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偉偉
(江西省橫峰中學(xué) 江西 上饒 334300)
復(fù)合場中豎直平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類題型,特別是該類問題中“不脫離軌道”類問題,因其知識聯(lián)系性廣、綜合性強(qiáng),是高中物理教學(xué)中的難點問題.筆者從教學(xué)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種分析該類問題的方法——“兩線法”,該法相比“等效場法”,既能究其本質(zhì)、抓住關(guān)鍵,又通俗易懂、方便快捷.
“兩線法”就是指在以圓軌道的圓心為原點,在物體運動的圓周上沿著場力的方向作出一條參考線——“場力線”,再作出一條垂直“場力線”的參考線——“壓軌線”,我們利用這兩條參考線方便、清晰地突破豎直平面內(nèi)不脫軌類問題的解題方法.
【例1】如圖1所示,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半徑為R的固定光滑圓軌道的最低點a點,以速度v0向右運動,若它運動過程中不脫離軌道,試分析小球的運動情景.
圖1 例1題圖
因為只有重力場,沿著場力(此處為重力)方向作出一條參考線——“場力線”,這條線可以突破以下難點問題:
(1)圓周上什么位置速度最大?什么位置速度最???
如圖2所示,因為只有重力做功,沿著重力方向移動,重力都要做正功則其速度就要增大,可知參考面L1為沿著重力方向最低的平面,可知小球在a點速度最大,同理參考面L5為沿著重力方向最高的平面(重力做的負(fù)功最多),可知小球在e點速度最小.
圖2 速度最大和最小點分析圖
總結(jié):圓周上“場力線”最上方的位置速度最小、最下方的位置速度最大.
(2)什么位置軌道受到的壓力最大?
總結(jié):圓周上“場力線”最下方的位置軌道受到的壓力最大.
圖3 軌道受壓力最大和最易脫軌點分析圖
(3)什么地方最易脫離軌道?
如圖3所示,最小向心力為不利用軌道的彈力,僅靠重力的作用來提供向心力,由圖可知在場力線上e點時,重力全部沿徑向指向圓心提供向心力,可知該位置的最小向心力最大.由機(jī)械能能量守恒定律易知,在場力線的上方小球的速度會減小,即越向上運動越容易使得F提供的向心力>F需要的向心力,所以e點是小球最易脫離軌道的位置,要使得小球做完整的圓周運動,就一定要使得小球通過e點[1].
總結(jié):圓周上“場力線”最上方的位置最易脫軌(做近心運動).
如圖4所示,作出一條垂直“場力線”的參考線——“壓軌線”,我們可知這條線將圓周一分為二,在靠近“場力線”下方的這半圓上的任何位置(如圖中b點),由于重力沿徑向的分力是使小球有緊壓軌道的效果.在靠近“場力線”的上方的這半圓上的任何位置(如圖中d點),由于重力沿徑向的分力具有使小球脫離軌道的效果.因此,這條線是場力是否緊壓軌道的分界線,筆者把它簡稱為“壓軌線”.利用這條線可以突破以下難點問題.
圖4 不脫軌范圍和不脫軌條件分析圖
(1)小球在什么范圍內(nèi)運動一定不會脫軌?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知,在“壓軌線”靠近“場力線”下方的半圓上的任何位置,即使小球速度為零,小球還是會緊貼軌道.在靠近“場力線”上方的這半圓上的任何位置,由于重力沿徑向的分力是使小球脫離軌道的效果,當(dāng)小球速度小于某一值(由所需的向心力決定),小球會脫離軌道而做近心運動.
總結(jié):“壓軌線”是我們分析小球速度為零時,小球是否會脫離軌道的參考線.
(2)小球在圓周上運動時不脫離軌道要滿足什么條件?
綜上分析可得:小球要不脫離軌道,要么通過“場力線”的最上方的位置做完整的圓周運動,要么在“壓軌線”靠近“場力線”下方的半圓上來回運動.
圖5 例2題圖
分析:(1)受力分析,作出兩線
如圖6所示,分析小球所受到的場力(重力、電場力),作出場力的合力,則該合力的方向即為“場力線”的方向,作“場力線”的垂線,即為“壓軌線”.
圖6 “場力線”和“壓軌線”示意圖
(2)巧借兩線,突破難點
如圖7所示,我們過圓軌道的圓心,作出“場力線”和“壓軌線”.
圖7 “場力線”和“壓軌線”解題圖
利用“兩線法”原理我們知道,要使小球不脫離軌道,有兩種情況:1)在“壓軌線”下部分半圓(bfe)上來回運動,臨界情況為到b點或e點速度恰好為零;2)恰好以最小的速度過c點,在圓周上做完整的圓周運動.
(3)結(jié)合分析,列式求解
解:要使小球不脫離軌道有以下兩種情況.
1)在半圓(bfe)上來回運動,設(shè)其以初速度v運動,當(dāng)其到達(dá)e點速度恰好為零,由動能定理得
解得
2)小球在圓周上做完整的圓周運動,而不脫離軌道.設(shè)以初速度v′運動,當(dāng)其恰好通過c點時,有
-EqRsin 45°-mgR(1+cos45°)=
解得
綜上所述,要使小球在圓軌道上運動過程中不脫離軌道需滿足
由以上對重力場和電場的普遍范例分析可以看出,利用“兩線法”處理豎直平面內(nèi)不脫軌類問題時,內(nèi)在上可以從本質(zhì)上分析各個臨界點的形成因素,外在上又能以簡單直觀的方式告訴我們?nèi)绾螌ふ疫@些臨界點,可謂既究其本質(zhì),又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