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
習近平主席考察北京師范大學祝賀第30個教師節(jié)時指出:“我很不希望把我們一些非常經(jīng)典的古代的詩詞文化、散文都給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這些詩詞都好,從小就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終生的民族文化基因?!惫糯脑娫~,如何在孩子心底生根,如何在他們的生命里留下印記,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詩詞教學要以“詩”“詞”的形式打開。
詩、詞的外部形式是不同的。格律詩最常見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絕句和律詩。低年段古詩教學主要是絕句,如《詠華山》《憫農(nóng)》《村居》《春曉》《靜夜思》等。學生在學前教育階段誦讀了不少古詩,其中以絕句為主。讀了、誦了這么多古詩,“詩是什么樣子的”,學生應是有感的。只是,有種感覺叫作“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何讓學生把“意會”言傳出來,其實并不困難,只需老師點撥一下。比較,是重要的方法。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一切的?!?/p>
比較,可以求同,也可以存異。兩首《憫農(nóng)》與《春曉》比較,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三首詩都是四行,每行五個字。每首四行、每行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七個字的自然叫七言絕句,簡稱五絕、七絕。《憫農(nóng)》《春曉》是五言絕句,《村居》《望廬山瀑布》是七言絕句。古詩的外部形式特點顯而易見,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明確。以后,學生讀到新的五絕或七絕時,便會由絕句的句式特點把握詩的停頓,五言詩常是二三節(jié)奏,七言詩常是二二三的節(jié)奏。
詞是什么樣的,學生要不要略知一二,答案是肯定的。詞和詩一樣嗎?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不同。詞的句子有長有短,也不是四行。此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詞的句式有長有短,所以又叫長短句”。學生觀察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每首《憶江南》都是五句,同一句字數(shù)一樣,這也是詞的特點之一——一般詞調(diào)的字數(shù)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詞,應與詩作比較,比較后學生才清楚自己讀的是詩還是詞,才不會把詩、詞混淆。教學《憶江南》之前,學生對詞是無感的。引入新課時,學生異口同聲地把課題讀成“古詩二首”(《憶江南》是第7課《古詩詞二首》中的第一首),我請學生看清楚再讀一遍時,仍有學生讀“古詩二首”。學生并非零預習進入課堂,為什么出錯?除了受習慣勢力(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7課《古詩二首》)的影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不明“詞為何物”。學習后,學生知道了“詞”和“詩”的不同,再讀課題時自然強調(diào)“古——詩詞——二首”了。
古代詩詞作品內(nèi)容豐富多彩,但無外乎愛情、送別、自然風光、羈旅思鄉(xiāng)、邊塞征戰(zhàn)、詠物詠史等題材。學生積累古詩詞,不僅是吟誦某一篇,還要打通篇與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其在內(nèi)容上的貫通點,這樣才能化零為整。學生在不斷的誦讀積累中,逐漸形成“類”的意識;隨著品讀的不斷深入,努力發(fā)現(xiàn)某一類詩詞的特點,總結(jié)鑒賞方法。
低年段古詩詞學習重在誦讀積累?!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中有這樣一條:“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睂W生背誦的50篇詩文不應該是孤立存在的,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建立起詩文間的聯(lián)系。
同一類詩詞可放在一起誦讀。如《詠鵝》(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練習4)和《詠華山》(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9課)兩首詩,題目中都有“詠”。“詠”在字典中的一個義項是“用詩詞等來敘述”,《詠鵝》敘述的內(nèi)容是“鵝”——大白鵝伸長脖子朝天長鳴,在水中悠然嬉戲;《詠華山》敘述的內(nèi)容是“華山”——高高聳立,氣勢不凡。“詠”,不僅是敘述,還有感情抒發(fā)。駱賓王詩中的大白鵝是可愛的,表達出詩人的喜愛之情;寇準詩中的華山是高峻的,表達出詩人的贊美之情。兩首詩放在一起誦讀,學生對“詠”這一樣式的詩詞有了印象,有了感受。以后,當學生讀到《詠柳》《卜算子·詠梅》《詠蟬》等詩詞,便會明確其內(nèi)容,把握其感情基調(diào)。
同一作者的詩詞可放在一起誦讀。如白居易的《草》(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7課)和《憶江南》(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7課),同一詩人筆下可以寫物,可以寫景,當然也可以抒懷,可以明志。又如李白的《古朗月行》(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練習5)和《靜夜思》(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2課),同樣的月亮,在同一詩人眼里,卻有不同的樣子。《古朗月行》前四句,是孩子眼中的月亮——白玉盤、瑤臺鏡,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靜夜思》,是客居他鄉(xiāng)之人眼中的月亮——月色如霜,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清冷孤寂。天上的月,因賞月人心境的不同而多彩。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聲音來表達:誦讀《古朗月行》,聲音輕快活潑;誦讀《靜夜思》,聲音舒緩低沉。
將詩詞內(nèi)容、詩人作品歸類,學生的積累將不斷豐富系統(tǒng)起來。在積累中,提取出意象,學生的品讀將不斷走向深入。
詩詞的關(guān)鍵處是指能揭示詩詞主旨、情感變化的句子或詞語,詩詞的題目等。低年段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的古詩詞,從內(nèi)容上看不難理解,多為平易淺白的詞句,只有個別詞語需要解釋。但詩詞學習,不是簡單的解題、釋義、悟情(授之魚),而是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解題、釋義、悟情(授之以漁)。解題、釋義,不是難點,“床前明月光”“夜來風雨聲”等句的表達與白話文無異;“疑是地上霜”“處處聞啼鳥”等句,只需借助工具書理解個別字詞。低年段古詩詞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詩意并不淺顯。品讀關(guān)鍵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nèi)容,揣摩詩詞意象,讀懂詩人情感。低年級詩詞教學的關(guān)鍵處,可抓住題目、詩眼詞眼,并由此品讀整首詩。
《憫農(nóng)》(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24課)一詩,從理解題目開始。“農(nóng)”,學生不陌生——農(nóng)民?!皯憽?,理解起來不容易。先看看偏旁,“豎心”,與心有關(guān),這是內(nèi)心的情感。語言積累豐富的孩子通過擴詞說出了“憐憫”一詞?!皯z憫”,覺得可憐而同情。誰可憐?農(nóng)民可憐。誰同情農(nóng)民?詩人李紳。理解題目后,學生能準確抓住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由“憐”品讀詩句,讀懂“可憐”的具體內(nèi)容——農(nóng)民頂著烈日辛苦勞作,雖換來累累碩果,但仍無法擺脫慘遭餓死的命運。學生從作品的內(nèi)容中切實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可憐,從而懂得珍惜,學會珍惜。
有的詩詞中會有最凝練、最傳神、最準確表達情感意味、精神內(nèi)涵的字眼——詩眼、詞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抓住詩詞中的關(guān)鍵字眼,品味揣摩,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詩詞的內(nèi)容和情感?!稇浗稀?,首句中的一個“好”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江南好,是詞人親身經(jīng)歷的好(舊曾諳);江南好,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中紅花、綠水相襯的好;江南好,是留在白居易記憶深處的好(能不憶)。老師拎出“好”字,讓孩子在誦讀中發(fā)現(xiàn),感受,欣賞,《憶江南》一詞中的景與情便鮮活起來。
低年段古詩詞教學不簡單,通過教學,學生要對詩詞有感——詩詞是什么樣的(外部形式),寫了什么(內(nèi)容情感),寫得怎樣(品讀鑒賞)。教師要抓住詩詞的形式、內(nèi)容、關(guān)鍵處,引著、領(lǐng)著學生走進詩詞世界,一起感受詩詞無限的魅力。
作者簡介:江蘇省徐州市求是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