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重在培養(yǎng)有道德有理想有法制觀念的小學生,教學評價對于教學目標的完成具有重要的督促與激勵作用。本文從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出發(fā)分析教學評價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意義,并從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和用賞識教育激勵學生行為養(yǎng)成的方式,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實現(xiàn)培養(yǎng)有道德有理想有法治意識的小學生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成了教育教學目標的重點,圍繞“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教育方針,在教學中堅決落實學生的德育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回歸兒童生活,回歸人的本身,做以人為本的德育,讓學生回顧、體驗、感受生活,過好“我”的生活。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評價的意義
(一)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高效
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在于促進教學,肯定教學的效率與意義,肯定師生在課堂上的綜合表現(xiàn),能促進《道德與評價》課堂教學的高效,促進師生共同構建高效課堂。
(二)夯實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果
教學評價的另一功能就是教學目標性功能,教學過程往往會根據(jù)教學評價進行教學目標、方法、教學策略的選擇與制定,是指引課堂教學活動一根隱形的準繩。教師根據(jù)教學評價的具體細則,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策略,期望能夠實現(xiàn)學生高效的過程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評價的內容夯實學習效果,并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與法治學習習慣。
(三)激勵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形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良好道德品行以及具有法治觀念的學生,能培養(yǎng)未來社會更好地生活的公民。教學評價會指引著教師教學的過程與結果,更重視學生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日常行為方式的形成,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將直接影響著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評價的具體實施
教學評價往往分為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目前課程改革不斷深入,過程性評價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道德與法治》課程注重學生意識的培養(yǎng),行為的養(yǎng)成,因此,在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方面的作用并駕齊驅。
(一)肯定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教學評價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一度被忽視,將總結性評價作為教學評價的關鍵依據(jù),但《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行,擁有健康的法治觀念,讓小學生成為有高尚道德,有法治觀念行為的未來社會建設者。
《我認識您了》本單元重在培養(yǎng)剛入學的小學生要有尊重人的道德,要敬師長,善待人的良好品質,要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培養(yǎng)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教學重難點充分把握好之后,教學評價的依據(jù)基本上就確定了。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重在日常表現(xiàn),因此,內在的知識與技能掌握之后,重點考察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從學生的言行、舉止中能判定學生對于師長,對于同學之間的情誼,并能懂得校園生活中,尋求幫助的方法,促進校園生活情緒的積極、向上。因此教師可以采用過程性評價的方式,給班級每一位學生建立過程性評價的隨時跟蹤記錄檔案袋,一方面記錄學生的成長,另外一方面督促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時刻提醒自己要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以及法治意識,為自己創(chuàng)設更美好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質。
過程性評價是伴隨著學生成長的評價,是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得與失,是一種長期的、時刻進行鞭策的一種教學方法,從這個角度而言,《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過程性評價能時刻鞭策小學生,監(jiān)督小學生,激勵小學生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事情,提高自身的德育效果,也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明確學生該如何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為學生日常行為方式指明方向。
(二)重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對學生一段時間學習以及行為方式的總結評判,這種評判方式讓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一段時間的行為培養(yǎng),意識養(yǎng)成,給出一個標準的、科學的行為評價,督促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生活中,更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讓自己能成為更優(yōu)秀的小學生而努力,為自己將來的道德修養(yǎng),法治生活夯實堅實的基礎。
部編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分為三個單元,《我是小學生啦》、《校園生活很快樂》、《家中的安全與健康》、《天氣雖冷有溫暖》四個章節(jié)的學習,讓剛剛步入小學生的小學生很快地適應學習生活,懂得自己的小學生身份,并明了課堂學習的一些常規(guī),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段覀兊男@》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校園,并了解校園中每一個角色的分工,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家長的安全與健康》將了解家長的一些安全常識,在玩耍的過程中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并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快樂。了解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在家庭中應該養(yǎng)成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那些積極的情感。《天氣雖冷有溫暖》讓學生感受濃濃的生活氣息,冬天季節(jié)是什么樣?冬天的植物有哪些變化,冬天的節(jié)日又是如何的熱鬧,并在節(jié)日匯總如何向長輩親戚朋友表達自己的祝福與感恩。四個章節(jié)內容將小學生第一學期的生活安排的滿滿,同時將小學生在每一個場所學校還是家庭的行為準則,行為方式,安全意識等方面都一一向學生闡釋,我該如何做,我不該怎么做,在進行學期總結性評價時,完全可以通過這些內容的評測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方面的提升等方面做出總結性評價,激勵《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切實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言行與道德修養(yǎng)。
(三)用賞識教育參與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評價
賞識教育就是一種非常注重學生在學習上,行為上的進步的教育。賞識教育能鞏固與加強學生的積極行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信,讓自己朝著更加積極、更加陽光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采用賞識教育,肯定學生個體在學習生活中優(yōu)秀的行為,并進行公眾場合的表揚與肯定,激勵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也以榜樣的作用讓其他學生效仿,促進整體學生良好道德形成以及法制觀念的培養(yǎng)。
學生個體在學習中,生活中的優(yōu)秀個人行為,教師要進行關注并贊賞,給予肯定,讓其能享受到自己的言行得體的榮譽感,自己的道德提升的自豪感,并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身邊的人,激勵一批學生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譬如小學生的拾金不昧的精神,小學生助人為樂的品德,小學生機智應對非法侵犯等,贊賞學生高尚的行為與自身法律保護意識,用贊賞的清泉潤澤學生的心田,激勵學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學習,更好地做人。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優(yōu)質教學效果的鞭策措施,是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也是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以及培養(yǎng)正確的法治觀念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學評價的督促與鞭策功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高效,更好地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有道德的,有理想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1]鄧麗佳.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06):196.
[2]丁家力.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8(06):197.
[3]臧柳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評價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新課程(中學),2017(10):249.
作者簡介:
柯秋梅(1986 -),女 ,漢 ,籍貫,福建廈門 學歷,大學本科 職稱,一級教師 畢業(yè)院校,閩南師范大學 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