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是上帝之子。
《圣經》有這樣一則故事:
在則得隆山谷的伯大尼集市,有一個孤零零的農莊。那農莊里住著姊妹兄弟三個,妹妹叫馬利亞,姐姐叫馬大,兄弟名叫拉撒路。耶穌喜歡在那姐弟三個的家里投宿。每一次耶穌來這里投宿,那姐弟三個都興高采烈地招待耶穌,而耶穌也把他們三個稱作自己的好朋友。
馬利亞是一個恬靜的姑娘,她喜歡坐在耶穌的腳下,傾聽耶穌談話。馬大總是手腳不停地忙碌著,又是烘烤,又是煎炸,弄得廚房里鍋碗瓢勺響成片,熊熊的爐火舔著爐膛,煎鍋里熱油在吱吱地響,馬大的臉頰被爐火映得通紅。
那是冬天里一個溫暖和煦的日子,耶穌再一次來到了伯大尼。太陽透過稀疏的葡萄藤的枝蔓,落在房舍周圍那低矮的圍墻上。耶穌坐在他的門徒們中間,馬利亞也坐在一旁,她用手托著自己的下巴,靜靜地傾聽著耶穌說話。
這時馬大從屋子里走了出來,她左手拿著一個水罐子,右手拿著一個撥火棍,一綹頭發(fā)汗?jié)駶竦刭N在她的臉上?!爸?,” 她對耶穌說道,“我的主!”
“你有什么事,馬大?”
“我的主,你管不管啊,我整天在這里忙活,可是馬利亞什么也不做!請你告訴她,她應該幫幫我!”耶穌沉默了片刻,然后微笑了。“你聽我說,馬大,”耶穌說道,“無論我是否在這里,是否和你們交談,你總是這樣忙碌。馬利亞肯定會幫助你的,你說對嗎,馬利亞?”
馬利亞點了點頭。
馬大回答耶穌說:“你不知道嗎,我的主?我是要給你們做好吃的款待你們?。 ?/p>
“不錯,馬大?!币d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你干了很多活,很勞累??墒悄阕龊贸缘目畲艺娴木湍敲粗匾獑??你看看馬利亞,她的選擇才是好的選擇,因為只有一點是重要的,馬大,那就是傾聽我的言語并且在自己的心里珍藏它?!?/p>
《圣經》是西方文化的經典,它的故事都包含著隱喻?!皟A聽我的言語并且在自己的心里珍藏它”,耶穌,這位上帝之子,更需要的是虔誠的“傾聽”,而不是食物,不是“好吃的款待”。
由此可以悟出: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人,有時比為人辦實事更受歡迎。中國父母的愛孩子,與西方人的愛上帝可以一比。愛孩子,最操心的是“吃”,吃好,甚至追著喂,所謂“愛”,更多地著眼物質的滿足,認真傾聽兒童的訴求,則普遍做得不夠。
就單位而言,“累死累活干不過做PPT的”,這是事實,也是普遍現象,不限于新東方。吐槽有它的合理性,但同時也暴露了認識的盲區(qū)。盡管,俞敏洪高調而大度地表示接受,但這種現象不可能改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為這種存在有它的必然性。毛澤東稱贊丁玲:“一支毛瑟,十萬精兵”。戰(zhàn)爭年代,槍桿子固然重要,但筆桿子有其獨特的作用。重要與否,取決于領導的關注,領導之關注取決于需要程度及稀缺程度。
耶穌是神,他是上帝之子,為拯救人類而降臨人間,傳播福音是他的神圣使命,所以他需要人們傾聽。傾聽而虔誠,表示信仰的堅定。因此,“累死累活”做飯做菜的馬大,“干不過”端坐聽布道的馬利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世俗生活中,但凡權威一點的人士都有言說的興致,都需要聽眾。一旦擁有了某種權力或地位,普通人也會隨之冒出許多真知灼見,他們更需要聽眾,更在乎聽眾的認同。因此,善于傾聽委實是一種重要的修養(yǎng),甚至是終身管用的“核心素養(yǎng)”。
當然,換個角度看,人不是上帝,上帝是全智全能的,人是有缺陷的。人貴有自知之明,怎樣說話需要斟酌。至于曲意逢迎聽眾,這便是所謂的媚俗,如某些網紅專家或教師,這又當別論。
(葉水濤,著名教育專家,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