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依
什么是童詩?書本說,童詩是會唱歌的字;天空說,童詩是流動的云。在我的教室里,孩子們想了想,說:“童詩,是落在地上的星星!”
是啊,每個清晨,我?guī)е⒆觽冡溽嘣谕娎?,童詩就像天邊的啟明星,把我們每一天的教育生活擦得亮亮的?h3>一、親近——讀出節(jié)奏之光
臺灣林文寶先生在《兒童詩歌研究》里寫道:兒童詩的特性就是音樂性。 童詩是聲音的藝術(shù),它有其內(nèi)在的節(jié)奏和韻律。而孩子是天生的繆斯,對于節(jié)奏有著天然的敏感。詩里類似于搖籃曲、童謠一樣朗朗上口的句子,讓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要去朗讀,去親近。
有的童詩采用了相似的結(jié)構(gòu),相對整齊的句式賦予了詩和諧動聽的旋律。如王宜振的《春天很大又很小》里的兩段,采用的是一問一答的形式,富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師生對讀、男女生合作讀、同桌拍手讀,孩子們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受詩的妙趣。
“春天到底有多小/問問小花朵,也許會知道/花朵說:它常站在我的花瓣上跳舞/跳完舞,又鉆進小小的花苞里睡覺//春天到底有多小/問問小燕子,也許會知道/燕子說:我銜著它從南方飛到北方/它哩,同一粒小豌豆差不了多少”。
這樣的形式,也很適合帶孩子們進行仿寫。你聽,孩子們是這樣問的:“春天到底有多小/問問小雨點,也許會知道/雨點說:它和我一起從云朵里跳下來/落在池塘里,連影子都看不見了”“春天到底有多小/問問小柳絮,也許會知道/柳絮說:我們一起離開柳樹媽媽去旅行/它呀,還沒有我一半兒大呢?!?/p>
有的童詩,采用頂針寫法,有回環(huán)往復(fù)的節(jié)奏美。金波在《春天》里寫道:“晨光叫醒了風(fēng),/風(fēng)叫醒了樹,/樹叫醒了云。//云變成了雨滴,/滴落在大海上;/海水變藍了,/洗亮了升起的太陽。”
讀著讀著,你會感覺到所有的感官都被開啟,聽見鳥鳴,感覺到風(fēng),看見海洋,沐浴到陽光,不知不覺,你就和詩中的句子一起,走進了清新廣闊的大自然。
還有的詩大膽地用到了很多的疊詞、擬聲詞,讀起來新奇有趣,且大大提升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英國的里弗茨就有一首這樣的代表作:“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篤篤”聽見這聲音,/就一下躲到了樹枝間。/“吱吱”一下躥上了松樹,/“嘣嘣”一下鉆進了密林。/“嘰嘰”嘟一下飛進綠葉中,/“沙沙”哧一下溜進了樹洞。/全都悄沒聲兒蹲在看不見的地方,/直盯盯地看著“巴喳巴喳”越走越遠?!?/p>
太好玩了,“篤篤”“吱吱”“嘣嘣”“嘰嘰”“沙沙”到底是什么呢?孩子們饒有興趣地猜著。這些有趣的象聲詞把詩串了起來,把小動物們被“巴喳巴喳”的聲音所驚擾時的表現(xiàn)描繪得有聲有色。我于是引導(dǎo)孩子:在生活中,你還聽見過哪些擬聲詞呢?試著用它們也來寫寫詩。流水的“嘩嘩”,椰子落下來的“咕咚”,蚊子飛來時的“嗡嗡”……孩子們模仿著聲音,記錄著歡樂。原來,詩還可以這樣寫。
想象是童年的翅膀。年齡越低,翅膀越豐滿。隨著年齡的增長,理性思維日漸成熟,趨于感性的想象力也就變?nèi)趿?。更重要的是,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是“讀圖時代”,電視、電腦、網(wǎng)絡(luò)充斥其間,它們對于孩子們的影響是直接的、固定的、類型化的。這是一種不需要思考的、被動的接受。長此以往,孩子們主動的創(chuàng)作變得越來越少,想象將被框住,無力展翅,直至慢慢衰竭。
所以,我們需要詩,需要帶孩子們?nèi)ピ姼枥锲焚p它的好與妙,品賞詩里天馬行空的想象、顛覆跳躍的思維,將孩子引向更豐富多元的空間,激活他們的想象力。
謝爾·希爾弗斯坦無疑是一位成功的引路人。《閣樓上的光》《向上跌了一跤》等童詩集里,思維之跳躍、用詞之奇妙,讓讀詩變成了一場“冒險”,你永遠猜不透他下一句將寫什么,讀完之后,會大呼驚喜。比如這一首《冰凍的夢》:
“我要把昨天我做的夢,/拿到冰箱里冷凍。/到遙遠的一天,/我變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翁,/我就把這個可愛的美夢,/拿出來解凍,/然后把它煮沸,坐下來,/浸暖我冰冷的雙足?!?/p>
開篇就讓人瞠目結(jié)舌——夢也可以被冰凍!那么,心情、味道、好點子都可以被冰凍了!接著往下讀,夢變成了和普通的食物一樣,可以被解凍、煮沸,多么有趣。你還想到可以怎樣對待自己的夢呢?孩子們說,可以加一點彩虹糖,變成五彩斑斕的美夢?;蛘撸寜艋烧羝?,漂浮在空中,就可以清楚地看見自己做的夢了。在謝爾的啟發(fā)下,孩子們的思維不再凝固,而是被解凍了,被煮沸了。
同樣寫夢,漢斯·雅尼什的《今天我想做千萬個夢》則是另一番情趣:“今天我想做千萬個夢/想熟睡時不錯過人生/想在睡夢中長出翅膀/想借著它在天空翱翔/想作一陣風(fēng)吹過大地/想作一棵樹站在森林/想作一艘船滑行海上/想作一朵云陪伴太陽/想在夢中成為水和火/成為空氣和一塊石頭”。
讀著這樣的句子,你會感覺到如此滿足。放慢生活的步調(diào),聽聽自己的心聲,成為一陣風(fēng)、一朵云、一場雨,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事物。向內(nèi)感知,精神自由,孩子們暢快地吐露心聲:“想作一條魚游在水里”“想作一片春天的葉子”“想在夢中成為光與火”……
在童詩的世界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林煥彰創(chuàng)作的《妹妹的紅雨鞋》里,紅雨鞋是游來游去的紅金魚,多么靈動,多么喜悅;金子美玲詩中的《草原》,“我”的臉蛋兒會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兒開放;張曉風(fēng)的《打翻了》里面寫著這樣的句子:“太陽打翻了,金紅霞流滿西天;月亮打翻了,白水銀一直淌到我床前?!弊x過這樣的詩,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異想天開是被允許的,與眾不同是如此令人贊嘆。他們也會想要去發(fā)現(xiàn),那些平凡事物的另一面;想要去創(chuàng)造,獨屬于自己的語言。
白居易曾用八個字概括詩的特點——“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情”為詩的根,沒有情感就沒有詩歌。有了“情”,詩才有了動人的力量,才能真正抵達心靈的深處。金波說:“詩讓我的情感溫暖,呼吸順暢,心跳有力,讓我的生命如歌?!痹娕c生命互相滋養(yǎng)著。情感的源泉,流淌在詩人的血液里,又通過反復(fù)的朗誦與涵泳,傳遞給每一顆童真的心。
在童詩里,有著對自然的熱愛。我們讀到萬物有靈——清風(fēng)在給白云寫信,鳥巢是大樹開出的一朵花,陽光帶著金黃的花束到來……如果不是有著一顆珍愛自然的心,又怎么能寫出帶著芬芳和希望的句子?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脫離了泥土的一代人,對于山林、田野、草原,難有真實的觸碰和體驗。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收錄了高洪波的那首《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我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伸進濕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yǎng),長啊,長——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蓖娪盟赖囊庀?、清麗的語言呼喚著孩子到大自然去。
在童詩里,有著對家人的關(guān)愛。林武憲的《鞋》把大大小小的鞋比作大大小小的船,而家就是那個溫暖的港灣。讀著它,心里想的一定是那個不需要多大的、可愛溫馨的地方。
陳念慈有一首童詩,寫的是媽媽的愛:“媽媽的愛/像我家的水龍頭/關(guān)緊了/它還是流/一滴水,看不見/兩滴水,也看不見/水滿了/我看見了/我看見了媽媽的愛/媽媽的愛好深哦”。
作者化無形為有形,把媽媽的愛比作水龍頭里的水,一滴一滴,看似細小,卻深深流淌。這樣的比喻生動而有新意,叫人過目不忘。在孩子們的筆下,寫母愛總是容易千篇一律,媽媽給我過生日、生病了媽媽照顧我,等等。讀這樣的詩,可以調(diào)動他們的體驗:詩中的一滴水是媽媽為你做的什么呢?曬得暖烘烘的棉被、擦得亮閃閃的餐具、笑吟吟的鼓勵……原來,媽媽的愛藏在這些小小的細節(jié)里,要多留心才能發(fā)現(xiàn)。那么,我們又可以為媽媽做些什么呢?在思考的時候,孩子們對愛的體驗也隨之變得更細膩、更敏感。
在童詩里,還有對陌生人的憐愛。
李少白爺爺?shù)摹稐魅~書簽》里,有一份特別的祝福:“窗臺上/落下一片紅葉/微風(fēng)吹來/它,一跳一跳/像一束含笑的火苗//我拿來一本童話書/翻開雪花飄落卷發(fā)的那頁/把這枚書簽/夾在中間/賣火柴的小女孩/請你暖暖手吧”。
一片楓葉落下來,變成了一枚漂亮的書簽。但這還遠遠不夠,它得停留在關(guān)鍵的那一頁,變成火焰,給賣火柴的小女孩暖手。讀到最后一句的時候,心頭一熱,這團火焰燃在了孩子的心里。比第一段的想象更令人難忘的,是第二段里真誠的暖意。
捷克詩人巴維爾·弗里德曼的《蝴蝶》里,最后寫道:“……只是,我再也沒有見到另一只蝴蝶。//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蝴蝶不住在這里,/不住在集中營?!眱和娎锊恢故菤g樂,也可以有大悲憫、大思索。二戰(zhàn)期間的集中營,摧毀了多少的生命,是整個人類歷史上的夢魘。但是,有一些東西是無法摧毀的,比如這只蝴蝶,它在詩里獲得了永恒的生命。它是希望,是信仰,是自由飛翔的心靈。
謝爾說:“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它們看起來灰蒙蒙?!蓖姡堑厣系男切?。老師,是那個提著水桶的人,一群孩子來了,浩浩蕩蕩的一長隊,他們和我們一起挽起袖子,要去把星星擦亮。
(作者單位:長沙市天心區(qū)仰天湖桂花坪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