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語教學已經(jīng)在我國各個層次的教育體系中發(fā)展多年。隨著教學模式的完善,日語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運用越發(fā)廣泛。其中,日語聽力能力在日語的實際運用當中舉足輕重。然而因為學生層次以及所接受教育的差異,日語的聽力能力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當中有著不同程度的差距。如何提高高職院校日語專業(yè)學生的聽力水平成了高職日語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文章通過對日語聽力教學的模式以及日語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日語聽力教學改革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高職院校;日語;日語聽力
高職日語在如今的發(fā)展當中,也設立了諸如商務日語、文秘日語、翻譯日語、禮儀日語等相關專業(yè)。其課程的內容與本科院校的專業(yè)設置大致相同,基礎、聽力、寫作、翻譯、日本文化等。由于學生多基礎較為薄弱,或者多是零基礎的學生,所以日語的聽力教學僅僅作為日語教學當中的一環(huán),主要的課程仍然以基礎日語教學為主,即單詞和語法為主體的針對考試的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日語教學日語聽力的現(xiàn)狀分析,以及找出實現(xiàn)學習方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嘗試,探索日語聽力課程的新模式,并闡明其重要性。
一、高職院校日語聽力教學的現(xiàn)狀
外語的教學基本是看、聽、讀、寫、譯,這五點在日語教學大綱里都有得到體現(xiàn)。但面對有限的課時量,以及學生水平差異等問題,在課程的設計上側重點會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所以多數(shù)高職院校會以基礎教學為重點,輔以其他課程。而日語聽力教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逐漸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1.課時量分配不均,缺乏針對性的教材
包含日語聽力的課時在內,日語專業(yè)的課時在大學一年級開始約有十四至十六課時不等。但由于基礎日語的課程幾乎占據(jù)了總課時量的半數(shù)以上,剩下能分給聽力的課時量就只能保持在每周二到四課時不等。更有因為公共必修課過多,而壓縮專業(yè)課,導致一年級無法開設日語聽力這門課的情況。課時安排的不足以及不均衡使得學生的聽力從剛入學便成為短板。
而市面上與聽力相關的教材也因為課程比例的緣故,相較基礎日語的教材少,雖然各出版社有根據(jù)歷年日語能力等級考試不斷更新教材內容。但部分教材存在以一般的聽力訓練或者以模擬卷試題的形式作為主要內容的情況,沒有真正教學生如何學聽力,且缺乏針對性。
2.學生水平有差異,教學進度緩慢
高職院校選擇日語專業(yè)的學生不少,但除了參加全國高考的形式招收的學生以外,學考、院校的自主招生等都能夠獲取生源,這就導致不同水平的學生同在一個班級中學習的情況多有出現(xiàn)。水平的差異導致教師必須整合班級進度進行教學,這就使得原本已經(jīng)課時量偏少的聽力課無法迅速開展。學生無法明顯區(qū)分聽力與基礎課,從而感到重復感與倦怠感,降低了學習積極性。
3.學習目標不明確
高職院校以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為主,聽力正是培養(yǎng)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而過多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寧愿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單詞和語法上,而忽視了聽力對將來外語運用的重要性。
二、日語聽力課程的教學改革
緊緊結合高職院校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的中心點,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盡可能提高學生聽力水平成了聽力教學改革的關鍵。針對高職院校存在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聽力在外語學習當中的重要性,將聽力與語法、單詞、閱讀相結合,全方位提高外語學習水平。
1.明確學習目標,調整學生心態(tài)
不少高職院校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yè)的專業(yè)性并不明確,學本專業(yè)能從事什么工作也不了解,導致學習積極性較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因此,在開始聽力教學時,教師必須給學生強調聽力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工作當中有哪些方面是需要聽力能力的,并做詳盡的課程說明。然后將日語聽力與基礎日語的教學內容做明確區(qū)分,并在教學方式上有所體現(xiàn),鼓勵學生加強聽力的學習與訓練,
2.突出課堂教學成果
在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當中,都要有階段性的目標。這個目標要細化到每堂課,完成一個小的目標。比如,總結本課所出現(xiàn)的人物稱呼方式,日語聽力對話當中的接續(xù)詞總結,通過語調的變化感受人物態(tài)度等。每堂課的總結歸納都能夠讓學生知道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而通過每堂課到每個學期的學習成果,就能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每個小成果學生都能夠運用到實際當中。如此,能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缺乏學習方向,沒有學習成果,對聽力學習沒有歸屬感的問題。
3.加強學生合適的實踐訓練
外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因此加強學生實踐訓練在不同層次的教學當中都會有所體現(xiàn)。但千篇一律的實踐內容未必適合每一個班級的水平,教師必須通過不同的方式給予學生對應的實踐內容。常規(guī)的聽力實踐通常是讓學生聽聽力,寫出對話內容或者翻譯對話等。而這些內容很可能在每一門專業(yè)課上都有類似的存在,因此無法鍛煉到學生的薄弱項,實踐的效果也不明顯。
因此,在每個班級展開實踐訓練之前,教師要先了解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將學生進行分組編排。讓每個小組的各個方面得到互補,這樣在實踐訓練過程當中能夠提高每位組員的學習效果。另外,則是要將實踐跳出課本學習的這個框架,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當中。
一開始進行簡單的小組情景模擬編排,教師擔任一個給予參考意見的角色,而不是教學生怎么做。通過觀察每位組員的具體情況,進一步提高實踐訓練的針對性。實踐的具體內容除了情景模擬,還可以進行NHK新聞解析、日文歌曲鑒賞、訪談節(jié)目觀后的小組辯論等。除此以外,互聯(lián)網(wǎng)的運用也能更好地讓我們掌握到最新、最實用的日語用法。通過多媒體網(wǎng)絡、學生的手機軟件等,即使了解日語中的一些俚語以及流行語的動態(tài)也是促進聽力學習的有效途徑。通過各種方式,將聽力的實際運用發(fā)散開,做到聽、譯、說、寫四位一體。最后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總結。通過不斷地總結收集學生階段學習的情況,更好地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
聽力學習是綜合了所有外語學習要素的課程,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促進學生全方位、多方面地進行學習。從點到線再到面,制訂適合每一個班級獨有的教學計劃。通過相關的教學模式的實施,提高學生對學習聽力的興趣,明確聽力在實際運用當中的重要性。這對剛剛接觸日語學習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構筑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出正確的學習習慣,保持對日語學習的熱情,這都需要教師起到領路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韓玲玲.芻議中日商務人才需求與商務日語教學改革 [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1):137-138.
[2]王琪.日語教學理論及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3]林洪.日語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許揚(1991—),男,廣東揭陽人,碩士,專任教師,研究方向:高職日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