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小學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與深化,國家有關部門對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學習生涯來說至關重要,是小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近幾年,隨著對素質教育的越來越重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要求小學生在掌握好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緊跟時代先進思想,學好語文課程。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0-003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23
對于小學語文這門課程來說,互動性、應用性是其教育的特性,在語文課程教學當中,教師應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應保持和諧的師生關系,使課堂氣氛更加輕松、溫馨。教師在教學中,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幫助學生解決疑惑并用合理的方法進行學習的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使學生們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由于在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往往不太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認為教師應該是課程的中心,致使學生不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該及時改變這一傳統(tǒng)思想,對語文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
(一)課堂氣氛的和諧度不夠
現(xiàn)階段,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思想教育觀念還處于落后的階段,沒有真正認清自己的角色,總覺得教師在學生面前應具有權威性,而且在跟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常常用過于嚴肅的口吻去指導他們學習,直接導致了課堂氣氛的不和諧。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改變自己的教育態(tài)度,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用良性的教育方式使課堂的氣氛更加和諧。
(二)教學方法比較傳統(tǒng)
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較為陳舊。小學生們正處于活蹦亂跳的年齡階段,具有好動的特性,對很多事物都具有新鮮感。但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依然只注重在課堂上對著課本講授知識,學生與教師間沒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動,學生們只能處于一種被動聽講的狀態(tài),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樣一種授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缺乏明確性
大多數(shù)小學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 往往只注重向學生灌輸語文知識, 授課方式較為單一,目標只在于讓學生完成作業(yè)和應付考試。并沒有意識到語文課程真正的含義是什么, 只是盲目地讓學生追求考試成績, 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四)一些學生對語文課程提不起學習的興趣
目前,有很多學生對所學的語文課程沒有學習的興趣,缺乏這種學習興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較陳舊,他們的教學方式呈現(xiàn)單一化現(xiàn)象,對學生沒有更多的啟發(fā)式效果,從而無法讓學生們對語文課程產生更多的興趣和樂趣。其次,由于每個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 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比較慢, 再加上對功課未能勤于復習, 導致最后失去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 很多教師在對待學習較差的學生時,總是習慣采取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 使得這部分學生極易產生自卑心理, 認為自己是被教師遺忘的那一個, 長此以往,對學習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一)增加課堂的有趣性
增加課堂的有趣性是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關鍵性因素,有趣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很多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熱情。在授課當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然后為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傳授,這樣一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更輕松、愉快地學到并掌握課堂的知識。
(二)多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應多提一些學習中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與思考后再回答,也可以讓學生提出他們想問的問題,通過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教師應該會更加明確教學的針對性,進而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另外,教師在講課之前應該多鉆研該課程的知識點,從而簡化授課方式,還能讓學生們學得具體又到位。
(三)借助多媒體進行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時,應該多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用這樣一種媒體的方式進行授課,可以使課堂不那么死板,也會讓學生學到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通過多媒體方式的展播,也會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深記憶,能夠有效促進他們提升語文思維的能力。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對于小學生的學習生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學校應該積極地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及時解決目前語文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給他們更多的發(fā)言權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邱秋玲.興趣為導, 自主先行——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習慣培養(yǎng)探微[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0).
[2]黃寶華.教是為了不教——談談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語文學刊,2012(17).
[3]于曉雅,朱愛云, 肖玉柱.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探索——一節(ji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例評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9 (11).[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康莉(1977.11— ),女,漢族,湖北漢川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