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瀟,曹海濱
【摘 要】民間舞蹈藝術在我國的文化藝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國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寶貴財富。但是,如今人們對于民間舞蹈藝術的發(fā)展越來越不重視,更加追崇國外的舞蹈藝術,因此,使得我們國家的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得不到更好的發(fā)揚。民間舞蹈藝術是我國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民間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意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于民間舞蹈藝術都會有不一樣的見解和體現(xiàn)。但是,都能很好地展現(xiàn)出當時的歷史文化內涵。因此,為了使我國的民間舞蹈藝術得到傳承和發(fā)展,需要使民間舞蹈藝術和如今的高校教育結合起來,青少年通過在課堂中對民間舞蹈藝術的學習去傳承和發(fā)揚民間舞蹈藝術。本文作者提出了繼承和發(fā)展我國民間舞蹈藝術的幾點建議,希望可以使民間舞蹈藝術能更好地得到傳承和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育;民間舞蹈藝術;傳承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7-0147-03
民間舞蹈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與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精神和民族的審美情趣。民間舞蹈作為一種民族性的舞蹈藝術,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因此,民間舞蹈藝術從實質上來說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傳承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在21世紀這個經濟發(fā)展迅猛的時代,雖然民間舞蹈藝術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得以流傳下來,但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丟失了許多重要的部分,并沒有被完整流傳下來。因此,一些民間藝術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被遺忘在這漫長的歲月中。雖然很多民間舞蹈藝術都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比如不合理的保護形式、資金投入不夠、人們不夠重視等造成的保護不當使得這些民間舞蹈藝術在慢慢消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每個民族又生活在環(huán)境相對閉塞的地方,與外界聯(lián)系又少,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那對應的民間文化,比如其民間舞蹈文化的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無法流傳。
久而久之,這樣的民族文化就會慢慢變少,直至一點點消失,不復存在。如果真的發(fā)展到那樣,再想去傳承這些民間文化也無法找到根源了。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合適的方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發(fā)展和傳承這些被遺落的民間文化,比如民間舞蹈文化。在此,我覺得最有效的就是讓這些民間舞蹈文化納入到高校的教育課程中去,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們更系統(tǒng)、更規(guī)范地學習民間舞蹈藝術,也能讓這些民間舞蹈藝術以這種形式得到傳承和發(fā)揚。
為了保護民間舞蹈藝術,使得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至于被遺落從而消亡,我們需要采取合適的方式去保護它,而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要實施具體的行動。為了發(fā)揚民間舞蹈藝術,傳承民間文化,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讓這種文化走進校園,發(fā)揚民族的特色。這也是最有效、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如今,我國的民間舞蹈藝術發(fā)展并不是那么樂觀,因此,把它融入到高校的教育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青少年是整個民族的希望,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前景,讓民間舞蹈藝術走進校園,融入到高校的教育中,編入高校的學習課程中,這是很有必要的,能讓學生們去學習和了解這些民族文化,并且樹立對其的保護意識。通過學習使學生對民間舞蹈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繼續(xù)對其進行鉆研和探究。因此,讓民間舞蹈藝術融入到高校的教育中不僅能使學生提高個人素養(yǎng),也能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很好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可以讓這些民間舞蹈藝術得到最大程度的傳承和發(fā)揚。
一、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教育中的現(xiàn)狀分析
在這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時代,學校越來越重視在藝術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最早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們國家就把有關舞蹈的教育納入到了學校的教育課程中去,隨著時代不斷加速發(fā)展,教育機制不斷發(fā)生改變,舞蹈教育也慢慢成為了高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使高校教育中已經包含了對于舞蹈的教學課程,但是對于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并沒有那么重視?,F(xiàn)在,民間舞蹈藝術正面臨著被遺忘的境況,面臨著徹底消失在人們視野中的危險,而這種狀況影響了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中的傳承,也阻礙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fā)揚。
(一)藝術文化方面對民間舞蹈教育的忽視
民間舞蹈藝術產生于民間,來源于人民的生活,并在其間流傳,受到民俗文化的制約,表演相對自由但風格比較穩(wěn)定。不同國家、地區(qū)和民族的民間舞蹈,由于受到很多種因素的影響,還有各種條件的限制,在表演技巧和風格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民間舞蹈這門藝術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學習者要擁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因此,這就導致了學習者過分重視舞蹈的動作和技巧掌握,而忽視了對其民族特點的把握和理論性的學習。但是,學習民間舞蹈并不是只在于對肢體的表達,也要注意對情感的抒發(fā),最主要的是對民族悠久歷史和民族特色的傳承和發(fā)揚。如果只是對身體表達進行機械的學習,就體會不到民族舞特有的韻味,也不能很好地發(fā)揚民族特有文化。
(二)缺乏民間舞蹈藝術的保護意識
在傳承民間舞蹈藝術的過程中,缺乏了對其一定的保護意識。我國有很多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底蘊,其中民間舞蹈就有很多種并且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特有的韻律。在如今這個發(fā)展越來越迅猛的時代,不管是經濟的發(fā)展還是科技的發(fā)展,都越來越發(fā)達,但是也越來越忽視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忽略了對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fā)揚。這也許并不是因為對其放任不管,而是缺乏一定的保護意識和沒能找到方便有效的保護方式,這成為了如今最需要解決的巨大難題。
對于這方面,我認為,首先需要采取一定措施的是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針對這些民間的舞蹈藝術實施一定的保護行動,但這不單單是形式上的或者說是書面上的要求,而應該是真正做出實際的行動,比如為這些民間舞蹈藝術提供較為良好的生存空間。其次,資金投入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它們的保護。目前,政府的第一核心是推動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對于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比如民間舞蹈藝術并不是那么重視,從而對這方面的投入不是那么多,資金的投入也不足,等等,這都是缺乏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比如對于這些民間舞蹈藝術的保護,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傳承和發(fā)揚這些優(yōu)秀的民間舞蹈藝術。
(三)正在不斷減少的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
民間舞蹈藝術能夠流傳到現(xiàn)在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代一代的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的存在?,F(xiàn)如今,一些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人正在慢慢消失,不斷減少。因此,越來越多的民間舞蹈藝術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漸漸被人們所遺忘。對于一些比較古老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比較有深入了解的還是那些老一輩的民間藝人,他們是民間藝術的傳承人。他們就像是這些非物質文化的移動儲存庫?,F(xiàn)在的這些民間藝術、民族文化都是由老一輩的傳承人又傳給了下一代,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但在這種傳承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所遺漏,在這樣一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免不了會有所缺失。并且,這樣的傳播范圍也相對狹窄,不夠廣泛。對于這些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蘊和一些具有特色的民間藝術,老一輩的傳承人有獨特的見解和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對于這些,應該重視起來,采取更多的措施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對這些進行整理,再把它投入到高校的教育中,防止這些民間藝術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流失,使得這些民間藝術能得到傳承和發(fā)揚。
二、傳承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中的措施
民間舞蹈藝術從實質上來說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發(fā)展于民間,來源于人們的日常勞作和生活,有著悠久的歷史?,F(xiàn)在高校的課堂中也設置了相應的民間舞蹈教學課程,但是基本上只能學個皮毛,并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其中的韻味和文化底蘊。因此,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和設置相應的課程讓學生充分了解每個民族不同的文化底蘊,了解不同民族不同的特色和風土人情,樹立真正的民族保護意識。并把這種意識當成是一種責任,讓學生產生對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意識,并能在未來的日子里將它發(fā)揚光大。
(一)田野考察與課堂結合
現(xiàn)在高校中雖然設置了關于民間舞蹈藝術的課程,但是即使在課堂中學習到了民間舞蹈的基本形態(tài)和對應的舞蹈動作,也了解到了一些相應的民族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能稍微掌握一些民族風格的特點,但還是沒辦法深入感受其中的韻味。因此,對于民間舞蹈的學習和研究,我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是進行實地考察,深入民間去采風,通過參加民間的各種活動去感受情感,去切身體會當?shù)氐娘L土人情,去采訪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人,親身體驗,并做好記錄,然后結合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整理出具有完整性、系統(tǒng)性的民間舞蹈藝術的材料,完善現(xiàn)有的舞蹈教育機制,最后再運用到課堂中。這雖然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使學生能更系統(tǒng)地學習到純正的民間舞蹈藝術,體會其豐富的情感,感受來自民族的強大文化內涵,并能使這些即將消亡的民間舞蹈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
1.采風。想要了解民間文化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去采風,真正深入民間,去了解當?shù)厝嗣竦纳盍晳T,人文風俗,查看當?shù)厝嗣竦纳瞽h(huán)境,了解當?shù)氐拿耖g舞蹈是如何發(fā)展而來的。同時,還應該去采訪當?shù)孛耖g舞蹈藝術的傳承人,只有真正的傳承人才能清楚地知道一些比較古老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只有采訪這些傳承人,才能了解民間舞蹈藝術最本真的文化。在采風的過程中還應做好記錄,便于對材料的梳理和整合。
2.整理材料。在深入民間采風,田野考察完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這些材料進行梳理和整合,把不同類型的材料進行分類,結合查閱的書籍文獻,進行系統(tǒng)性的整合,使這些民間舞蹈藝術更加具有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再運用到課堂中,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專業(yè)具體化。
(二)設置合理的專業(yè)課程
在現(xiàn)在高校的課堂中,也設置了相應的學習民間舞蹈的課程,比如對一些民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元素、基本形態(tài)的學習。但是并沒有進行一些系統(tǒng)性的整合和規(guī)范,使得學生并不能真正體會到各個民族內在的韻味,因此,在對于課程設置方面應該進行系統(tǒng)性的整合,對于一些民族特有的動作元素進行相應的規(guī)范,要求學生有情感的表達,根據(jù)當今民間舞蹈的現(xiàn)狀進行相應的調整,與時俱進,盡量跟上發(fā)展的腳步又能不缺失民族的獨特特色。設定符合當代中國文化精神和民族審美情趣的課程,建立與“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相對應的新學科。但是,光學習舞蹈的動作也是片面的,不能很好地發(fā)揚這種民族的文化。因此,在課堂實踐的同時也應該設置一些民族文化的理論學習課程。只有在學習肢體與情感表達的同時又掌握對應的理論知識和文化背景,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內涵,更好地把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下去。
1.理論課程。在如今的高校舞蹈教育中,很多高校都更加注重對于技巧方面的學習而忽視了對理論的研究。使得很多學生在步入社會以后出現(xiàn)許多不如意的現(xiàn)象,因此,對于這種現(xiàn)象,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應該進行相應的調整。應相應增加舞蹈的理論課程,例如增加一些對于民間舞蹈歷史文化背景的研究、不同區(qū)域舞蹈的對比探究、民間舞蹈的作品分析等理論性課程,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學習民間舞蹈動作技巧的同時了解對應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其特點,并能使學生更全面地學習和掌握民間舞蹈藝術。
2.實踐課程。在學習研究民間舞蹈理論課程的同時設置對應的課堂實踐學習,加入一些民間舞蹈動作元素的學習,編排一些簡單的民間舞蹈組合進行教學。通過民間舞蹈理論的學習后,融入感情,要求學生有情感地表達,感受其真正的審美情趣,體會其真正的文化內涵和底蘊。理論和實踐結合,更好地學習民間舞蹈藝術。
3.完善現(xiàn)有的教育機制。在高校的舞蹈教育中,我們不僅僅是對高校課程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要完善現(xiàn)有的教育機制。政府的相關部門應該針對這些民間舞蹈藝術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采取一定的保護行動,給這些民間舞蹈藝術提供較好的生存空間,并注入充足的資金。對于高校中的民間舞蹈課程應出臺一些相應的課程計劃,不應輕視對于這些學科的學習,要更加重視對其的教育。推廣對于民間舞蹈藝術的學習,給廣大人民樹立學習民間舞蹈藝術的意識,使之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傳承。
三、結語
民間舞蹈藝術來源于民間,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也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民間舞蹈藝術,我們應該對其有正確的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保護意識,注重對這門舞蹈藝術的教育,并真正實施到現(xiàn)在高校的教育中去。帶領學生去田野考察并結合到課堂中。設置專業(yè)的課程,在注重技巧學習的同時,也應注重理論的學習。在對高校課程的安排進行調整的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也應完善現(xiàn)有的教育機制,投入充足的資金,注重對其的傳承和發(fā)展,使之真正融入到教育機制中,并建立有效的保護措施。不管時代怎么飛速發(fā)展,都能使民間舞蹈藝術一直傳承下去,不會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