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兵
【摘 要】目的:總結影響心房顫動(房顫)患者抗凝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為心肌梗死預防方案擬定制定防范措施。方法:選擇2016.6~2018.2收治的80例房顫患者資料,按照是否發(fā)生心肌梗死分為梗死組、非梗死組,采集人口學資料、合并病癥及長期用藥狀況等,并作出比較與分析。結果:多重用藥(≥5種用藥)、女性、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癥是房顫患者抗凝治療期間誘發(fā)心肌梗死的影響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冠心病、高脂血癥、多重用藥是造成心房顫動抗凝患者心肌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誘發(fā)心房顫動抗凝患者心肌梗死的風險因素相對較多,臨床應加強防控,以提升房顫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化預后,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房顫動;心肌梗死;抗凝治療;風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4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房顫是臨床上一類常見心律失常,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我國75歲以上老年群體房顫的患病率達到了2.35%,老年房顫患者不僅要接受房顫相關藥物的治療,還需采用額外藥物控制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多種原發(fā)性疾病,這是臨床上經(jīng)常采用多重用藥方案的住院原因之一。很多臨床研究指出,房顫患者治療期間可出現(xiàn)跌倒、墜床、營養(yǎng)不良等多種不良情況,其中心肌梗死是最嚴重的惡性結局。加強房顫患者抗凝治療期間心肌梗死的防治,具有很大現(xiàn)實意義。本文主要對相關風險因素進行分析,以為預防方案制定提供參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許可后,采集80例房顫患者資料,收治時間為2016.4~2017.8。所有患者均有明確臨床診斷,對本次研究中所用抗凝藥物耐受,預期生存時間≥1年。排除肝腎功能嚴重不全、精神類疾病者等。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54~81(72.4±2.7)歲。
1.2 數(shù)據(jù)方法
采集人口學資料(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及既往病史、患者臨床病史特征、共患疾病,同時在入選后每隔6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以實現(xiàn)對人口學資料的動態(tài)化更新,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電話隨訪,明確患者用藥狀況,所選藥物需持續(xù)應用≥1個月,排除抗菌藥物等短期藥物。
1.3 有關定義[2]
1.3.1 多重用藥:多同時使用≥種長期藥物。
1.3.2 抗凝治療標準:采用CHA2DS2-VASc評分(高血壓、心衰、血管疾病、年齡≥65歲、糖尿病、女性分別記為1分年齡多75歲、腦卒中各記為2分),當男性>2分或女性>3分需給予抗凝藥物治療。
1.3.3 心肌梗死:結合患者特異性臨床表征,特征性心電圖衍變以及血清生物標志物含量改變情況,通??勺鞒鲎鞒稣_診斷。心電圖ST段抬高者可診斷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無ST段抬高者課診斷為Q波梗死。
1.4 分組狀況
結合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確診為心肌梗死者34例,非心肌梗死者46例,分別納入心梗組與非心梗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共患疾病等一般資料經(jīng)對比分析,皆無顯著差異(P>0.05)。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包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表示計量資料,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單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差異檢測標準:P=0.05。
2 結果
2.1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梗死組多重用藥、女性、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癥所占比例高于非梗死組,差異經(jīng)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冠心病、高脂血癥、多重用藥是造成心房顫動抗凝患者心肌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3 討論
心房顫動是老年群體中發(fā)病率最高的心律失常類型,個體伴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同時患有≥2種以上的疾病(共?。┈F(xiàn)象日益上升,該類群體多重用藥所占比例也相應提升,在本次研究中,有44例房顫患者采用多重用藥的治療方案,所占比例為55.0%(44/80)。
高血壓、冠心病以及心衰等慢性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患者多繼發(fā)房顫,心肌梗死發(fā)生率也會相應提升。大多數(shù)患者不愿意或不能接受導管消融治療,因此需要長時間采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與口服抗凝藥物治療方案?,F(xiàn)有最新數(shù)據(jù)表明[3],房顫患者多重用藥比重差異性較大,AFFIRM研究結果表明是40.1%。
在本次研究中,多重用藥、女性、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癥是房顫患者抗凝治療期間誘發(fā)心肌梗死的影響因素(P<0.05);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冠心病、高脂血癥、多重用藥是造成心房顫動抗凝患者心肌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與國內部分研究結果相一致。由此可見,誘發(fā)心房顫動抗凝患者心肌梗死的風險因素相對較多,臨床應加強防控,以提升房顫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化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張源,王群山.達比加群酯在器質性心臟病的心房顫動中的應用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6,37(01):27-31.
李宏亮,李廣平.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的抗血栓治療[J].山東醫(yī)藥,2015,55(41):93-95.
陳暉,李順輝,王貴明.老年陣發(fā)性心房顫動繼發(fā)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報告[J].現(xiàn)代醫(yī)院,2015,15(0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