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許多成功人士,在面對鏡頭接受采訪時,都說自己最珍惜的東西是時間:“我恨不得一天有48個小時?!?/p>
幼時只覺這種勵志雞湯似乎營養(yǎng)滿滿,深有內(nèi)涵,但喝多了容易撐著,導(dǎo)致消化不良。24個小時已經(jīng)挺長了,48個小時,天吶,這日子該怎么過好呢?
后來慢慢長大了,不禁感慨,前輩的話,還是有道理的?!?4個小時已經(jīng)挺長了”,畢竟是童年孩子氣的想法,念書、工作,但凡你認真地對待一件事物,光陰便飛逝如流水,一點兒都不顧及你戀戀不舍的眼神、捶胸頓足的郁悶——24個小時實在太短了!!給我48個小時也不夠啊,最好向天再借五百年,最好與天地兮比壽……
尤其,我們生活著的這座城市,叫上海。
它的節(jié)奏太快了,要跟上它的腳步,你只恨白晝黑夜交替不歇日月如跳丸,我們馬不停蹄,急行軍般往前沖,也只堪堪做到不至于被時代拋下。
上海是一座從不“等待”的城市,但人們還是自愿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兒,自愿辛勤勞作,以尋求滿足心愿、實現(xiàn)夢想。
為什么會被吸引呢,因為美呀。
一到傍晚,上海就流光溢彩,絢爛璀璨。消費文化的基因,讓城市活色生香,狡黠靈動,一條條馬路是流淌的,一座座建筑是舞姿蹁躚的,行人走走停停,逛逛笑笑,眼睛里閃爍著天上的星——那也是被反射出的希望之光。
同時,對很多人來說,一到傍晚,意味著當天的工作進入了發(fā)力的后半程。夜愈是深,工作臺前的燈愈是亮。加油,繼續(xù)加油,黎明之前,爭取完工。
上海的夜,如果真能長一點,也好。
(記者 ?孔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