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斯派塞 薔薇/譯
每年夏天,成千上萬最優(yōu)秀、最聰明的畢業(yè)生加入職場。經(jīng)過了世界頂尖大學數(shù)年培養(yǎng),他們的智力遠遠超出平均水平。走出層層選拔的本科院校和具有競爭力的研究生院的這些職場新人,渴望等待他們的工作能提供投入自己才智的充分機會,沒想到迎接他們的卻是一盆冷水。
這些年輕人很快發(fā)現(xiàn),盡管自己是因為聰明而被聘用的,但公司并不期望他們運用其智慧。他們被安排做一些在他們看來十分愚蠢的日常事務。如果他們一不小心犯了運用自己智慧的錯誤,就會遭遇同事痛心的抱怨和上司委婉的警告。幾年后,他們發(fā)現(xiàn),得到提升的是那些附和公司愚蠢行為的腦殘粉。
組織雇用聰明人,但明確鼓勵他們不運用自己的智慧。問棘手的問題或深入思考,被認為是一種可怕的浪費。而那些學著不走腦子的人卻會得到獎勵,通過避免過多的思考,他們能夠集中精力盡快交差。避開思考可能帶來的麻煩事,也能使得他們免于與同事發(fā)生沖突。通過與企業(yè)步調一致,不思考的員工被認為是“當領導的料”,從而獲得了晉升。腦瓜好使的人很快就會明白,想往上爬,就意味著他們一走進辦公室,就得“關掉”自己的大腦。
我們發(fā)現(xiàn),各種組織用了五花八門的方法鼓勵聰明人不充分運用其智慧。
有些規(guī)則和慣例促使人們把精力集中在遵循死板的規(guī)程而不是做好工作上。醫(yī)生花很多的時間在工作清單上打鉤,而不是真正關心病人;教師花很多的時間商定新的繁文縟節(jié),而不是教孩子。
我們遇到了當?shù)卣畽C關的主管漢斯。在一次監(jiān)管部門來訪后,他的辦公室收到了一份列有25個待改進問題的清單。因此漢斯所在機關制定了25項新的政策和辦事流程。結果監(jiān)管部門滿意了,但工作的實際操作卻并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
這樣的故事告訴我們,對規(guī)章制度的盲目遵守是多么影響人們的實際工作。醫(yī)生、教師和政府官員明知他們每天循規(guī)蹈矩是在毫無意義地混事,然而,他們卻不去想那么多,依然我行我素。
在今天的大多數(shù)組織中,高級管理人員并不滿足于僅僅成為經(jīng)理,他們還想成為領袖。他們認為自己的角色不僅僅是企業(yè)經(jīng)營者,還要改變自己的追隨者。他們以極大的熱情談論“遠見”“信仰”和“真誠”。
不管你多么費力地去尋找,總是很少能找見領導。大多數(shù)管理人員實際上把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開會、填表和通氣上。換句話說,他們是官僚主義者。但做官僚并不是特別令人興奮,名片看上去也不是太露臉。為了使自己的角色看起來比實際更重要、更令人興奮,公司高管成為了領導力的癡迷者。他們閱讀關于領導力的書籍,并長篇大論地向員工灌輸,弄得員工一聽到“領導力”就犯困。最重要的是,他們會參加雜七雜八的培訓課程、研討會和主題帶有“領導力”字眼的會議。
僅在美國每年花在提升領導力上的開支就超過140億美元。但按照諸如斯坦福大學研究者杰弗瑞·菲佛的說法,這些錢對提升領導力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在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知識密集型企業(yè)的員工并不需要太多的領導力。一線人員能夠自我激勵,不用揚鞭自奮蹄,他們的工作往往比老板做得更好。他們的上司在領導崗位上的笨拙嘗試,實際上常常是在給工作添亂。
在剛著手研究時,我們對組織生活中會充滿愚蠢感到懷疑。但后來我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聰明人竟然會趨同于集體愚蠢,并因此受到獎勵。對公司的規(guī)章,他們完全不走腦子,而是盲目服從——即使其結果可能與目標完全背道而馳——這意味著真正的明白人會被孤立。關于領導力的夸夸其談,使得野心家走上了領導崗位;復制知名企業(yè)的做法,意味著一家公司可以被視為“世界級”;搞搞品牌活動,意味著可以做些輕松的表面文章,從而避開組織中那些更為棘手的現(xiàn)實問題;追隨根深蒂固的企業(yè)文化,往往意味著員工可以被視為企業(yè)公民,與此同時,卻無視企業(yè)每況愈下的現(xiàn)狀。
盡管那些愚蠢的企業(yè)在短期內得到了很多好處,但我們注意到,它們也將為此付出極為昂貴的代價。當聰明人停止充分運用其智慧時,他們往往會忽略某些隱患。
有時集體愚蠢的惡果是無法掩蓋的,這正是發(fā)生在諾基亞的故事。2007年至2013年間,這家電信公司的經(jīng)理們被鼓勵堅持不懈地保持積極心態(tài)。一位中層經(jīng)理描述了為什么“如果你太消極,你就會成為絆腳石”。因此,員工們只想給領導提供“好消息”,而非事實。唱反調者前途堪憂,而好好先生則被委以重任。當諾基亞新款智能手機在與蘋果手機的競爭中真正出現(xiàn)問題時,很少有人敢于說出來。這導致諾基亞高層在一年多之后才意識到他們正處于持續(xù)的衰敗之中。那時,蘋果和三星已經(jīng)主宰了智能手機市場。
這個發(fā)人深省的案例提醒我們,盡管愚蠢的行為會帶來一些顯著的短期回報,比如獲得聲望和晉升,但它也伴隨著長期的風險。這表明,工作中的愚蠢與大多數(shù)事情一樣——要適度。
在工作中做出愚蠢的表現(xiàn)是一種微妙的藝術。如果你做得欠火,人們會懷疑你是在演戲;如果你做得過于夸張,人們就會認為你是個禍殃。然而,有些招數(shù),愚蠢組織的職場老手,總是玩得得心應手。
招數(shù)一:做別人都在做的事,即使它是錯的。如果你的競爭者引入了一個新的策略,那么你也如法炮制,不用管它有多不靠譜。如果另一個競爭對手開始實行全面質量管理,那么你也跟進。即使是在完全不同的行業(yè),照搬像谷歌這樣的標桿公司的做法也是明智之舉。如果你跟別人說這叫“最佳實踐”,你就有可能會被譽為天才。而當事情出了問題時,你又可以說:“你看,是大家都搞錯了!”
招數(shù)二:做足表面文章。在一個愚蠢主宰的世界里,看上去好比正確重要。愚蠢公司的管理者在工作內容上只會花費很少的時間,而更多地把時間花在演示上。他們知道,決策者只會看PPT展示。如果他們夠幸運的話,決策者還會看看他們的綜述。他們還明白,如果他們介紹得不錯,大多數(shù)愚蠢的想法都會按慣例通過。決策者走出大門時,可能已把他們所講的大部分內容拋到腦后。而當事情出錯時,這些人可以說:“都怪領導沒看仔細?!?/p>
招數(shù)三:聽老板的,別管對錯。即使是愚蠢的公司,也要假設老板是最明白的主。這意味著要做老板想要的,不要管這么做有多愚蠢。更重要的是,你應該按照老板的指揮去做。這樣,你就會被視為忠臣,從而無須再為升職費口舌。而當事情出問題時,你就歸咎于老板。是老板讓你那么干的,責任不在你。
招數(shù)四:祭出時髦的管理理念。在一個愚蠢的公司工作,往往意味著你要用謊言去迷惑周圍的人。擺脫干實事的一個非常奏效的辦法,就是說一堆令人犯暈的管理術語。制定戰(zhàn)略,構建商業(yè)模式,忙于思考領導力,這將使你擺脫任何實際工作的束縛,也會讓你看起來儼然處于管理的最前沿。一旦事情出了什么問題,你就怪那些時髦的管理理念有毛病。
招數(shù)五:投機取巧。有些人很容易輕信任何對自己有利的事。當人們能得到足夠回報時,他們幾乎什么都愿意相信。所以,如果你想證明你一系列愚蠢舉動的合理性,就要確保每個人都知道你這么做只是為了錢。這樣,當事情出錯時,你就可以責怪公司的激勵機制。
招數(shù)六:見好就收。對身處愚蠢組織的職場人來說,最后一條建議就是要經(jīng)常挪挪窩,別總在一個地方待著。避免被自己的錯誤套牢是很重要的。從短期的成功中獲得榮譽,然后在承擔任何長期代價之前挪個地兒,這樣,一旦出了事,留下來的人就會替你收拾爛攤子。
在過去的20年中,管理理論家一直堅信,組織的成功和失敗都基于其專業(yè)知識。然而,我們對企業(yè)界的深入觀察卻呈現(xiàn)出另一番景象:許多大公司似乎都是愚蠢的。更重要的是,這種愚蠢并非是少數(shù)愚蠢企業(yè)的意外后果,而往往是有意為之。它絕非源于行為經(jīng)濟學家所熱衷談論的各種認知偏差,而是組織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造的一種集體無意識。
(摘自《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