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君
【關鍵詞】 小學語文;多媒體;應用現狀;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83—01
在教學實踐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尤其是教師若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直觀地呈現教學知識,最大限度改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本文通過分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提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技術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參考意見。
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多媒體技術在普遍運用中存在各種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時,通常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 不能熟練運用各種操作技術。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時候,許多操作技術的運用缺乏合理性造成資源浪費,操作技術相對單一,許多教師只會使用模式化的模板,往往會導致教學內容不能體現出創(chuàng)新性及新穎性。
2. 教師忽略語文學科的特征。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視語文學科自身的特征,沒有融入真摯的感情,導致教師在備課時知識局限在課本知識,實施硬性語文教學,無法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從而不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3. 忽視人文精神的滲透。多媒體技術進行完全的程序化設計,必須要適當地加入一些教學情感,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融入人文主義的內容,尤其是語文教學重點在于對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課文的內涵理解,理解課文的巧妙之處,否則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技術的有效策略
1. 巧妙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刺激。相信大家都知道,小學語文低年級階段中最關鍵的教學點是識字教學。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中的識字教學都是教師每個字每個字的教,學生每個字每個字的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既枯燥乏味,又不能提高教學質量。識字數量的多少、識字速度的快慢對挖掘學生潛在的智力以及今后學習其他知識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學生識字興趣是尤為重要的。而多媒體技術具有直觀生動形象、色彩鮮明以及圖文并茂等特征,可以使沉悶的識字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此外,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識字教學也可以趣味分析識字的字形,從而使學生在更加直觀的視覺刺激基礎上更加深刻地認識漢字,提升學生識字的速度和水平。
2. 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多媒體技術的主要特征是直觀形象、鮮明突出。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給學生展示更加真實、更加豐富的內容,進而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觀察能力,拓展他們的思維。比如,寫關于《可愛的小貓》主題作文時,教師便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可愛的小貓圖片展示給學生看,再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觀察。從小貓的頭到小貓的尾巴都要進行仔細觀察。教師可以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運用放大的方式使學生更加認真地觀察小貓的毛色、爪子等多個細節(jié),進而給學生更多的寫作思路。大量的實踐證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提高學生觀察素養(yǎng),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3. 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實教學內容。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中,語文課本的內容都是依賴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想象來體現的,這種模式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存在缺陷。而多媒體教學能夠給學生更加具體生動的視覺形象,進而彌補表象嚴重匱乏的缺陷,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古詩不符合他們對現實的認知,特別是他們對古詩中描繪的思想以及社會等等都不熟悉,所以一直以來古詩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但是在古詩教學中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可以穿越時空,回到古詩中所描述的歷史中,進入古詩描繪的景色中,進而轉變傳統(tǒng)古詩教學中的枯燥,將靜態(tài)轉化為動態(tài),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層次地感受古詩意境,領悟到詩歌的魅力。
總而言之,應用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較大的幫助,語文教師必須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技巧,在語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應用,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不斷改善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從而進一步完善多媒體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