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情境認知;學習理論;伙伴合作
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是基于實踐組成的學習共同體,能夠有效促進區(qū)域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基于情境認知學習理論下的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使高校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更有針對性,也使幼兒教師能夠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一、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的基本觀點
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指的是地方高校與幼兒園的合作,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遵循一定的原則,依托各自特有的資源優(yōu)勢共同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大學以探究和反思為行動方向,幼兒園以實際行動為主導,雙方互惠互利、優(yōu)勢互補,促進高校和幼兒園之間的產學研相結合。
二、情境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情境學習理論的核心要素
情境是情境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發(fā)生的載體。首先是知識的情境性。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在不同情境中幼兒不斷建構和深化對知識經(jīng)驗的理解。其次是學習行為的情境性。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參與實踐,幼兒的行為因情境的需要而產生,也因情境的變化而變化,情境賦予了幼兒不同行為存在的意義。最后是學習動機的情境性。幼兒的學習動機因為情境的變化產生相應的變化。
萊夫和溫勒認為,學習是一個由邊緣性參與變?yōu)橹行膮⑴c的過程,這一概念主要包含合法的、邊緣性、參與性三點內容。所謂合法的是指學習者獲得了成為共同體成員的資格,共同體成員接受學習者的新手身份,允許學習者參與共同體的活動,分享共同體的資源、文化、價值觀等;所謂邊緣性是指學習起初,學習者在實踐共同體中只能參與一些無關緊要的活動,對有價值活動的參與度較低,距離成為核心成員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通過不斷的觀察、交流、學習獲得知識與技能,逐漸向中心職務靠攏;所謂參與性是指具有主動意義,要求新手在共同體中學習時與專家、同伴交流和協(xié)商,學習他們的知識與技能。
(二)情境學習理論的實踐方式
認知學徒制主要是將傳統(tǒng)學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術與學校教育相結合,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技能,即專家實踐所需要的思維、問題求解和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
情景學習理論下,大學教師和幼兒教師以及高校實習生之間組成學徒制的合作關系,高校教師作為理論知識的擁有者,是幼兒教師和高校實習生的學習榜樣;幼兒教師作為一線教師,擁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也為高校教師和高校實習生提供了實踐的可能。
三、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探析
(一)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以真實情境為基礎
真實的情境是情境學習理論的基礎,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過程中,大學教師以其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為導向,為幼兒教師提供理念上的指導。幼兒教師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合作交流中促進自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雙方在交流合作中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各自的長處,形成一種合作機制,共同為提高高校和幼兒園之間的產學研相結合而服務。
(二)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以實踐共同體為平臺
實踐共同體是為適應社會的需求,共同體成員主動參與其中,是成員與社會的連接方式。高校與幼兒園組成實踐共同體,大學教師和幼兒教師之間親密合作,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雙方通過有意義的行動,產生一定的心得,大學教師在實踐中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幼兒教師在實踐中獲得具體的教學方法。大學教師引領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理念提升,幼兒教師也深化了大學教師對教育理念的認識和理解。
(三)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以認知學徒制為手段
大學教師和幼兒教師之間以認知學徒制的方式組成合作共同體,大學教師向幼兒教師傳遞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幼兒教師優(yōu)化自身的教育教學方式,雙方潛移默化地互相影響,通過自我反思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
(四)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以合法的邊緣性參與作為保障
真實的實踐和活動有利于伙伴合作的發(fā)生,大學與幼兒園伙伴合作過程中,幼兒教師以“一線教師”實踐者的身份從事一些邊緣性的工作,主要包括運用具體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幼兒產生教育實踐,習得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高校實習生作為協(xié)助者,從幼兒教師那獲取實踐性較強的知識,增強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通過這些實踐,幼兒教師和高校實習生都逐漸發(fā)展成為專業(yè)化水平更高的教師。
作者簡介:南姣鵬(1987—),女,漢族,山西芮城人,任教于咸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碩士研究生,講師。
作者單位:咸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