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自媒體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利與弊

2019-06-18 08:27李新
文教資料 2019年10期
關鍵詞:高校教育自媒體音樂教學

李新

摘 ? ?要: 自媒體技術的蓬勃發(fā)展,使其成為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自媒體的融入,給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技術和教學環(huán)境都帶來巨大的變化。教育實施者應在充分認知、融合自媒體技術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媒體的優(yōu)勢,整合多種優(yōu)質教育資源,形成新型的多元化的開放性教育教學模式。

關鍵詞: 自媒體 ? ?高校教育 ? ?音樂教學

隨著互聯(lián)網不斷發(fā)展,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教學逐漸從原有教室授課空間擴展到更加廣闊的網絡空間。教師的授課方式發(fā)生根本轉變,逐漸從原始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發(fā)展到音響視頻多媒體,再到如今的網絡平臺自媒體。自媒體(We Media)一詞最早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在2003年7月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出版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報告中對自媒體下了定義:“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shù)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苯裉斓淖悦襟w更是從新聞傳播的領域擴展到知識共享、知識付費等方面。

目前高校師生使用較普遍的自媒體平臺有微博、微信、QQ、博客、貼吧及論壇等。通過這些自媒體平臺實現(xiàn)了信息傳播主體與傳播方式的轉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主體,傳播方式也改變了一對多的傳統(tǒng)模式,轉變成點、線、面相互融合、相互交替的新型模式。自媒體平臺在高校師生使用過程中呈現(xiàn)出以下一些特點:首先是廣泛性,內容廣泛、信息發(fā)布者廣泛及師生使用廣泛;第二是互動性,主要體現(xiàn)在可及時評論,可在線直接交流;第三是靈活性,主要是內容選擇的自由、平臺選擇的自由、學習時間與空間的自由;第四是復雜性,主要體現(xiàn)在信息發(fā)布者身份的復雜性、知識水平良莠不齊的復雜性、多元評論的復雜性等。

基于以上這些特征,將自媒體合理應用于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合理應用自媒體,逐漸形成去教師中心化,加強師生、師師、生生交互,關照教、學個性,豐富知識外延的科技化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模式。

一、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

受應試教育、教育水平地級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整體音樂素養(yǎng)偏低,普通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程幾乎成為學生接受音樂通識教育的最后一塊陣地。目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仍然以公共選修課程及社團活動為載體,以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為目標,以課堂講授為主要形式,以音樂鑒賞為主要內容。師資力量薄弱,往往上萬人選課而備選課程僅有幾門,通常是一百多位學生擠在一間教室同時上課,教學效果堪憂。教學內容取決于授課教師的興趣或專業(yè)特長,不能顧及不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面向文、理、工科學生講授同樣的內容。在教師工作任務繁重、師生比例失調的情況下一些音樂公選課程內容華而不實,甚至刻意迎和學生,難以形成教學體系,缺乏藝術教育深度與廣度。高校學生社團本應是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交流知識與思想的媒介,可是由于學生本身音樂素養(yǎng)有限,再缺乏專業(yè)教師指導,使得普通高校鮮有高質量及影響力廣泛的音樂社團。

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是熱愛音樂的,擁有強烈的學習音樂的愿望,希望在大學期間提高音樂文化修養(yǎng)及音樂審美情趣,苦于身邊懂音樂的人太少,尋找不到適合的學習途徑。高校教學管理層及音樂教師要開辟多種學習路徑,提出多種教學方案,高效整合教育資源,以人才培養(yǎng)需求為目標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二、影響音樂學習的自媒體形式。

音樂類自媒體產品通常依托某一互聯(lián)網平臺或運行在移動終端上的APP軟件。高校師生關注的音樂類自媒體平臺主要有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移動終端的APP主要有網易云音樂、QQ音樂、喜馬拉雅及視頻網站。其中,發(fā)布在微博上的音樂類內容以音樂資訊及音樂產品推廣為主,主要涉及流行音樂,也包括電影音樂、古典音樂、樂評等,一些知名博主擁有數(shù)百萬粉絲?!?017微博用戶發(fā)展報告》指出年齡在18歲—22歲的用戶占比27.6%,僅次于23歲—30歲的用戶群,微博在全面推進視頻化戰(zhàn)略的2017年,音樂類博文全面增長。微博的優(yōu)勢在于開放性非常高,發(fā)一條微博,參與一個話題,可能成千上萬的人在評論、參與,微博上的互動更加直接,如同一個公共場所。微信公眾號更像私人會所,訂閱的公眾號只針對已關注的粉絲群體推送內容,而且每天只推送一次,公眾號主體不能主動聯(lián)系粉絲,因此交互性不如微博。正因其相對封閉的關注群體,使得微信公眾號內容更具有專一性,獲取的粉絲更精準,對于主體來說忠誠度更高。優(yōu)秀的音樂類微信公眾號內容主題鮮明,更具專業(yè)性,更像是系列課程。例如“橄欖古典音樂”被譽為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公眾號,也是運營較早的音樂類公眾號,如今已衍生出線下實體雜志、線上教育“橄欖音樂課堂”等。

伴隨知識共享與知識付費理念的興起,在“喜馬拉雅”“得到”“看理想”等移動終端的APP軟件中涌現(xiàn)出大量免費或收費的音樂類內容,講授者不乏名師、大家。僅“喜馬拉雅”中音樂類音頻就達到上千萬,知名主播的優(yōu)質音樂課程訂閱量多超過百萬人。

三、自媒體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

第42次中國互聯(lián)網報告發(fā)布: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8.02億,通過手機接入互聯(lián)網的比例高達98.3%。并且目前高?;咀龅饺W絡覆蓋,電信企業(yè)都推有資費優(yōu)惠的校園套餐,學生在校上網不存在問題。

1.優(yōu)勢

英國利茲城市大學的學者及圣地亞哥大學的學者認為,自媒體將各教育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有效地整合,保留了教育過程中科學的、有效的、經常使用的教育資料。國內外學者都非常重視自媒體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自媒體在提高教育者專業(yè)技能素質和提高受教育者思維能力上具有巨大潛力。

第一,豐富教育資源,更新知識理念。

自媒體由于信息量大、涉及面廣、覆蓋率高,數(shù)據(jù)傳輸實時高效,打破了國家、民族、時代的界限,突破了教育者自身的局限,讓音樂教育能夠觸及的信息領域更加寬廣。在自媒體環(huán)境中,中西方音樂交流越來越深入,例如,在一些公眾號或者微博里實時發(fā)布的中外音樂資訊,包括音樂會現(xiàn)場、名人專訪、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教學理念及動態(tài)等,大大拓展了教材的容量,使教育者的知識架構隨時代不斷更新。音樂訊息更加多元化,流行音樂、爵士音樂、電音等與古典音樂之間的碰撞越來越頻繁,促使教師與學生產生更加多樣化的音樂審美取向,消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音樂審美隔閡,有利于學生音樂認知經驗的積累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推動音樂教育信息傳播和數(shù)據(jù)共享平臺建立和健全。

第二,改變教學形式,增強教學個性。

自媒體技術不斷革新,日益增進其開放性、互動性、創(chuàng)新性和針對性,其個性化的精準到達,推廣便捷的高性價比,使音樂教育課堂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和個性化,逐漸形成“教”與“學”的雙主體共同參與的創(chuàng)新課堂。以往的高校音樂教學最缺乏的是個性化與針對性,所有專業(yè)學生同上一門課。有了自媒體,教師可在課堂上只講授通識內容,針對不同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及不同學生的特長愛好推送相宜的內容。例如“看理想”中馬世芳的《聽說》主講流行音樂文化,可推送給喜愛流行音樂的學生;“喜馬拉雅”中田藝苗主講的《給孩子們的音樂課》,可推送給幼教及初等教育專業(yè)學生;微信公眾號“蝌蚪課”中有西洋樂器、民族樂器、聲樂、樂理視唱等各種音樂課程,可推送給有不同音樂特長或不同提升需求的學生,該公眾號中還設置了“練琴打卡”小程序,可在線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教學中充分利用自媒體,更好地滿足“教”與“學”的需要,讓學生更切實地、多層次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第三,拓展時空外延、實現(xiàn)終身學習。

自媒體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已經逐漸使音樂從形態(tài)、審美、生產方式、社會功能等多方面發(fā)生較大的變化,作用于音樂教育方面則呈現(xiàn)出大眾化趨勢。以后的音樂教育將不再局限于課堂或學校當中,將如春雨潤物般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當中。資深媒體觀察家魏武揮曾把信息與知識分成短期功利型知識、中期理念型知識、長期修養(yǎng)型知識三類。音樂知識正屬于長期修養(yǎng)型知識,自媒體應用于高校音樂教學是將音樂教育時間空間的持續(xù)延伸,讓高校音樂教育的影響力與傳播廣度放大擴展,自媒體倡導的知識共享與知識付費將成為終身學習渠道。

2.不足

自媒體在音樂教育中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但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判斷、解決。

第一,信息量巨大而學習者精力有限。根據(jù)企鵝智酷《內容創(chuàng)業(yè)紅寶書:自媒體讀者行為洞察報告》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九成讀者關注不到50個自媒體。而78.3%的讀者的高頻關注或置頂?shù)淖悦襟w數(shù)量不足5個。”以微信為例,讀者點開推送文章的概率和完整閱讀的概率逐漸遞減。而那些內容精準垂直,個性化和互動性做得比較好的頭部公眾號的閱讀量依然穩(wěn)定提升。

第二,知識碎片化而學習者知識整合能力有限。人們長期接受的信息決定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碎片化知識缺乏專業(yè)性、針對性、系統(tǒng)性,往往只是一些知識點或事實現(xiàn)象的集合而非邏輯,只談表象卻不深究原理。龐雜的知識點無法實現(xiàn)邏輯串聯(lián),使學習者不斷被碎片化知識的新鮮內容刺激著大腦,卻沒有學會思考;而沒有經過思考和整理的知識是極容易被遺忘的,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長期接受碎片化知識會習慣用孤立的知識點看待問題,最終弱化對事物深層剖析的思考能力。

第三,信息泛娛樂化,內容品質良莠不齊,學習者甄別能力有限。當前自媒體知識技能分享以文字、音頻、視頻、直播等為主要形式,強調互動性、即時性,而與之相適應的審核技術不成熟,帶來了監(jiān)管風險?!吨袊窒斫洕l(fā)展報告2017》認為,當前知識技能分享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首當其沖是內容泛娛樂化。部分平臺利用明星效應、獵奇心理提升平臺活躍度,知名專家汪丁丁公開發(fā)表博文質疑《為什么付費買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識?》。自媒體由于準入門檻低,造成知識內容良莠不齊,需要學習者甄別、挑選那些能夠成體系地對知識進行輸出的自媒體產品。

四、自媒體助力下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方向

自媒體能夠促進甚至改變傳統(tǒng)音樂教育教學模式,但無法替代。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應保留傳統(tǒng)教育教學的核心價值,借助網絡平臺將自媒體、微課、慕課、網絡公開課等優(yōu)質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形成新型的多元化的開放性教育教學模式。

應通過以往的教學模式建立知識體系,構建完整的知識構架,通過網絡平臺填充和延展知識構架。網絡平臺上擁有大量優(yōu)質音樂教育資源,早在十年前“網易公開課”上就有了雷格·萊特克主講的耶魯大學音樂公開課《聆聽音樂》,其后上線的還有哈佛大學、密蘇里州立大學、美國國會圖書館等國際名校的音樂課程。國內也出現(xiàn)了中央音樂學院等專業(yè)院校面向大眾開設的在線課程。在我國,慕課作為一個舶來品,目前課程總量已居世界第一,已建成的十多個平臺中上線的慕課數(shù)量達到5000門。其中,2014年由網易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攜手推出的中國大學MOOC平臺已經與國內700多所高校機構達成合作,已經成為中國慕課的一面旗幟,是國內參與建設高校最多、開課數(shù)量最多、選課人數(shù)最多的慕課平臺。微課作為翻轉課堂的必備要素,也得到長足發(fā)展,很多自媒體上的教學內容是以微課形式展現(xiàn)的。

將這些教育資源科學整合、合理應用,使每一位教學實施者都成為自媒體人,每一門音樂課程都成為自媒體產品,以此轉變傳統(tǒng)音樂教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技術和教學環(huán)境將成為今后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趙伶俐,溫忠義.互聯(lián)網+大美育課程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相德寶.自媒體時代中國對外傳播能力建設[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

[3]賈皓凝.自媒體時代音樂藝術的繁榮與發(fā)展——對“音樂評論與中國當前演出業(yè)態(tài)發(fā)展前沿論壇”的觀察與思考[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4(02).

[4]黃曼麗.自媒體時代大眾音樂審美變化淺析[J].山西青年,2015(22).

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SGH 16H222。

猜你喜歡
高校教育自媒體音樂教學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tǒng)設計研究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