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世程
敗,左右結(jié)構(gòu),篆書作“敗”,是指手持棍棒之類敲擊貝殼(財寶),即破壞、毀壞的意思。這顯然是個會意字?!墩f文解字》說:“敗,毀也。從攴、貝。敗賊皆從貝,會意?!闭埧?,還類比了“賊”字。應(yīng)該說,解說得十分清楚而又準確。
由此看來,“敗”不僅表示一種破壞性的動作或行為,即“敗”的過程,而且還表示“敗”的結(jié)果,即被破壞、毀壞了的。如“敗屋”。在“天雨敗屋廬”中,“敗”是破壞的意思,表示一種行為動作;而在“敗屋頹垣”“蓬門敗屋”中,“敗”表示被破壞了的,描述一種情狀。我們今天說的“敗壞”“腐敗”,都是后一個意思。
現(xiàn)在我們常用的意思是“失敗”,比如“成敗”“勝敗”的“敗”。且看“失敗”一詞,這跟“失利”構(gòu)造不一樣,“失”“敗”是近義并列,表示被對方打敗,輸給對方,或指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有個成語叫“屢戰(zhàn)屢敗”,這里的“敗”就是失敗,每次作戰(zhàn)都失敗,不管是將軍還是士兵還能有什么斗志?有人把它改為“屢敗屢戰(zhàn)”,這樣一來,整個的氣概與氣象頓時就變了。誰改的?曾國藩。曾經(jīng)一度,他的名聲不怎么樣,說他鎮(zhèn)壓農(nóng)民運動,甚至有過“曾剃頭”的外號,現(xiàn)在名聲好很多了,不僅因為他為晚清中興做的貢獻,而且還因為他的家訓財富與家風傳承,而他與太平天國的對決以及“屢敗屢戰(zhàn)”的堅韌頑強,也實在是震古爍今。
咱們這樣想想吧,作為當朝重臣,眼看社稷將傾,我們難道要求他不要奉命于“危難之間”,反倒出手推倒這座大廈?更何況太平天國也是“挾洋自重”,以“洋教”對抗幾千年來的中華文明。假如曾國藩答應(yīng),全國人民難道就能答應(yīng)?他應(yīng)該有他“敗軍之際”履職盡責的擔當吧。再想想他是怎么去對決的。幾乎是白手起家,回到老家搞“團練”創(chuàng)建湘軍,在國家衰敗危亡之時憑空拉起一支軍隊,準備真刀真槍地干的。一旦干起來,開始時屢屢失敗,真是殘酷地考驗人哪,真不知他的內(nèi)心如何這般強大,強大到征服將士們,跟他一干到底,強大到最終征服對手,蕩平“天國”。
記得20多年前,在和同事一起做過曾國藩家訓的注譯之后,從小接受的兇神惡煞“劊子手”的印象幾乎蕩然無存,反倒對這位老鄉(xiāng)肅然起敬。于是便和好友騎車從湘鄉(xiāng)城出發(fā)去往曾國藩故居荷葉塘參觀。正是夏天,他故居一角有一塘荷葉映襯。到達正門,不由驚喜,一棟經(jīng)典的湖南民房鋪展在眼前。我們在正門“富厚堂”三個大字前停駐良久,有一種緬懷的心情。合影之后,一間房子一間房子地看,感覺并不顯“富厚”。那時還沒有對外開放,十分原汁原味,僅有一個墻角做過修復,不由得驚訝于歷經(jīng)浩劫卻未敗壞。
及至中午,要找個店吃飯,可是前后都是村。一路找過去,忽然眼前一亮,原來不經(jīng)意間邂逅了寶農(nóng)學校。守傳達室的是一對樸實的老夫婦,他們介紹這是曾家后人曾寶遜、曾約農(nóng)捐建的,所以取名“寶農(nóng)”,還說曾家家風好,其后人待人也很好。這下有了答案,當?shù)厝硕疾蝗绦脑鴩示訑?,大家都保護著它呢。
原來,作為一個晚清重臣,他不僅因為屢敗屢戰(zhàn)而贏得了最終勝利,作為一個中國式的家長,他還因為培育了良好的家風,所以贏得了后世的尊重。不能不說,從生前到身后,曾國藩到底把自己造就為一位大贏家。
不由想到,從新中國到新時代,我們的事業(y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美好的夢想,并且我們一路不斷追逐夢想??隙〞惺〉臅r候,但也該有屢敗屢戰(zhàn)的氣概與勇氣,一路走過,一路贏得成功。
我們的莘莘學子,不管是在初中、高中還是大學,也許成功,也許失敗,但這都只是漫漫長路中的一個個驛站,前面的路還得靠自己邁開雙腳好好走,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但愿你們走過的每一站都成為你們的美好回憶,但愿你們都能實現(xiàn)你們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