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娟
【摘 要】目的:通過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護理分析,結合臨床內科護理的過程,總結護理經驗。方法:采用回憶性的做法,把80名出現(xiàn)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在發(fā)病過程中的病理進行回憶性研究,并根據在護理過程中病患者的具體狀況,找出對內科護理應該采用的措施。結果:對80位急性上呼吸道出血病人進行內科護理,有很大好轉的68位,病情逐漸得到控制并有所好轉的11位,病情沒有發(fā)生變化的1位。結論:根據病患者的身體狀況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能夠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也使治療時間大大縮短,減少了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概率。
【關鍵詞】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內科護理;體會
這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癥是比較嚴重的疾病,病患者經常出現(xiàn)發(fā)熱、四肢無力、大便出血等情況,病重患者有時會出現(xiàn)休克。如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者發(fā)病時沒有得到迅速搶救,有可能直接出現(xiàn)死亡。本院抽取80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通過實施護理研究,最后發(fā)現(xiàn),使用內科護理措施效果較好,下面就把研究結果表述出來: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抽取80位急性上呼吸道出血病患者中,男性病患者46位,女性病患者34位,年齡最大的患者79歲,最小的患者15歲。這些患者中因為肝硬化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的25位;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的36位;胃粘膜發(fā)生病變的12位;膽道出血的3位;出現(xiàn)食管靜脈曲張的3位,胃癌患者1位。
1.2 方法
1.2.1 對患者病情細致觀察
醫(yī)護人員要細致觀察病患者的生命的特征,特別是心臟搏動次數(shù)、呼吸的緩急等改變,更要特別注意。護理工作人員一般進行觀察的時間在10min-30min一次,并及時的把觀察內容進行記錄,假如患者有并發(fā)癥發(fā)生,應該迅速告訴醫(yī)生進行治療。同時,護理人員還要觀察患者的糞便和嘔吐物,及時對患者病情狀況有深入的了解。并且經過分析患者糞便的狀況、色澤以及嘔吐物等來斷定患者能否會再有出血狀況。每過幾天,要認真檢查和檢測病人的血紅蛋白、紅細胞等的數(shù)量,以便進一步對患者貧血狀態(tài)及時了解。
1.2.2 基礎護理
患者要采取平臥位,并且把頭向一側偏轉,借以保證病患者護理方便,呼吸通暢,以免發(fā)生窒息。出血比較嚴重的不能進食;患者在24h不間斷出血的,應該讓患者食用容易消化的流質食物,直到患者病情好轉。吃飯次數(shù)要多但要少食,要規(guī)定好時間,不要吃一些辛辣、不細膩、生冷等食品,禁止抽煙、喝酒、飲咖啡和很濃的茶葉。吐血以后要進行漱口,讓口中的血腥味消失,防止再次出現(xiàn)嘔吐或者吐血現(xiàn)象發(fā)生。對于患者的嘔吐物要及時清理,要保持患者皮膚、被褥清潔、干凈。
1.2.3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不了解,看到自己嘔血或者嘔吐,經常出現(xiàn)害怕、驚慌的現(xiàn)象,以至于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也使自己的病情逐漸加重。還有的患者因為住院次數(shù)比較多,對治療也信心不足,需要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采取溫和的態(tài)度,細心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理波動,及時的進行心理護理。對患者的疑問要耐心細致的解答,讓患者在短時間內就消除恐懼、緊張情緒,使患者感到在這里治療安全、放心。對緩和護患關系,讓患者有序配合,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也讓患者的家屬了解患者發(fā)病的原因以及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以便能夠及時預防和治療。如患者有吸煙、飲酒過量、暴食暴飲等不良嗜好的,都有可能會使胃潰瘍等疾病加重,所以,要囑咐患者禁止吸煙、喝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不要過度疲勞,使自己一直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
1.2.4 飲食護理
患者在住院期間要注意飲食護理,因為患者如果定時定量的有節(jié)制的飲食,就會使患者減少再次嘔血的可能。尤其是胃底靜脈曲張后出現(xiàn)破裂、食管破裂、惡心并有大出血現(xiàn)象的應該禁止進食。出血量較少并且沒有嘔吐現(xiàn)象的,可以吃一些流質、溫熱的食品,對于消耗性潰瘍患者非常重要。這樣進食能夠加快潰瘍更快的愈合,也使胃蠕動減弱。當不再出血時可以食用一些容易消化吸收、有豐富營養(yǎng)的、沒有刺激性的軟食,但還要注意要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當痊愈后再進食普通食物。胃底靜脈曲張后出現(xiàn)破裂、食管破裂出血的病人,在停止出血后要在2~4d后再進食維生素含量比較高、高能量的流質食物,不要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品、硬質的食品和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另外,在進食時一定要細細咀嚼,以防出血胃粘膜和食管損傷破裂再出現(xiàn)嘔血。
1.2.5 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的護理
有些患者需要三腔二囊管進行治療,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對情緒有波動的要進行安撫和解釋,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更好地配合治療。在給患者插管之前,要認真檢查管是否有漏氣現(xiàn)象,同時要細致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狀態(tài)。大致上對胃氣囊充氣在45~68mmHg的壓力,充其量120~180m L,食管氣囊的壓力26~38mmHg,充氣量為90~130mL,要認真關注引流液的氣量和顏色變化。24h后從置管把氣體放出來,防止管壁受到壓迫以后出現(xiàn)粘膜損傷或者壞死。如果置管48h還有流出血,可以再繼續(xù)延長放置時間,等到不再流血以后在放出氣體,然后再觀察24h后如果不再流血,就可以拔出管。拔出管之前要囑咐患者要喝15mL的石蠟油,也可以讓患者喝較少的水以便讓食管壁得到充分潤滑,再把食管氣囊中的氣體抽出來,慢慢把管拔出來。
1.3 臨床表現(xiàn)
患者臨床主要有腹痛、嘔血、發(fā)熱、便血、血象增高、出血以后疼痛不止、渾身無力、精神頹喪以及組織循環(huán)降低和休克等情形 。
2 結果
經過對80名患者進行內科護理,有很大好轉的68位,病情逐漸得到控制并有所好轉的11位,病情沒有發(fā)生變化的1位。
3 討論
一般認為屈氏韌帶上部的消化道出血為上消化道出血,它包括十二指腸、食管、胃、膽囊、胰等部位發(fā)生病變而出血,胃空腸吻合術以后出現(xiàn)的空腸病變出血就屬于這種病癥。經常指的大出血是在幾小時內出血量超過900ml或者超出血液循環(huán)容量的19%。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病患者住院后護理工作人員要根據患者的自身病情認真做好護理工作,使病患者能盡快止血、減輕痛苦并逐漸痊愈。急性消化道出血這類疾病發(fā)病突然、幾率高,臨床主要有腹痛、嘔血、發(fā)熱、便血、血象增高、出血以后疼痛不止、渾身無力、精神頹喪以及組織循環(huán)降低和休克等情形。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者的護理,護理工作人員要對患者認真觀察病患者的生命的特征,特別是心臟搏動次數(shù)、呼吸的緩急等改變,并及時的把觀察內容進行記錄,假如患者有并發(fā)癥發(fā)生,應該迅速告訴醫(yī)生進行治療。同時,要讓患者保持心態(tài)平衡、穩(wěn)定,提高患者恢復健康的時間,減輕患者痛苦,讓患者盡快痊愈。
參考文獻
[1]位志卿.100 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3).
[2]高亞萍.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1(21).
[3]于文秀.內科護理要順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拓展新的內涵[J].中外醫(yī)療,2009(19).
[4]馬雨慧,黃翠云.影響上消化道出血的相關因素護理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3(04).
[5]陳連輝,萬珠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薈萃,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