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平
在廣西許多地方,農(nóng)歷三月初三都有在房屋門楣上插楓葉的習(xí)俗。
傳說在古時候,有一年春季,岜下屯發(fā)生瘟疫。得病的人初時流涕流淚,再是頭痛身痛,后到臥床不起,嚴(yán)重的甚至不治身亡。有些是一人得病,傳染全家;有些是一家得病,傳染鄰里,連去看望的親戚也未能幸免。
一時間,有病患的人家或是忙著求醫(yī)抓藥,或是忙著祭祖拜廟,或是請道公巫婆驅(qū)鬼趕瘟神。能想到的辦法,大家全都用上了,但是瘟疫肆虐依然如故。
屯里,家家大門緊閉,人人自危少出門。白天,村莊靜悄悄的,一片蕭疏。夜晚,貓頭鷹在村頭聲聲哀號,令人毛骨悚然。
屯里有個后生仔叫黃芼,年方十七,父母早逝,孤身一人。黃芼自小得到眾人的扶助,吃百家飯長大。他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知恩圖報。屯里不管哪家有大事,他都不請自到,不計報酬,做事任勞任怨,一幫到底。
村中出現(xiàn)瘟疫后,黃芼心里非常著急。為了報答村民的扶助和養(yǎng)育之恩,他用口袋里僅有的錢買來豬頭肉、燒香祭拜土地公,祈禱患者早愈、村民平安。他聽說燒艾草能驅(qū)走瘟神,就在屯的東、西、南、北、中燒了五堆艾草。他聽說松針熬湯可以治病,就立即上山去采摘,煲好后逐家逐戶地端送上門。但是這些都沒什么效果,他心里更著急了。
有一位老人告訴他,西邊有個李家屯,也發(fā)生過這種瘟疫,后來吃了醫(yī)家李真人一劑草藥,病就痊愈了。
黃芼二話不說,帶上干糧就急急上路。他涉過三十三道溪水,爬過三十三座高山,穿過三十三個山弄,困了靠著大樹打個盹,餓了抓點干糧填肚子,渴了捧把清泉解渴。草鞋穿爛了赤腳走,衣服破了顧不上,他日夜兼程,走了三天三夜,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dá)李家屯。黃芼的善心感動了宅心仁厚的李真人,趕緊給他開了藥方。
黃芼拿到藥方,雙膝跪別李真人后,又馬不停蹄地趕了三天三夜的回程路。
黃芼回到屯里,顧不上休息,按照李真人的吩咐,上山頂采來草藥,在山腰撿來竹子的老葉,下河取來泉底的活水,然后在村南邊壘灶燒火煮藥。用了整整三個時辰,把藥煎好后,他端著湯藥逐家逐戶、一個病人一個病人地親手喂。
當(dāng)服侍完最后一個患者服了藥后,黃芼眼前一黑,身體一軟,累倒在地。
黃芼昏睡過去了,但他的魂魄卻還在繼續(xù)趕路。
黑暗里,他走呀走,不知走了多久,去了多遠(yuǎn),只感覺到很累很累,但他堅定一個信念,一定要拿到藥救人,再累也不能停下來。他記得李真人一而再地叮囑:“除了我的藥方外,你還要及時到東邊的孫家莊去,從醫(yī)家孫善子那里再請一劑藥,方能保證大家的病痊愈,才能趕走瘟神保平安?!?/p>
黑暗中,黃芼繼續(xù)走啊走,走啊走……突然,前面有位白發(fā)皓首的長者在向他招手。黃筆好奇地上前行禮。
長者說:“黃芼呀,這里就是孫家莊。來,坐到我身邊來?!?/p>
“您老認(rèn)得我?”黃筆驚訝地問。
長者一手拂著飄逸的銀須,一手拍著黃芼的肩膀,慈祥寬厚地笑了笑,說:“孩子,你是個好后生。你屯上的事我都知道了。回去后,你到后山去,那山上有一樹,葉子如掌般,三裂,或五裂、七裂,不管哪一種都可用。記?。簶渲Σ彘T楣,葉汁蒸糯米?!闭f完,長者猛地推了黃筆一把。
“醒了,醒了!”黃芼南柯一夢,睜開眼睛,見屯里的人圍著他嚷嚷。
黃芼站起,顧不上和大家說話,在腰帶上插一把柴刀,肩膀上挑一對籮筐,又急匆匆出門而去。
在后山上,黃芼仔細(xì)地尋找孫善子所描述的那種葉子。他在山上轉(zhuǎn)呀轉(zhuǎn),找呀找,但奇怪了,就是找不著。他累了,就坐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想競睡著了。
“黃芼,黃芼,醒醒,采藥呀!”一個聲音在不停地呼喚著他。他睜開眼,見一只小黃鳥在眼前飛來飛去,跳上跳下,最后落腳在“棵婁”(壯話:楓樹)樹枝上。
咦!這不是如掌的三裂葉嗎?黃芼如夢方醒,大喜過望。
原來是“棵婁”的葉子。他望著滿山的“棵婁”,高興得跳了起來。
黃芼挑著滿滿的一擔(dān)“棵婁”枝葉回來。他挨家挨戶地插“棵婁”枝葉,逐家逐戶地交代大家用“棵婁”葉汁蒸糯米吃。那天剛好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三。
插上“棵婁”枝葉后,家家空氣清新,人人神清氣爽。吃了“棵婁”葉汁染黑的糯米飯后,大家感到口齒清香,腹腔溫潤,精神煥發(fā),患者也恢復(fù)了健康。
從此,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家家都將“棵婁”的枝葉插在門楣上,戶戶都拿“棵婁”的葉汁蒸糯米飯吃。村寨從此也就平平安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