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華
【摘要】文章主要闡述了竹笛教學中指法技巧在南北風格樂曲中的應(yīng)用差異,以及演奏者應(yīng)當以作品情感需求應(yīng)用技巧。通過論證,彌補了筆者演奏中出現(xiàn)的情感技巧不對稱的缺憾,得出了各種吹奏技巧應(yīng)該以表現(xiàn)作品意象而服務(wù)的結(jié)論。
【關(guān)鍵詞】竹笛指法技巧;音樂意象;南北派風格
【中圖分類號】J632.1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竹笛的指法演奏技巧是很豐富的,除了指法轉(zhuǎn)調(diào)技術(shù)以外,許多民間藝術(shù)家們經(jīng)過反復實踐,衍生出了竹笛特有的指法演奏技巧,而這些技巧的應(yīng)用與手指的靈活度是分不開的。下面簡單談一談筆者教學活動中常見的一些指法演奏技巧。
倚音一般是竹笛學習中第一個學習的裝飾音,它是沒有地域劃分的,一般分為單倚音和復倚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因為手指靈活度有限,所以通常會把倚音拖得比較長,也有因為對樂曲的情緒風格把握不夠,將一些需要增加樂曲韻味的倚音壓縮,這都讓音樂聽起來不夠美。如在南方悠揚的《姑蘇行》引子部分中,倚音有著一種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韻味,需要放慢體味。再如北方作品《揚鞭催馬運糧忙》中,倚音的存在讓樂曲更添了一種歡躍俏皮感,將音樂情感發(fā)揮到極致。
顫音是訓練手指彈性的重要方法。顫音指的是在本音和它的上方音之間來回不斷反復,使吹出來的音有波浪形感覺。在“音高”上有變化。一般有長顫音和短顫音,短顫音一般用在單音上,增加樂曲想要表達的韻味;而長顫音主要運用在長音上,在樂曲中,顫音一般在本音上方加個“tr”記號來表示。有些顫音在音高上就相差二度,稱二度顫音,有些顫音在音高上相差二度以上,比如《鷓鴣飛》的結(jié)尾,用上右手三個手指一起顫,再加上氣息的強弱變化,腹震音的配合,就起到了仿佛眼前出現(xiàn)鷓鴣鳥盤旋后撲騰而去的效果。顫音在顫的時候,也可以在速度上控制,可以從慢到快的顫,也可以從快到慢,一般由慢變快運用的比較多。比如《早晨》的開頭,就運用了從慢到快的顫音技巧,描繪出了早晨特有的晨曦微露,萬物從靜謐的安詳中蘇醒過來,開始了喧囂歡騰的一天,而這種顫音就能達到由靜到動過渡的效果。
還有一些竹笛指法技巧,是通過許多民間藝人多年探索創(chuàng)作,然后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如“打音”“疊音”“送音”。打音用“扌”或者“丁”記號來表示。吹奏時用手指在本按音孔上輕輕地打一下,即成打音效果。這里要和顫音區(qū)分,是輕輕地打一下而不是發(fā)生音高變化,很多學生吹奏時力度過猛會導致音高發(fā)生變化。打音一般適用于華麗而抒情的行板,能豐富飽滿樂曲的色彩;送音一般用于二分音符以上的長音或在樂句的結(jié)束處送上一音,通常我們會在昆曲或江南絲竹合奏中聽到這種演奏技巧。送音的出現(xiàn)更使得音色通透有韻味;當我們吹奏兩個相同的音型時,如55 66,除可以用吐奏區(qū)分,還可以用“疊音”的奏法來表現(xiàn),一般在音符上方用“又”來標記。就是快速抬放手指,達到將兩個相同的音區(qū)分開的效果。它比用吐音來的委婉,不那么突兀,對表現(xiàn)南方絲竹的婉轉(zhuǎn)曲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將打音、送音和疊音運用在樂曲中會多很多細膩、靈巧的效果。如《春到湘江》和《姑蘇行》中,就充分運用了這些技巧,這就讓一串音符變得更加靈動細膩。
滑音能使竹笛的聲音更加圓滑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氣滑音”兩種。這里我們主要了解一下指滑音。指滑音是用手指在按音孔上漸按或漸開而發(fā)出的滑音效果。在學習的過程中,手指動作越細膩,滑音就演繹得越圓滑。在樂曲中,由一個音高較低的音向上滑到另一個音高較高的音,叫“上滑音”;由一個較高的音向下滑至另一個較低的音,叫“下滑音”。說到滑音,我就想到了《蔭中鳥》,在這首曲子里,有描寫百鳥鬧春的場面,各種鳥兒發(fā)出的婉轉(zhuǎn)悠揚的叫聲,就是運用了滑音的技巧。在滑音之后我想再說一說類似運用手指漸開漸按的演奏技巧——揉指(揉音)。揉指就是一指或多指反復在某個音上揉按,出現(xiàn)“肝腸寸斷”“如訴如泣”的情感效應(yīng)。在《秦川抒懷》中,秦腔的風格就是用揉指來體現(xiàn)的,這與彈撥樂器中揉弦技巧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歷音能增添樂曲熱烈、粗獷、有力的氣氛?!皻v音要求歷過之音既清楚又不清楚,即:細聽之下隔音清晰,乍聞之中似一閃而逝?!睆谋疽羟懊娴哪骋粋€音開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向本音急速、連續(xù)地級進,叫做“歷音”,歷音所占的時間極短,吹奏上歷音時,每個手指要依次急速而又均衡地開放,吹奏下歷音時則要依次急速而有力地按閉音孔。這種熱烈粗獷,在許多北方的作品中均有體現(xiàn)。比如《到農(nóng)村去》中就有表現(xiàn)農(nóng)村一派熱烈歡騰的生活景象。又如《揚鞭催馬運糧忙》中描寫人民收獲糧食的喜悅到癲狂的時候,也會運用到歷音。
同樣,在南派《幽蘭逢春》和北派《帕米爾的春天》中,指法技巧隨處可見。這些技巧都給作品帶來了活力與生命,在表達情感的時候,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幽蘭逢春》轉(zhuǎn)調(diào)處運用了復倚音和顫音技巧,這段是轉(zhuǎn)調(diào)過渡句,連接慢板和快板,從譜子的句匯結(jié)構(gòu)上就可以看出由慢變快,在旋律和情感色彩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這段,《幽蘭逢春》整曲帶有昆曲的韻味。南方昆曲講究的裝飾音,曲中的打音、疊音、顫音等技巧無處不在,正是因為這些裝飾音,才使得這部作品表現(xiàn)出特有的南方韻味,在幽蘭中表達人們堅強的性格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帕米爾的春天》中,也用到了倚音和顫音,給單一的鼓點型節(jié)奏增加了許多色彩。
除了一些裝飾音之外,還有半竅吹奏的技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國新疆等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的音樂大都與內(nèi)地的民族調(diào)式風格迥異。比起內(nèi)地,少數(shù)民族音樂中伴音出現(xiàn)的頻率要多得多。經(jīng)過李大同前輩的潛心研究,創(chuàng)出了半竅吹奏法?!八谑€半音的每一個音上都可以建立完整的半音,全音音列?!盵1]。這種技巧對吹奏者的發(fā)音準確、音色、音量、音質(zhì)以及手指靈活性都有較高的要求。有了這種吹奏技巧,我們也可以把之前的“模糊音準”上升到科學的“精確音準”。
其中,#1、#5等變化音的運用,強拍上輕巧的顫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強烈表現(xiàn)出了作品的內(nèi)涵。
《帕米爾的春天》是一部典型使用半竅吹奏法的作品。新疆歷來就是東西文化交集的地方,音樂有著民族特有的特點。全曲是以高亢明亮的音區(qū),典型的增二度接小二度的小調(diào)結(jié)構(gòu),勾勒出帕米爾的壯麗風光。因此,半竅吹奏的技巧在音樂演奏的時候非常重要。在吹奏半音的時候,力度、口風、角度都有一定的控制,從而捕捉了塔吉克音樂的精髓,就好像沙漠中看到了綠洲,展現(xiàn)出了茁壯的生命力。
“可以說,演奏音樂作品的過程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盵2]因此,每一種技巧的掌握與演繹對演奏者來說,都有著任重而道遠的意義。演奏者既是樂曲的享受者、第二創(chuàng)作者,也是樂曲曲思的傳播者,更是民族音樂的傳承者。
參考文獻
[1]方光耀.李大同竹笛半竅演奏技巧新探[J].中國音樂, 2006(1):196-198.
[2]付傳利,秦琴.論竹笛的演奏技巧與樂曲情感表達之間的關(guān)系[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S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