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冬顏
雖然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但在傳統(tǒng)的作業(yè)中卻以背誦、抄寫為主,不僅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還很難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更為靈活的作業(yè)形式,將積累、鞏固、遷移等都融合到其中,促使學生完成聽說讀寫的發(fā)展。
一、詩文結合,引導自我闡述
在語文學習中,積累是十分重要的。筆者在教學中將詞句積累和手抄報制作結合。這樣就讓簡單的抄寫變成了有趣的編輯活動,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在抄寫的同時展開自我闡述,提高了學生的賞析能力。
在學習六年級《古詩兩首》一課時,筆者指導學生嘗試展開拓展閱讀,并嘗試展開手抄報編寫活動,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詩詞作品,編寫一張“詩詞手抄報”。在這份報紙中,學生可以抄錄自己喜愛的古詩詞,并為這些古詩詞配上畫面,然后說說自己為何喜歡這些古詩詞,這些古詩詞講述的是什么?于是,學生圍繞古詩詞這個話題展開了手抄報的編寫,并將自己的賞析也寫入其中。如有學生在手抄報中抄錄了《石灰吟》,并在旁邊畫上了古人的形象,總結了于謙的生平,同時表達了自己為何喜歡這首詩歌的原因。該學生提出:“這首詩歌看似寫的是石灰,其實卻是寫作者堅毅的品格,用的是以物喻人的手法。這樣的手法讓整首詩歌看上去十分含蓄,并且給人回味無窮的感覺?!睂W生在手抄報的編寫中展現(xiàn)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并闡述了自己的賞析結果。
由于學習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有的學生擅長表達,有的卻不擅長。對這些學生,筆者鼓勵其嘗試用圖畫和顏色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就減輕了學習的難度。
二、詳細例證,豐富主題資料
在語文學習中,雖然不少學生閱讀能力較強,但寫作能力較弱。筆者在了解了學生的問題后,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都覺得寫作缺乏主題,于是在布置作業(yè)時,充分利用了編寫手抄報的活動,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選擇合適的例子,并用新聞的形式將其寫出來,著重寫出事例中的人物行為、言語,這樣就能促使學生豐富主題資料。
在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其實,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能讓人受到啟發(fā)。作者在見到掃路人后從他的身上得到了啟發(fā)。那么,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過對你的人生有什么啟發(fā)的人呢?”筆者引導學生以“校園里熟悉的陌生人”為主題展開手抄報的編寫活動,嘗試制作一張以人物專訪為主要內(nèi)容的報紙。學生首先要回憶在學校中除了老師和同學外,自己還遇到過什么人,如食堂的大師傅、清潔工、園丁等。此外,學生可以觀察這些人的行為,選取他們的工作片段,寫下他們的工作細節(jié)。還可以嘗試展開評論,說說自己從這些人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發(fā)?如有學生寫校園里的清潔工,寫到其在秋天落葉很多的時候還堅持掃地。該學生得出自己從清潔工的身上感受到了堅持的力量。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豐富自己,如可以從人物語言的角度進行思考,想一下如何才能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可以嘗試揣摩人物在事件中的特殊心理變化,并將其寫下來。對于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在手抄報中加上配圖,這樣就讓手抄報變得色彩紛呈。
三、鼓勵創(chuàng)新,激活個性意識
在語文學習中,要想寫出精彩的作品,就需要一定的個性化意識。筆者嘗試在手抄報的制作中融入創(chuàng)新教育,鼓勵學生在編寫手抄報時表現(xiàn)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想法。
在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后,筆者鼓勵學生嘗試了解一下祖國還有哪些美景,嘗試編寫一張以旅游為主題的報紙,并鼓勵學生在編寫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創(chuàng)意,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如有的學生在編寫過程中,專門留下了一塊版面,用來展現(xiàn)驢友日記,其中不僅寫了看到的景物,而且還寫了在旅途中遇到的人,產(chǎn)生的感受等。還有學生由于比較擅長繪畫,所以在制作手抄報的過程中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展現(xiàn)了風景名勝,并在其下配上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用來歌頌優(yōu)美的風景。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意,筆者還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多元化的展示平臺,首先在班級的黑板報中開辟出一小塊地方,將每一次手抄報編寫的第一名作品展示其中,讓其他學生借鑒。其次利用微信平臺,讓學生將作品拍攝后上傳網(wǎng)絡,這樣就能隨時隨地翻看每個學生的手抄報作品。
在嘗試制作手抄報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做作業(yè)不再是簡單的機械抄寫,原來作業(yè)也可以如此多樣化。這說明,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豐富了學生的作業(yè)類型,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