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生
97歲的高國柱曾是蒸汽機車司機,兒子高明生是蒸汽機車、內(nèi)燃機車司機,孫子高斌是電力機車司機。一家祖孫三代都是太原機務段火車司機,也是不同時代火車司機的杰出代表,見證了山西鐵路的發(fā)展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發(fā)展和鐵路的驚人變化。
高國柱:國際列車特包組司機長
“1923年,出生在河北省定縣,后舉家定居太原。1936年,太原總站機務段招聘擦車工,13歲的我去應聘,成為一名蒸汽機車擦車工……”97歲高齡的高國柱老人思路清晰地講述了他的工作經(jīng)歷。
1940年7月,侵華日軍修筑的東潞線(老百姓叫作白晉線)通車了,與此同時,這條鐵路沿線也成為八路軍抗日隊伍的戰(zhàn)場。高國柱18歲時,與同事一行40余人來到東潞線上的沁縣機務段。東潞線是1米寬的窄軌鐵路,自南同蒲線東觀站始發(fā),途經(jīng)子洪、盤陀、來遠、南關(guān)、分水嶺、熊觀、南溝、漳源、牛寺、固亦、沁縣、新店、虒亭、夏店、東周、常村、呈寺,終點到潞安府(今長治)。那時,沁縣機務段有30余臺斯波型蒸汽機車,只有運轉(zhuǎn)和檢修兩個車間。在太谷、沁縣、潞安府之間實行大輪乘制。斯波型蒸汽機車時速30公里,能拉六七節(jié)貨車,兩節(jié)車之間用鏈子鉤連接,每輛車僅裝30噸貨物,沿著蜿蜒曲折的線路艱難運行??谷諔?zhàn)爭時期,高國柱是司爐工。在鍋爐前燒火時,需要不停地往爐床投煤,他左手往下拽爐門鏈子,右手用小鋼鍬從煤水車上鏟煤,一鍬能鏟兩三公斤煤。一趟車起碼燒三五噸煤,左右手要想配合好那得有功夫,弄不好小鍬就撞到爐門上。高國柱說他家至今保存著小鋼鍬,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使用。
1943年,高國柱考上了副司機。那時候,侵華日軍在東潞線常常受到八路軍和民兵游擊隊的打擊。抗戰(zhàn)勝利時,侵華日軍在投降前拆除了長治至沁縣的鐵路,后來,沁縣到東觀的大部分鋼軌也不復存在了。據(jù)說,這是山西鐵路史上唯一一條消失了的鐵路。如今,東潞線只有散落在附近的一些鐵路遺跡,在訴說著那段難以磨滅的歲月。
抗戰(zhàn)勝利后,沁縣機務段撤銷,劃歸太谷機務段。1946年,高國柱考上司機,負責太谷至太原的貨物列車運輸任務。1947年夏天,太谷機務段一分為二,分別歸屬太原北站機務段和太原南站機務段。他分到了太原北站機務段。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高國柱在石太線駕駛斯波型蒸汽機車,這種火車能拉1000噸貨物。穿梭不停地蒸汽機車,促進了山西經(jīng)濟的發(fā)展。1952年5月,高國柱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54年年底,全長336公里的集二鐵路線開通后,為盡快開通中蘇國際列車,鐵道部決定在內(nèi)蒙古賽漢塔拉成立機務段,從全國各地抽調(diào)機務系統(tǒng)職工支援賽漢塔拉機務段,承擔中蘇國際列車的牽引任務。司機的選拔條件非常嚴格:一要政治合格,必須是共產(chǎn)黨員;二要具有豐富的行車經(jīng)驗和強烈的責任心;三是年齡在35歲以下。高國柱響應國家號召報名參加,經(jīng)過考核,1953年第一批到達賽漢塔拉。當時,賽漢塔拉機務段只有一臺水鶴(給蒸汽機車加水的裝置)、一個人工上煤臺、35臺蒸汽機車,100余名司機,300余名職工。
那時,他們乘務組中,他是司機,副司機是劉忠金,司爐是王永大。他們駕駛DK型1588號蒸汽機車,從賽漢塔拉開到二連浩特站,牽引從莫斯科返回的國際列車,中途在土木爾臺用水鶴給煤水車補充一次水,最后到達集寧站。在集寧站,他們要等待裝卸工人把1520mm的寬軌車上的貨物裝卸到1435mm的準軌車上,而在公寓候班兩三天,再牽引從北京到莫斯科的國際列車,抵達賽漢塔拉,完成一個班的值乘任務。
當年的賽漢塔拉、二連浩特自然環(huán)境非常惡劣,春秋兩季風沙特別大,經(jīng)常方圓幾平方公里風沙彌漫,暗無天日,幾乎連車站都看不見。那時,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行車,高國柱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從未發(fā)生過錯拿路牌路票、延誤列車、中途停車等現(xiàn)象。內(nèi)蒙古冬季特別冷,最低氣溫達零下42攝氏度。蒸汽機車在車站停車,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凍結(jié)的情況。在高國柱的帶領(lǐng)下,包乘組嚴格執(zhí)行每次停車超過半小時必須摘鉤動車的規(guī)定,從未發(fā)生過一起機車凍結(jié)情況,確保了國際列車的安全運行。
由于技術(shù)過硬、工作出色,高國柱被鐵道部任命擔任中蘇國際列車特別包乘組的司機長,經(jīng)常擔當中蘇國際列車專特運的運輸任務。
1958年,他們圓滿完成了援助賽漢塔拉任務,由于工作需要調(diào)往各處。分別前夕,4月5日,他們乘務組在集寧照相館合影留念。
隨后,高國柱調(diào)回太原機務段工作,擔當行車隊長一職。他懷著強烈的責任心、憑著過硬的技術(shù),被評為太原鐵路局機務處運用工程師。歷經(jīng)磨難,1970年再次回到機務段驗收室擔任驗收員,直到1980年光榮退休。
蒸汽機車作為工業(yè)時代的標志,見證了歷史,承載了歲月。如今,蒸汽機車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步伐,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高明生:一輩子沒開夠火車
1972年5月,高明生參加工作,在南同蒲線前進型蒸汽機車當學徒工,1973年考上司爐。自從當司爐的那一天起,他就暗下決心:“我是當一名火車司機,要像父親一樣,爭當一名優(yōu)秀的火車司機。”
那時,前進型蒸汽機車從榆次到臨汾拉4000噸貨物,回來時,從臨汾到介休144公里,從霍州出站就是13‰的坡,一路上坡到介休,最多的時候燒24噸煤。到了冬天,煤凍得挖不動,他們就到介休折返段入庫上煤,工作條件非常艱苦。
1978年,他通過3級鉗工、技規(guī)、理論、機車檢查、給油、實作,考上蒸汽機車副司機。
為了提高技能,考上夢寐以求的司機,他半年都沒有回家,每天下班后就回到太原公寓,除了吃飯、休息,廢寢忘食,勤學苦練基本功,背規(guī)章、練習機車檢查、鉗工技術(shù)等等,忙得不亦樂乎。那時,兒子高斌僅1歲,妻子艾玉香經(jīng)常抱著孩子到太原公寓看望他,為他鼓勁加油。當年司機考試,考5級鉗工、技規(guī)、安規(guī)、理論、機車檢查和操縱,那時實行單項淘汰制,若有一項不合格就不能參加后面的考試。那時,劉金柱是司機,他是副司機,司爐是楊秀業(yè),包乘前進型1334號蒸汽機車,在太原至臨汾擔當貨物運輸任務,時速最高達80公里。
1983年7月,他如愿考上蒸汽機車司機,是同批同事第一名司機。
隨后,他駕駛?cè)嗣裥?182號蒸汽機車,王勝虎是副司機,司爐是徐英華,在太原至臨汾擔當客運任務,列車最高時速達120公里。
對乘務員工作的熱愛和父輩的諄諄教育,工作中,他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業(yè)務技能,執(zhí)乘中嚴格標準化作業(yè)流程一項不漏,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一點不差,幾十年如一日,長期堅持班前充分休息,班中卡控關(guān)鍵,確保每一趟安全正點,盡職盡責確保鐵路暢通。
那時候,蒸汽機車或內(nèi)燃機車副司機要值乘兩年的貨車任務,安全運行10萬公里后,才有資格考客車司機。
經(jīng)過刻苦鉆研,不懈努力,苦練硬功,1985年,他又考上了工人技師,當年干滿15年無曠工、零事故、出勤率95%以上的司機,才有資格參加工人技師的考試。當時,太原東機務段僅有23名司機符合考試條件,最終只有5人通過考試,高明生是其中之一。
1986年3月,段上從靈丘機務段接回一批東風4型內(nèi)燃機車。由于高明生業(yè)務精湛、技術(shù)過硬,被破格提拔為旅客列車牽引司機,與副司機劉康林搭檔,駕駛東風4型2378號內(nèi)燃機車。他們23班人大輪乘,擔當南同蒲線6對旅客列車以及太原至陽泉曲的旅客列車牽引任務。
南同蒲鐵路于1933年5月開工,1935年12月竣工。1955年底,經(jīng)過39天大兵團沿線的連續(xù)作戰(zhàn),1956年1月28日,全線米軌按一級干線標準撥寬改建工程勝利竣工。南同蒲線線自太原站引出,向南延伸,經(jīng)太原、臨汾、侯馬三個盆地,進入中條山區(qū)北部,沿涑水上游過聞喜,經(jīng)運城、解縣、永濟,達黃河北岸的風陵渡口,在華山站與隴海鐵路相連,是溝通晉陜兩省的交通大動脈。2010年12月30日10時28分,由兩臺韶山4型電力機車牽引的55001次列車從榆次站開出,經(jīng)由南同蒲線進入侯月線。至此,南同蒲鐵路結(jié)束了非電氣化的歷史。南同蒲鐵路是連接石太線、侯月線兩大晉煤外運最重要的通道。
他一直在南同蒲線跑車,熟悉沿線每個車站、坡道、道口、彎道、隧道,始終按標準作業(yè),精心開車,防止了多起事故。
2003年9月的一天,晚上9點多,一片漆黑,大霧彌漫。在臨汾站,高明生駕駛內(nèi)燃機車,與副司機王衛(wèi)強搭班,牽引374次旅客列車向北疾馳。一路上,他集中精力,小心翼翼地開車,剛出南關(guān)站,在機車大燈的照射下,他隱約看到前面無人道口有一大團黑影。他果斷撂閘,機車緊急停在道口前10米處。只見兩輛大型重載汽車熄火了,錯位停在道口上,堵住了上下行線路。他防止了一起路外傷亡事故,為此,他獲得了1500元獎勵。
高明生說:“在日常生活中,父親要求我們子女必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經(jīng)常召集我們開家庭會議,教育我們?nèi)绾螢槿颂幨?,干好本職工作。記憶中,他講述火車司機的經(jīng)歷特別多,但每次總是先說做一名火車司機必須做到吃苦耐勞,確保安全。父親對我安全行車講得最多,一些具體細節(jié)要求是相當嚴格,包括出乘前必須充分休息,甚至對出乘時攜帶的飲食等許多細節(jié)都經(jīng)常過問,分析我開車存在的問題。遇家庭生活中的繁雜煩事,他更是詳細詢問親自指教,生怕影響到每個人的工作。”
2009年12月13日,高明生退休。他先后駕駛過人民、勝利、前進型蒸汽機車和北京、DF4、KB、KD型內(nèi)燃機車,曾獲過鐵道部金牌司機、北京鐵路局先進生產(chǎn)者、太原分局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1994年,他榮獲北京鐵路局安全行駛50萬公里司機稱號。2005年,他取得了安全行駛100萬公里好成績。
對鐵路安全而言,家庭后勤保障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他的妻子艾玉香,退休前是太原機務段太原檢修車間一名天車司機。1981年,她和高明生結(jié)婚??紤]到丈夫是一名火車司機,她主動包攬起來許多家務活,保證他休息好,時刻關(guān)愛、關(guān)心愛人的身體,支持他的工作,無怨無悔做好賢內(nèi)助的工作。
談起工作感受,略加思索后,65歲的高明生感慨地說:“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我對開火車有特別深的感情,經(jīng)常回憶自己開車的歷史,覺得自己一輩子還沒有開夠火車,就讓兒子接著開……”
“今天的中國鐵路正在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看著兒子駕駛的和諧號機車或韶山4型電力機車,打心眼里為他們高興,也希望他們像我們一樣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乘務員不畏艱難,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的精神,沿著老一輩火車司機的足跡邁向新的輝煌,為鐵路安全生產(chǎn)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讓中國鐵路永遠走在世界鐵路的前列?!?/p>
高斌:做一名優(yōu)秀的火車司機
1982年3月28日,高斌出生,耳濡目染,從小就和火車結(jié)緣。2001年9月,他考入山西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2003年12月,參軍入伍,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2005年12月退役后,繼續(xù)大學學業(yè);2007年4月,參加工作。
2009年12月,高斌被分配到湖東機務段大西運用車間同蒲四隊,成為一名學習司機,擔當北同蒲線、寧岢線的運輸任務。那時,他們駕駛和諧型電力機車,牽引萬噸空車,到大新站、安家?guī)X站、安太堡站等,裝上煤,再把列車拉回湖東站,再由其他司機經(jīng)大秦線運送到秦皇島。
上班后,他喜歡和同事們交流工作經(jīng)驗,虛心向同事請教。他常到檢修車間電器、機械、制動等班組工作場地干活,向師傅學習機車部件的工作原理、維護保養(yǎng)、故障判斷等知識。
2012年10月,高斌考上夢寐以求的火車司機。2014年4月,他調(diào)入太原機務段運用一車間,駕駛韶山4型電力機車,擔當石太線貨物運輸任務。
1907年10月,正太鐵路建成通車,1938年正太鐵路改稱石太鐵路,全長243公里,東起河北省石家莊,西至山西省太原。走過漫漫百年,石太鐵路從窄軌到寬軌,從單線到復線,從蒸汽機車到內(nèi)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牽引,石太鐵路運力逐步提高。從1951年9月開始,石太鐵路先后5次進行技術(shù)改造,1982年10月1日,我國第一條復線電氣化鐵路石家莊至太原北全線通車,交付運營,提高了晉煤外運的運輸能力,上行牽引數(shù)由原來的2400噸提高到3300噸,年輸送能力由2000多萬噸提高到4000多萬噸。2005年3月18日,太原鐵路局成立,對石太鐵路進行了安全標準線建設(shè),如今,石太鐵上行牽引達到5000噸,下行達到4000噸。石太線運輸繁忙、坡道大、彎道多、曲線半徑小,線路狀況較復雜,對此,他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完成每趟車的牽引任務。
2018年8月,他調(diào)入太原運用車間,駕駛和諧3C型電力機車,與副司機王振明搭檔,擔當太原至臨汾區(qū)間的旅客列車牽引任務。
每次出乘,他都會早到30分鐘,認真學習一遍行車規(guī)章,提前預想操縱要領(lǐng),聽取調(diào)度員交代注意事項,根據(jù)天氣和線路情況、機車和人員情況開好出乘小組會;細致檢查每一個機車部件狀況,堅持做到多敲一錘、多看一眼、多問一句,杜絕機車帶病出庫。值乘中,他緊盯每一架信號機,撂好每一把閘,就連手比姿勢、值乘坐姿也不走樣。在他的乘務包里,《行車組織規(guī)則》《機車操縱規(guī)程》等書被翻得皺皺巴巴,書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讀書心得。他說:“有苦更有功,無功就是過;精心平穩(wěn)操縱,安全正點運行;手中握著閘把,安全就在心底。”
高斌說:“我們一家三代見證了山西鐵路的發(fā)展,從爺爺開蒸汽機車到父親開內(nèi)燃機車,再到我這一代開電力機車,鐵路翻天覆地的變化,深深地植根在我的腦海中。今后工作中,我要繼續(xù)發(fā)揚爺爺和父親愛崗敬業(yè)、吃苦耐勞、助人為樂、拼搏奉獻的精神,做一名優(yōu)秀的火車司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