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5歲的張英善主動向林場提出承包育林,一口氣就包了50多畝地。為了種好樹,張英善每天凌晨2點多就扛著樹苗進山,山路崎嶇,最遠要走近2個小時;為了搶時間,他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饅頭就點水就是全天伙食;春天林區(qū)濕度大,一天下來,衣服就沒有干的時候……
種樹是個純手工活兒,最遭罪的還是他那雙手。“一天得種1000多棵樹。”一天種1000多棵樹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張英善的雙手要在土里反復插上幾千次。從1981年到2006年,張英善手上的皸裂反反復復不見好,背也慢慢往下彎,但他種樹的腳步從未停過。20多年,他總共承包了4800多畝林地,不經(jīng)意間就種下了一片綠色海洋。
幾十年來,越來越多和他一樣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2007年,也就是他一次性把100多萬棵樹交給烏馬河林業(yè)局的第二年,伊春森林資源歷史性實現(xiàn)了“長”大于“消”。如今,伊春森林資源已有3.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84.4%,在祖國北疆牢牢筑起了一道維護生態(tài)安全的防線。
? 1.堅持的力量是偉大的。100萬棵樹意味著什么?如果按樹木所占的面積算,足足有近500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要是按森林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計算,種100萬棵樹相當于建起了一座小型水庫。一個人種100萬棵樹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張英善的雙手要在泥土里反復插上三四百萬次。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張英善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硬是成了現(xiàn)實。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jīng)浸潤到每個伊春林區(qū)人的骨子里。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一個張英善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是無數(shù)個張英善幾十年來久久為功,用一雙雙手種下一棵棵樹苗,才讓山更綠、金山常在。
2.你我也可以像他一樣。其實,你我也可以像張英善們一樣保護森林。生活中節(jié)約用紙,辦公時雙面打印,點外賣時選擇不要一次性筷子……這些都能減少木材消耗。“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20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睖p少木材消耗,是另一種意義的植樹造林。如果人人都能身體力行,我們省出的也許不比張英善種出的少。我們每個人都是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受益者,也有責任成為良好生態(tài)的建設者、創(chuàng)造者。生態(tài)文明建設不在別處,就在你我觸手可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