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娟
【摘要】 目的:研究探討綜合產時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程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96例于筆者所在醫(yī)院分娩的初產婦,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6例初產婦分為兩組,每組48例。對照組、觀察組分別施行常規(guī)產時護理、綜合產時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產程時間、分娩方式、產后并發(fā)癥、新生兒Apgar評分、護理滿意度。結果:兩組各個產程階段的時間比較,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陰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總滿意度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產時護理可縮短初產婦的產程,提高陰道自然分娩率,還可減少產后并發(fā)癥,使產婦對產科護理服務更加滿意。
【關鍵詞】 產科; 綜合產時護理; 產程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1.0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1-00-02
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但由于部分初產婦缺乏足夠的分娩認知,加上受到妊娠期生理改變的影響,在分娩時可能會出現不良事件,對母嬰安全不利,因此,做好產時護理十分重要[1-3]。本研究選取96例初產婦進行分析,探討綜合產時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程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96例于筆者所在醫(yī)院分娩的初產婦,納入標準:初產婦,產前B超顯示為單胎妊娠,足月分娩。排除標準:(1)存在妊娠期合并癥;(2)不配合研究。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6例初產婦分為兩組,每組48例。對照組的年齡為21~34歲,平均(26.67±4.37)歲;孕周37~40周,平均(38.72±1.19)周。觀察組的年齡為20~33歲,平均(26.15±4.41)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5±1.28)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研究對象均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執(zhí)行,患者及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產時護理干預,待初產婦宮口打開至3 cm,將產婦送入產房待產,由輪班的助產士對產婦進行陪伴分娩,如分娩時難產,應立即通知產科醫(yī)生進行陰道助產或中轉剖宮產。觀察組實施綜合產時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主動與產婦溝通,為產婦講解分娩步驟、三個產程及產程時的子宮收縮變化、剖宮產可能引發(fā)的并發(fā)癥、陰道分娩的益處,向產婦強調“分娩屬于正常生理過程”,并對產婦心理問題進行了解,針對其心理問題進行疏導,爭取產婦家屬配合,對產婦予以鼓勵和支持。(2)產時技術指導。第一產程時,允許產婦家屬在待產室進行陪伴減少產婦產房環(huán)境的恐懼,安撫產婦,使其放松,待產婦出現明顯宮縮痛,指導其進行呼吸減痛法,鼓勵產婦適當進食高熱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并指導產婦家屬配合助產士;第二產程時,指導產婦采取舒適體位,為其示范屏氣用力方法,協(xié)助飲水并鼓勵產婦,對產婦進行安撫,說明配合接產的重要性;第三產程時,當嬰兒娩出后,先讓嬰兒與產婦皮膚接觸30 min,將產婦乳房擦洗干凈,讓嬰兒吸吮乳頭,協(xié)助產婦進食,并向產婦講解相關注意事項,直至將產婦轉入
病房。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分娩方式、產后并發(fā)癥、護理滿意度及新生兒的Apgar評分。
Apgar評分:在新生兒出生后1、5 min,采用Apgar評分評估,總分0~10分,得分隨著新生兒窒息風險的降低而增高[4]。
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調查問卷進行調查,<60分為不滿意、60~79分為滿意、80~100分為很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很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產程時間比較
兩組各個產程階段時間比較,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分娩方式比較
觀察組的陰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P<0.05),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產后并發(fā)癥比較
兩組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分娩是胎兒經產道娩出產婦體外的過程,該過程較漫長,由于胎兒娩出時在產道內會產生擠壓作用,導致產婦疼痛劇烈,嚴重時甚至會由于無法耐受疼痛而致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程停滯,甚至難產[5-7]。初產婦由于缺乏分娩經驗,對分娩缺乏正確的認知,易對分娩存在不良情緒,導致分娩過程中出現風險事件,甚至會導致分娩無法順利完成[8-10]。因此,臨床護理方面需針對初產婦做好產時護理干預。
綜合產時護理是綜合護理模式與產時護理相結合產生的一種護理模式,即在產時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綜合產時護理更具有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護理方案相對完善和全面,護理措施落實過程中可針對產婦產時風險因素予以全方位規(guī)避[11-12]。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接受綜合產時護理,護理方案包括心理護理、產時技術指導這兩大方面,其中,心理護理可針對產婦的分娩認知予以糾正和重建,使產婦對分娩樹立正確的認知,同時,還可消除產婦的負性情緒,使產婦積極配合產科護理工作;產時技術指導主要是針對分娩時的3個產程階段進行針對性干預和指導,可有效規(guī)避產程風險因素,使產婦更加順利地完成分娩[13]。
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的各個階段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陰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P<0.05);剖宮產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產婦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這充分說明在初產婦產時實施綜合產時護理干預切實有效,可加快產程進展,減少剖宮產和產后并發(fā)癥,有利于保證新生兒安全,還可提高初產婦對產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綜合產時護理可縮短初產婦的產程,提高陰道自然分娩率,還可減少產后并發(fā)癥,使產婦對產科護理服務更加滿意。
參考文獻
[1]金愛英,闕墨春,郭惠敏,等.產時護理滿意度評價體系的建立和臨床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7,38(23):3701-3704.
[2]王芬蘭.分娩鎮(zhèn)痛及產時護理提高陰道分娩率的作用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7):1351-1352.
[3]張宇,劉超.助產責任制護理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與分娩結局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6):721-722.
[4]聶芹.循證護理對初產婦分娩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22):188-190.
[5] Symon A,Winter C,Cochrane L,et al.Exploration of preterm birth rat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odels of antenatal midwifery care in Scotland:Unmatched retrospective cohort analysis[J].Midwifery,2015,31(6):590-596.
[6]沈其敏.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結局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4):489-491.
[7] Spelten E R,Martin L,Gitsels J T,et al.Introducing video recording in primary care midwifery for research purposes:Procedure,dataset,and use[J].Midwifery,2015,31(1):95-102.
[8]劉海平.產科一體化護理對初產婦不良情緒、分娩方式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6):2224-2227.
[9]王詠雪,王麗娟,盧曉寧,等.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0):208-209,217.
[10]陳秋菊.雙適護理在初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應用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4):1954-1956,1964.
[11]韓清.綜合產時護理干預對產婦產程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8):71-72.
[12]王春波.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8):194-195.
[13]張洪娟.綜合產時護理對產婦產程和陰道分娩率的影響作用[J].母嬰世界,2015,6(10):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