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佳 廖亮
【漓江漁歌】
百里咧漓江咧,九十九個灘,
九十九個灘咧,九十九道灣咧!
合 百里漓江千重浪,
萬千情義水中藏,
幾蓑煙雨云比肩,
一葉紅帆逐浪揚,
悠悠往事波心蕩,
嚦嚦鶯聲別有腔。
甲 (白)今天,我要將1944年秋,那個情義漓
江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那一年,
日寇鐵騎破湘江,
踐踏長沙與衡陽,
孤城桂林聲聲險。
百姓們,
四顧無助心凄惶,
有心逃難離家鄉(xiāng),
交通癱瘓愁斷腸,
火車汽車擠不上,
扶老攜幼奔漓江。
(白)這時候,一艘破破爛爛的小漁船,搖搖晃晃正要起航。
眾 (白)快快快!
甲 (白) 這是老天恩賜的希望啊!
眾 (白)快快快!
甲 (白)截住那滿臉稚氣的小漁娘。
乙 求求你,行行好,
渡我一家離險境,
恩重如山永難忘,
只要姑娘開生路,
千金散盡也無妨。
甲 小漁娘,心頭慌,
作揖不斷哀憐樣,
小小漁船已滿倉,
里面裝滿七大箱,
受人之托成人事,
萬萬不能有它想。
乙 (白)公雞叫母雞叫,哪個搶到哪個要,人命
大過天,哪個還有空來管這些爛木箱!
眾 (白) 對對對,活命要緊!我們一起把這些爛
木箱丟進漓江,看她又能怎么樣?
甲 (數(shù))亂哄哄,你方喊罷我上場,
鬧騰騰,人多手亂帆扯爛,
片片入江皆渺茫,
一時間急煞小漁娘,
深深作揖開哭腔。
(白)箱在人在,箱亡人亡,你們再敢阻撓,我,我,我,我就血濺漓江!
乙 此言一出江灘靜,
面面相覷費思量。
這木箱,
何以能大過人命大過天?
讓小漁娘舍命相隨非尋常。
甲 (白)鄉(xiāng)親們??!
真的對不起,
還請多體諒,
箱子里非金非銀非珠寶,
但確是與國相關貴難當,
萬不能困在桂林落敵手,
毀先生血墨丹青在漓江。
眾 (白)與國相關?你倒是講清楚嘛!
甲 (白)這個是徐先生——不能講啊。
戰(zhàn)火連天人心險,
講又不能講,
藏又不敢藏,
死又不得死,
防又不勝防,
憋得我——
滿臉淚痕好凄惶。
乙 聽此一言恍然悟,
(白) 她說的可是畫壇巨匠徐悲鴻先生——
一支畫筆紙千張,
奔騰駿馬天下?lián)P,
文化抗戰(zhàn)桂林行,
筆墨作劍救國殤,
七星巖內辟倉庫,
丹青墨寶此中藏。
現(xiàn)如今——
孤城桂林行將破,
轉運畫作第一樁,
萬萬不能落敵手,
國寶傳承灰飛揚。
丙 (白)徐悲鴻先生?
丁 (白)是他的寶貝!
甲 (白)不,是我們的寶貝,是中國的寶貝!
好漁娘,俏紅妝,
氣節(jié)風骨勝兒郎。
涉險只為家國志,
水月相照渡險嶂。
華夏兒女成合縱,
帆過漓江天地紅。
(白)來,好姑娘,我們送你揚帆起航——
【畫外,劇烈的日機轟炸聲,船帆、漁船、天地忽然一片血紅——同時,漓江漁歌音樂響起。
甲 (白) 1944年秋,在日機的瘋狂轟炸下,一
艘小漁船載著徐悲鴻先生的七箱藏畫順流
而下,
乙 (白)將這些中華民族的寶貝轉移到了廣西
賀州市昭平縣一戶農民家中,這批絕世藝術珍品躲過了戰(zhàn)爭的浩劫。
合 百里漓江千重浪,
萬千情義水中藏,
幾蓑煙雨云比肩,
一葉紅帆逐浪揚,
七十華誕國運興,
九州山河大風唱。
(2019年5月,該節(jié)目入選參加第三屆中國西部優(yōu)秀曲藝節(jié)目展演)
點評:
廣西文場《帆過漓江天地紅》記錄了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那是1944年秋,日寇發(fā)動了湘江激戰(zhàn),連接湘江的漓江風云激蕩,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告急。一大批進歩文化名人和愛國民主人士急需從桂林轉移,其中有何香凝、梁漱溟、高士其、千家駒、歐陽予倩等相繼撤離,沿漓江南下,經(jīng)陽朔過平樂,最后抵達鄰近的一個山區(qū)小縣城——昭平。在這場舉國關注的名人“大疏散”行動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漸漸顯現(xiàn)起來,那就是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留在桂林的七大箱藝術珍品如何保管?廣西文場《帆過漓江天地紅》就是這個事件的真實寫照。因為一直對徐悲鴻老先生珍藏七箱名畫的傳說懷有濃厚興趣,所以讀到反映這一事件的曲藝文本自然感到親切。這一作品在剛結束的第三屆中國西部優(yōu)秀曲藝作品展演中獲得好評,單從文本上說,當屬廣西近年來我所讀到的最為成熟的優(yōu)秀作品。
首先,作品從小角度入手,卻切入了一個大主題。通過小漁娘急切護送七個神秘木箱安全轉移,為了“箱在人在”,寧愿“血濺漓江”的鐵心諾言和堅強意志,表現(xiàn)了小漁娘的倔強個性和家國情懷。其次,人物性格鮮明。作者對人物性格的描寫和細節(jié)的準確把握以及靈動的生命感知與領悟獨具匠心,使小漁娘在深知這七口大箱與國家榮辱的存亡關系的情況下,不透露實情。作者在人與人的情感沖突、相互碰撞又相互依賴的矛盾中,包括在那些不可告知的神秘和語言內在的音樂性,都巧妙地注入了獨特的藝術魅力。最后,唱詞語境靈動而流暢。文場同其他鼓曲一樣,注重一種感受、一種情緒的流動。作品自始至終都在唱詞的語境中流淌著生動而流暢的藝術氣息,同時在抓住事物最本質的規(guī)律中,調動了廣西文場的語言節(jié)奏和藝術手段,足見作者獨具天賦的語言能力。
(點評人:國家一級編劇、中國曲協(xié)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廣西曲協(xié)名譽主席 邱有源)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