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女性作為一個構(gòu)成人群必不可少的主體,在古代,通常是被約束的;她們身上貼著所謂男人附屬品和繁衍工具的標簽,在古代,通常是被壓抑的。然而,女性在歷史中的作用卻不可小覷;她們的地位、服飾妝容、娛樂方式、受教程度、宗教信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映射著一個朝代的氣象,上至后宮妃嬪,下至娼妓優(yōu)伶……她們的言行姿態(tài)就是所處時代的面貌。在“胡風漢俗萬象融”的盛唐時代,女性更是以全新的姿態(tài)登上了歷史舞臺,甚至具有了現(xiàn)代化特征。
關(guān)鍵詞:盛唐女性 盛唐氣象 多面鏡 現(xiàn)代性
1.被約束的不幸者
中國古代男權(quán)主義泛濫,女性自然是被打壓的一方。早在《詩經(jīng)·小雅·斯干》中就有男女區(qū)別對待的記載,所謂“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庇纱丝梢?,即使是在民風古樸的上古時代,女性地位也落后于男性。而后來的“三從四德”、《女戒》《女孝經(jīng)》等更是將女性釘死在封建條框下,種種條文例規(guī)壓得女性喘不過氣來。
女性不僅在思想上受到約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是與男子差別對待。女性進學堂受教育乃至參加科考的少之又少,更別提入仕為官。大多朝代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不需要像男子一樣接受教育;女子若是習文從政會被怒斥為牝雞司晨、敗壞綱常。同時,古代女性的人身自由受限,為避“拋頭露臉”女子常深藏閨中,古人甚至還用纏腳來限制女子的出行。還有那彰顯男權(quán)至上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制下的女性自是有苦難言?;橐龃笫掠砷L輩做主,基本沒有自己的選擇權(quán),嫁為人婦后還得時刻在“七出”誡律下如履薄冰地生活,不僅要忍受夫家長輩的刁難,還得要“寬容大度”地對待丈夫三妻四妾的行為。從思想到婚姻,這種視女子為草芥的社會制度摧殘著女性的身心,在以夫為天的家庭中,女性地位很難得到提高。
2.盛唐異起下的幸運兒
盛唐時期的女子不僅經(jīng)濟地位得到了提高,在生活各方面也較為活躍。統(tǒng)治者思想開明,頒行了諸多開放包容的政策,再加上國力強盛,天下統(tǒng)一,胡漢交好,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傳入中原,盛唐女子在擺脫過去朝代遺留的卑怯低微姿態(tài)時,也受到了胡女的影響,變得開放明媚起來。
在教育上,盛唐女性的文識水平較高,因為她們或多或少地接受到學堂教育和宗教里的教化;在政治上甚至出現(xiàn)了女性涉朝參政的現(xiàn)象,最出名的便有武則天稱帝、上官婉兒輔政、太平公主爭權(quán)的例子;在婚姻上,女性也獲得了突破性的權(quán)利,她們可以離婚再嫁不受社會詬病,敢于追求愛情,甚至可以自主求偶(雖然不是主流),還能受到法律保障;在宗教上,她們被允許信仰佛道教,能接受相關(guān)洗禮,可以從中受到宗教的撫慰;在服飾妝容上,她們則是奔放美麗,追求自然健康的體態(tài);在娛樂上,盛唐女性較自由,她們可以相約女伴一起出門游玩,參加聚會,甚至能和男子一起對弈、拔河、擊球、打獵……這個時期的女性是幸福的,因為她們多少地得到了應(yīng)有的權(quán)利,雖不能和現(xiàn)代女性相比,但放在常將女子置于男性附庸地位的古代來看,她們是幸運的。
(一)繁榮開放的盛唐氣象
盛唐社會生活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是以“胡化”為標志的開放氣度,是以“胡風”為美的社會審美風尚。從日常生活中的衣食娛樂到政治經(jīng)濟上的做官及商業(yè)貿(mào)易都體現(xiàn)了盛唐開放包容的氣度。
盛唐時期彌漫的胡風首先是從胡食的傳入及流行開始的。除了常見而經(jīng)典的胡餅,還有具有異域風情的抓飯、奶子和美味甘醇的葡萄酒、龍膏酒等,以及那包括58種菜肴的“燒尾宴”,讓人胃口大開。除了胡食,胡服也被唐人接受。胡服的基本特點是翻領(lǐng)、對襟和窄袖,當時流行的服飾是“襟袖窄小”,男女服飾多少都吸收了胡服特征,而其中女子對胡服的偏愛更勝一籌,《舊唐書·輿服志》有記載:“開元來……士女皆竟衣胡服”。而大到政治經(jīng)濟方面,胡漢相融的現(xiàn)象也是愈加平常。胡人能到中原來經(jīng)商、考學、居住、通婚和在朝廷任職,如朝廷上任用中亞胡人將軍李元諒守衛(wèi)唐朝邊疆,甚至唐朝皇室中也有胡人血統(tǒng),足以見證當時開放包容的氣象。
(二)盛唐女性的全新姿態(tài)
1.經(jīng)濟政治地位
在隋末唐初,政權(quán)交迭之際,戰(zhàn)亂四起。戰(zhàn)爭使得男丁稀少,勞動力嚴重不足,破壞了農(nóng)耕經(jīng)濟。這時候國家經(jīng)濟復蘇的重任便不得不由女性分擔,再加上中原與少數(shù)民族的頻繁交流,思想較開明,人們并不認為女子在外勞作是不妥的現(xiàn)象。于是女子開始了賺錢養(yǎng)家,個別女子甚至在開放的民風下從事商業(yè),這些勤勞聰慧的女子為大唐經(jīng)濟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經(jīng)濟地位也逐漸提高。
唐代女性經(jīng)濟地位的逐漸提高也使得其政治地位發(fā)生了改變。發(fā)展到盛唐時期,國力強盛,人民富足,教育條件優(yōu)越,女子靠聰明才智及國家較寬松的文化政策登上政壇的現(xiàn)象并不為人驚奇。如創(chuàng)下貞觀遺風盛況的女皇武則天,政治才能非凡的女官上官婉兒,甚至欲當皇太女的太平公主也積極參政,還有太平公主以軍禮下葬,功績非凡,這些偉大的政治女性打破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桎梏,令唐代及以后的女性引以為豪。
2.受教狀況
大唐文學繁榮的背后除了我們熟悉的李白、杜甫等詩人做出了偉大貢獻,也還有一群才華橫溢的女子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全唐詩》900卷,共收錄唐代2200多詩人的詩歌48900多首,其中女詩人有200多位,詩歌586首。在這些聰慧的女詩人中,有能寫出詞藻華麗且氣勢如虹的“上官體”的上官婉兒,還有被稱為“女校書”的薛濤,文采斐然,自創(chuàng)“薛濤箋”,令歷屆四川使者都視她為上賓;女冠詩人魚玄機也留下了“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的名句;此外,還有寫過哲理詩《人至》的李治,被稱為“古代鄧麗君”的才女劉采青……都是活躍在文壇上的巾幗倩影。
而她們能有如此高的文學成就,與其教育有很大關(guān)系。唐代女性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有道德禮法、經(jīng)史、詩歌、女紅,這些教育內(nèi)容對她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1]。此外,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也客觀上為婦女提供了學習的契機。下層婦女在信奉佛道的過程中能獲得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識,而如魚玄機、李治等本就就有一定知識修養(yǎng)的女冠詩人更是在道教的熏染教化下對人生有了更多的哲理思考。
3.婚姻狀況
唐代女性在婚姻面前是大膽開放的,她們敢愛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相較“以夫為天”的謙卑低順,有不少性情豪爽的唐代女子便敢于直接說“不”。最有趣的莫過于“吃醋”的房玄齡之妻盧氏。對于唐太宗干涉夫妻感情欲給自己夫君納妾的行為,盧氏就敢直接用行動來抗議。而當時又普遍存在怕妻的現(xiàn)象,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普通人家,男人在家都或多或少地忍讓著妻子,這說明女性在當時的婚姻里扮演著地位不低的角色。
相較于初唐的“門第觀”婚姻和中晚唐的“才子佳人觀”婚姻,盛唐的“開放觀”就就有了“近代”意義(但這里的近代并非實質(zhì)意義上的近代性,而是相較于前代而言,有所突破)。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高度繁榮的盛唐時期,女子婚姻相對自由,她們不僅可以自主擇偶,還有一定的法律保障。而婚姻觀開放的另一個表現(xiàn)是婦女可以離婚再嫁,不僅為法律所許可,而且不受社會輿論非議。據(jù)資料統(tǒng)計,唐代公主再嫁、三嫁者甚多,僅唐素宗以前諸公主再嫁者23人,三嫁者4人。作為封建社會的上層女性,公主的婚姻可以如此自由,那下層社會女性的婚姻限制理應(yīng)更小。盛唐時期的女性在婚姻觀念上有了傾向于愛情的主觀意識,她們不再完全默認長輩安排的婚姻,開始了自己的婚姻追求,其深層次是其對精神生活自由的追求,是盛唐時期婦女地位提高的表現(xiàn)。
4.宗教信仰
無論是出于政治目的還是統(tǒng)治者個人喜愛而推崇,唐代大體上對佛道持包容的態(tài)度,而宗教又是人逃出生活苦難的精神寄托,所以在當時有很多人信教,其中不乏女性。
道家主張男女平等,萬物之間并無高低貴賤之分,且在道教的教義和組織中,男道女觀同列。再加上道家極力贊美萬物生靈包括人類生命的可貴,肯定女子的地位,認為承擔生育任務(wù)的女性也應(yīng)該享有正當?shù)男詸?quán)利。自古人們便追求長生健康的生活,對于道教的主張自是樂于踐行。再是道教講求修身養(yǎng)性,注重解決人的情感問題以達到心靜的目的,對于人類的情感和心性修養(yǎng)有很大的裨益。著名的唐代女詩人魚玄機就是因為婚姻變故心灰意冷而投身道教尋求慰藉。
佛教肯定人人都有圓滿的道德本性和至善的本性,即“眾生即佛”,它與道教一樣給了眾生成就理想人格的權(quán)利[2],眾生平等。唐代女子參與佛教活動極為活躍,最著名的是武則天信佛,請人譯佛經(jīng)、講禪理、修佛寺,掀起了崇佛浪潮。甚至一些上流社會的家庭會在家庭教育中讓女兒學習佛理??傊m然信奉佛道二教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祈求福佑而皈依法門的,有孤苦無依而信教尋求慰藉的,還有因家庭熏陶而入教的,但不可質(zhì)疑的是,盛唐時期的婦女信奉宗教是得到統(tǒng)治者認可的,甚至信教成為流行趨勢。
5.審美特色
唐代的審美傾向于“豐肥濃麗,熱烈放恣”,盛唐女性的打扮便很好得體現(xiàn)了這個審美特色。她們豐滿、肥碩、濃艷、亮麗,穿著袒露,自信張揚。與古代大多數(shù)時期追求窈窕纖瘦,含蓄內(nèi)向的審美觀不同,在繁華昌盛的盛唐時期,人們欣賞體態(tài)豐腴的胖美人如楊玉環(huán)。而受胡人的風俗習慣影響,盛唐時期的審美也偏向于北方民族特色,追求壯碩健康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以胖為美”并非真的是肥胖,只是壯碩高大。如《步攆圖》中的宮女和仕女多是北方人,有著明顯區(qū)別于南方精巧纖瘦之姿的方臉和寬臉以及高大健碩的身材。盛唐女性還喜愛濃艷之物,尤其是上層貴族的女性,富貴嬌艷的牡丹,絢爛富麗的色彩,大膽開放的著裝,錯彩鏤金的首飾,華麗大氣的建筑……都是她們所偏愛的。
6.服飾妝容
盛唐女性衣著講究,妝容精致,服裝特點是裙、衫、帔的統(tǒng)一。衫是短上衣,帔是披在肩上的長巾,而裙則款式多樣,色彩艷麗。酥胸半露,臂繞輕紗,婦女的著裝大膽開放,袒露自然,從服飾美學角度講,唐代的袒露,透視,暴露裝束,是對肌膚體態(tài)之美的釋放[3],是人性的回歸。除了衣裙飄逸輕透,服飾上鮮艷的色彩和繁復的花紋也是令人眼前一亮。以花鳥寫實風格為主的設(shè)計主要是表現(xiàn)對自由的追求,豐滿華美,圓潤而又鮮明。其中大紅大紫的濃麗顏色頗得婦人喜愛,而唐人對這種顏色的選擇也深受外域文化的影響。唐人流行色與胡人日常衣色大致相同,色彩觀的相互影響是這種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4]。而像黃色這種在前代只有皇室家族才能使用的顏色,到了盛唐早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民間。當時的服飾色彩并沒有像現(xiàn)在人主觀認為的那樣“上得兼下,下不得擬上”嚴格的等級分明,客觀上來講,在自由發(fā)達的盛唐時代,色彩的僭越現(xiàn)象伴隨著嚴格的服色等級制度同時存在[5]。這種上下界限模糊的現(xiàn)象正是當時文化高度繁榮的一個表現(xiàn),同時也折射出盛唐服飾文化的發(fā)展具有人性化和現(xiàn)代性的特點。
盛唐女性還喜愛穿男裝和胡服,這是她們對體現(xiàn)男子陽剛之氣的服裝的興趣使然,體現(xiàn)出自由的審美特色。女子身穿男子的衣服,增添了深閨女子所不曾有的英氣,也給看膩了輕紗羅衣的人們帶來了一個奇妙的新視界。它不僅體現(xiàn)了服飾審美向中性化發(fā)展,更晚體現(xiàn)出一種平等開放的服飾文化氛圍,使女著男裝成為一種服飾流行新面貌[6]。女性渴望自身價值被社會承認,期望與男子平等,因此將穿男裝作為精神依托。
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服裝,在妝容方面,女性更是創(chuàng)造了很多新奇獨特的妝飾來展示盛唐風貌。盛唐女性喜梳高髻且髻式紛繁,而這發(fā)髻也帶上了政治色彩,等級地位越高,則發(fā)髻梳得越高。而發(fā)上飾品則又精巧多樣,面鈿的特征和審美趣味,也正反映了唐代歷史時期特別是唐至五代繁榮的社會面貌,突出了服飾審美的裝飾性和多樣性,并顯示了化妝審美的流行現(xiàn)象,從而折射出特定時代社會心理反映,形成了具有時代特點的妝飾風格[7]。
7.娛樂活動
盛唐女性在娛樂活動方面有較多自由,不似前后代女子那般只能深居閨房,她們每逢佳節(jié)美景之日可以約伴外出觀花賞月,踏青游玩,甚至還能和男子一起參與對弈、拔河、打馬球、狩獵、拋球、看戲、斗花草、乞巧、觀競渡等活動,她們也常與文人墨客賦詩唱和,游春時甚至以紅裙掛為“裙幄”,席地而坐賞花宴飲。
唐代女子體育活動充分繼承了古代女子體育各項運動的內(nèi)容[8],除了普通地參與擊球、打獵等體育活動,她們甚至經(jīng)常進行體育競賽,以團隊的形式來競技。女子參與體育競賽對封建社會來說是一個首創(chuàng),是婦女體育的一個顯著進步[9]。除了有趣的體育運動,上層貴婦間還經(jīng)常組織如現(xiàn)今茶話會和下午茶類型的聚會,武則天也頒發(fā)詔令讓朝中大臣攜帶家眷進宮參與祭拜活動和一些宮廷宴會,這種聚會在上層貴婦的生活圈子里是一種典型的娛樂放松。而下層婦女之間也會經(jīng)常圍聚在一起閑談作為勞作后的放松方式。在當時,女性的娛樂活動不比男性少,甚至更勝一籌。
唐代女子體育的興盛,不僅是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現(xiàn),而且打破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鮮有女性參與體育運動的歷史,這是唐代女性對于中國女子體育的一大貢獻,同時奠定了唐代女性在中國古代婦女史上的重要地位[10]。
(一)開放包容
女性有了一定的婚姻自主權(quán)利,甚至能躋身于政治舞臺,這些或多或少都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的寬容開明和整個朝代的開放包容。不僅是對異族文化采取兼收并蓄、包容任之的態(tài)度,對整個人民包括女性也是仁厚包容的。從當時人們對女性的態(tài)度來看,盛唐的風氣無疑是開放的,從女性著胡服穿男裝,模仿胡人生活到被允許入教,且在性方面的寬容態(tài)度能看出盛唐民風是開放淳樸的。
(二)拓新進取
盛唐女性在國力強盛的太平盛世中并沒有墮落于聲色享樂,相反,她們開拓進取,銳意創(chuàng)新,在服飾上新創(chuàng)圖案風格,如華貴富麗的纏枝紋,至今仍被沿用。在妝容上也是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奇獨特的妝式來更好地體現(xiàn)女性的美,為后世的美容化妝提供了經(jīng)驗。而盛唐女性追求文化教育,渴望在宗教上享受與男性同等的權(quán)利,爭取婚姻自由并打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枷鎖,積極參與政治更是體現(xiàn)了她們的不屈精神,也折射出當時朝代的進取風貌,當時的盛唐是蓬勃充滿朝氣的,人們有著高度自信,也正是這不畏一切的自信力讓女子不斷進取。
(三)民主大氣
盛唐女性的地位在整個中華歷史的朝代里可以說是最高的了。女性在很多方面是自由的,她們有法律來保護婚姻,有選擇信仰的權(quán)利,還可以享受一些同男人對等的娛樂活動,甚少受到綱常倫理的輿論壓力,她們可以追求美滿自由的生活。這些別的朝代的女性所不能享受的福利反映出盛唐的社會環(huán)境是相當寬松民主的,也只有這種豪邁大氣才能為女性提供一個較自由的生存空間。
(四)繁華昌盛
盛唐女性豐腴飽滿,雍容富態(tài),追求健康自然之美,她們的形態(tài)可以直覺反映出當時富足的生活條件。同時也只有強大的國力和富足的經(jīng)濟才能支撐起人們更深層次的精神追求。盛唐是唐朝發(fā)展到生命力最旺盛的階段,政治清明,經(jīng)濟繁榮,社會穩(wěn)定,人們安康,乃是盛世太平之象。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只有在繁華昌盛的社會背景下,女性才能享受到各種娛樂活動,才會追求華麗濃艷的著裝打扮,若是處于戰(zhàn)亂紛飛,經(jīng)濟凋敝的朝代,人們來果腹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又哪來的精力去談其他的追求。
(一)女性權(quán)利地位的提高
唐代女性的地位較封建社會其他朝代女性的地位而言是最高的。她們也深切地意識到女性與男性在本質(zhì)上是平等的,進而對于政治、經(jīng)濟等各種社會事務(wù)的興趣也達到了其他朝代女性所不能比擬的程度。馬克思曾說:“婦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笔⑻茣r期的女性意識得以一定程度上的復蘇與彰顯,這體現(xiàn)出男女平等,權(quán)利相同的現(xiàn)代趨勢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雖不明顯,但的確出現(xiàn)了,這對于封建制度下的男尊女卑制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也是一個現(xiàn)代性的表現(xiàn)。
(二)思想觀念的開放
現(xiàn)代特征最顯著的一點便是思想上的開化。盛唐女性開放大膽,敢于追求與男性平等的權(quán)利,敢愛敢恨,樂于吸收異族文化,并將這種開放體現(xiàn)在生活各方面,如著裝打扮、婚姻、性生活等,正是思想上的開放促成了行動上的大膽,這種開放性在古人身上體現(xiàn)甚少,而盛唐女性卻做到了,具有現(xiàn)代化意義。這種從思想上得到的開放觀念與女性受到的教育以及環(huán)境氛圍有關(guān),整個朝代的開放氛圍會影響女性的心理,進而導致思想觀念的不斷進步。
(三)健康審美的追求
盛唐女性不刻意追求纖瘦苗條之姿,生活的富足給了她們豐腴的身材,她們便接受,這是自然的,她們追求健康壯碩的身材,順其自然,不去刻意使自己纖瘦下來。她們認可“以胖為美”,正常健美,比起如今為了瘦身而刻意節(jié)食減肥的人健康多了,這才是現(xiàn)代化應(yīng)有的表現(xiàn),這種自然健康之美甚至比現(xiàn)代人做的還好。
(四)宗教信仰的自由
盛唐女性信奉宗教,既可拜入佛門,也可投身道教,也可以都不信奉,這體現(xiàn)出女子也享有宗教信仰的權(quán)利,也折射出當時對待宗教選擇的寬松環(huán)境。這與當今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相似之處,具有現(xiàn)代化特征。
(五)體育運動的精神
盛唐女性熱愛體育活動,她們積極熱烈,主動參加體育競賽,其中不乏團隊合作的精神,但最重要的是女子能和男子一起進行體育運動,這能反映出體育活動的參加是不分性別的,人們只是單純地享受運動的過程,在體育競賽中釋放自我,將無限活力置于體育運動中去,而不是狹隘地認為只有男性才能享受運動。因此,女性在體育運動中的奔放熱烈和盡情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當今體育精神的,帶有了現(xiàn)代性色彩。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定有一個女人在默默支持,殊不知,朝代背后也有一群女人在支撐。女性身上有很多細致的方面能反映一個朝代的氣象,而盛唐這個特殊的朝代更是為女性展示其魅力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盛唐女性舉手投足間便流露出這個朝代的韻味。盛唐女性的幸運,不僅是所處時代給了她們相對高品質(zhì)的生活讓她們得以區(qū)別于其他朝代女性,而她們?yōu)楹笫懒粝碌呢S厚可觀的精神財富也能讓后人研究時能將她們銘記,后人能感知到她們身上的現(xiàn)代性就是對這群幸運兒最好的贊賞。
參考文獻
[1]郭麗.《論唐代女性教育與女性的詩歌創(chuàng)造》[J].《西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144
[2]劉瑋瑋.《漢傳佛教女性倫理觀與道教女性倫理觀之比較》[A].《道德與文明》.2012年.77—83
[3]鄭恩姬.《唐代女性服飾研究》[D]. ?蘇州大學:2009.09.02
[4]范麗娜.《唐代女性服飾色彩探析》[J].《文教資料》.2008年.第22期:67—69
[5]田超.《色彩與服飾—盛唐女服色彩研究新視角探析》[J].《藝術(shù)與設(shè)計理論》.2016.07.15. 85—87.
[6]張巧.《唐代女性服飾的審美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05.04.
[7]范麗;梁惠娥.《唐代仕女花鈿圖像的符號特征》[A].《數(shù)位時尚(新視覺藝術(shù))》.2009.04.15.101—102
[8]仝仕勝.《唐代女子體育較高的歷史地位及社會影響》[A].《蘭臺世界》.2015(36):123-125
[9]程秋娟.《我國唐代女子體育發(fā)展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04.01.
[10]羅笑.《從唐代女子體育的盛況看婦女的社會地位》[A].《體育時空》.2015年.17
(作者介紹:李婷婷,湖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