā)應(yīng)[32]。胡覺民等[30]實驗研究表明小鼠灌服鮮蛤蚧眼勻漿或乙醇提取物(相當于成人劑量50、100、200倍)以及蛤蚧腦勻漿(相當于成人劑量50倍),犬灌服蛤蚧頭乙醇提取物(相當于成人劑量50、100、200倍),觀察72 h,各組動物均活動、進食正常,未見異常反應(yīng)。廣西部分產(chǎn)區(qū)有不去頭足食用的習(xí)慣,用于治療小二滯食,每次1~2只,未見不良反應(yīng)[33]。蛤蚧產(chǎn)地加工亦有不去頭、足或眼,只有浸酒才除去眼睛,當?shù)乩纤幑ふJ為,去眼可以提高藥酒色澤,并非去毒之意[33]。
蛤蚧炮制工藝研究文獻尚無報道,僅有一些可供參考的炮制工藝條件。蛤蚧酒制工藝中,取凈蛤蚧去頭、足,用黃酒浸透,置烘箱內(nèi),在110~120 ℃溫度下烘至外表略呈微黃色[34];或在145 ℃溫度下烘烤,中途噴淋白酒3~4次,酥炙至黃色、松脆[35]。大生產(chǎn)中可以采用80 ℃烘烤8 h,酒淬1次,再烘烤8 h[36]。酥油(芝麻油)均勻涂于蛤蚧一面,放入微波爐用高火加熱1 min,冷卻后再涂酥油加熱,如此反復(fù)2~3次,至表面微黃,未涂酥油的一面有油滲出為宜,取出放涼即可,每100 kg蛤蚧,用10 kg酥油[37]。
蛤蚧不同炮制品功效不同,選擇炮制輔料及炮制工藝對蛤蚧生產(chǎn)加工及臨床應(yīng)用具有重要意義。本草著作中多記載蛤蚧效在尾,毒在眼,現(xiàn)代藥理試驗和化學(xué)成分研究表明,蛤蚧頭、足等各部位未見毒副作用,蛤蚧眼、足有毒性記載但缺乏藥理基礎(chǔ)?,F(xiàn)代蛤蚧炮制工藝多集中于傳統(tǒng)凈制工藝,如對去頭、足的藥理毒理、化學(xué)成分研究,而對其他炮制工藝的原理,如酒制如何增效,以及炮制工藝的制定,如炮制輔料、炮制溫度、炮制時間等鮮有研究。炮制原理不明,炮制工藝難以控制,不利于臨床應(yīng)用以及炮制品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炮制品的質(zhì)量標準水平較低。在今后對蛤蚧的研究工作中,應(yīng)加強對蛤蚧炮制前后的藥理藥效研究,同時促進炮制工藝的優(yōu)選、改革與創(chuàng)新,完善蛤蚧飲片的質(zhì)量標準,達到炮制原理明確化、炮制工藝規(guī)范化、飲片質(zhì)量標準化,獲得生產(chǎn)質(zhì)量穩(wěn)定、可控的蛤蚧飲片,以提高臨床療效,更好地服務(wù)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