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來賓
摘要:《阿長與〈山海經(jīng)〉》和《藤野先生》這兩篇文章,雖然出現(xiàn)在不同學(xué)期的教材上,但同出自魯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都是回憶性的敘事散文,表達了對長者的懷念和感激之情。筆者在實際教學(xué)中,把這兩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并引導(dǎo)學(xué)生更好地把握魯迅對“人性”的認識,以及深入地理解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以“改造國民性”為己任的深刻原因和偉大價值。
關(guān)鍵詞:《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對比閱讀;人道主義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111
魯迅在日本留學(xué)時期所寫的《文化偏至論》和《摩羅詩力說》兩篇文章里,有許多關(guān)于國民性的思考。在《文化偏至論》中提到魯迅思索的三個問題:“一、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國國民性中缺乏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在提倡通過學(xué)習(xí)西方技術(shù)來強國的大趨勢下,章太炎、魯迅等人選擇了從國民精神的重建和國民性的改造著手來喚醒國民。
魯迅為救國所選擇的路是“立人”,“是故將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wù),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若其道術(shù),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假不如是,槁喪且不俟夫一世”。“立人”的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魯迅的人道主義意識,強調(diào)了人的價值以及對人的尊重。茅盾先生這樣評價魯迅:“古往今來偉大的文化戰(zhàn)士,一定也是偉大的Humanist;換言之,即是‘最理想的人性的追求者、陶冶者、頌揚者?!边@一點,在初中課本中主要體現(xiàn)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和《藤野先生》兩篇散文中。
兩篇文章是魯迅先生于1926年創(chuàng)作的回憶性散文,當(dāng)時魯迅正遭受北洋軍閥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文章分別塑造了“阿長”和“藤野先生”兩個人物形象,雖然身份地位大不相同,但對“我”關(guān)懷備至,使“我”深深感激和懷念。兩篇文章的行文充滿了真誠、溫情的筆調(diào),表現(xiàn)和歌頌了人性的真善美,這是魯迅先生對人性美的頌揚和呼喚。
一、阿長,是溫暖“我”童年記憶的一把火
《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的阿長是一個保姆,她的名字里就帶著社會階層的烙印。她腦子里有許多迷信的知識,懂得許多節(jié)日的風(fēng)俗,更津津樂道自己遇到長毛時,被抓去做靶子的事。一開始,文中兒童時期的“我”是并不太“佩服”阿長的。后來,阿長告假回家,回來時給“我”買來《山海經(jīng)》的事,轉(zhuǎn)變了“我”對她的態(tài)度。從人性視角來看,阿長是善良的。作為作者的“我”感激阿長對自己年少時的照顧和陪伴,也對她充滿了同情。
這篇文章的筆調(diào)是充滿溫情的,多有“兒童視角”,多用“童言稚語”。連《山海經(jīng)》的名字都記不準確的“長媽媽”,卻能買來插圖版的《山海經(jīng)》,所以“我”會“震悚”??梢姟伴L媽媽”的用心良苦。對于“我”來說,《山海經(jīng)》是十分珍貴而且令人著迷的,是“我”心愛的寶書。不僅因為書本身,還因為這是“我”一直頗不待見的“長媽媽”送的,這本《山海經(jīng)》便顯得尤其珍貴。“長媽媽”對“我”的愛使“我”感激和懷念,但她的遭遇又使“我”深覺同情,只能希望這樣善良的人能夠于永安地母的懷抱中。
正如魯迅在《文化偏至論》中所說:“中國既以自尊大昭聞于天下,善詆諆者,或謂之頑固;且將保守殘缺,以底于滅亡?!眹穹忾]麻木的心態(tài)由來已久。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表露出對被壓迫國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思想。但是,如果只是把魯迅的形象定義為“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戰(zhàn)士的樣子,那是不完全準確的。魯迅的人道主義思想是深入骨髓的。他還有充滿溫情和人情味兒的一面。在《阿長與〈山?!怠分校斞笇ΡD贰伴L媽媽”對自己的關(guān)愛十分的感激。阿長即便是傳統(tǒng)的、保守的,但“我”仍能發(fā)現(xiàn)她的母性光輝和成人之美的道德,并表達出了感激和懷念。這正是因為魯迅先生的人道主義情懷,并且希望發(fā)揚人的價值和人性光輝。
二、藤野先生是照亮“我”青年時光的一盞燈
《藤野先生》中的“我”已是青年,這篇文章不同于《阿長與〈山海經(jīng)〉》多見“童言稚語”的表達,而是充滿著進步愛國青年的迷茫、思索、隱忍和奮發(fā)的基調(diào)。這篇文章也記錄了魯迅“棄醫(yī)從文”的重大轉(zhuǎn)變以及做出這樣人生選擇的心路歷程。在看殺頭影片時,愛做看客的國人和大聲歡呼的日本學(xué)生,讓“我”清醒認識到,國民需要醫(yī)治的不是身體,而是落后的思想和麻木的心態(tài),即“奴隸心態(tài)”,不追求進步和自由。一個弱國的青年為找到救亡的道路上下求索,此時異國的教師的愛和幫助,即使是不懂“我”心中所想,但也足以使我充滿力量去披荊斬棘,走出一條救國的路來?!拔摇币恢卑烟僖跋壬男∠駫煸诜坷?,提醒“我”棄醫(yī)從文的初心,堅定“我”勇往直前的信念和溫暖“我”疲憊的心靈。藤野先生當(dāng)初對“我”的關(guān)愛和幫助,是一個教師對學(xué)生的愛,更有著希望中國變好的祝愿和中國人生活得更有價值的人道主義情懷。魯迅贊賞這種對人的尊重、對國家的尊重。
三、阿長與藤野先生都散發(fā)著人性之善的光輝
這兩篇文章的共同點是對人性之美的贊揚,無論是保姆阿長、還是老師藤野先生,“我”對他們的回憶都是充滿感激和溫情的。只是由于敘寫的是不同的人生階段的故事,所以筆調(diào)和語氣有細微差別。《阿長與〈山海經(jīng)〉》筆調(diào)更活潑,而《藤野先生》的筆調(diào)更內(nèi)斂。兩篇文章對魯迅的人道主義思想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
“我”對阿長的態(tài)度從不佩服到感到“震悚”,從不待見到敬愛。“我”不待見的是她的粗魯和沒文化,“我”敬愛是因為她的善良和對“我”的關(guān)心。即便阿長也擁有著讓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命運和心態(tài),但是魯迅表達得更多的是對阿長的感激、懷念和同情?!短僖跋壬分?,藤野先生對“我”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的是藤野先生的人道主義。“我”贊賞和感激藤野先生的精神,也是對自己肩負為民族樹人的責(zé)任的一種鼓勵。
魯迅曾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痹诟脑靽裥?,啟蒙國民對自身價值的尊重和實現(xiàn)的這條路上,魯迅是開拓者。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和《藤野先生》的對比教學(xué)中,筆者引導(dǎo)學(xué)生去更深入地理解魯迅深入骨髓的人道主義思想,看到魯迅作品的價值和人格的偉大。魯迅在《摩羅詩力說》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發(fā)出振聾發(fā)聵之聲:“今索諸中國,為精神界之戰(zhàn)士者安在?有作至誠之聲,致吾人于善美剛健者乎?有作溫煦之聲,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筆者認為,《阿長與〈山海經(jīng)〉》和《藤野先生》就是這位精神界的戰(zhàn)士所做的至誠之聲和溫煦之聲了。
(作者單位:廣西柳州市鐵五中學(xué) ? 5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