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平
《讀書——為自己鋪就未來的路》,是一本勸青少年認真學習的書,年過半百的我讀來仍覺得很有意義。時下,不少人把讀書學習當作消遣,并不在乎真正地為自己的將來打算,為未來鋪路。于青年而言,他們的人生剛剛起步,正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人生需要錘煉與積累,方能綻放精彩。把讀書視作一種興趣愛好,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讀書可以獲取知識,與名家對話。讀諸子百家明哲理,讀名人傳記找楷模,讀詩詞歌賦找靈氣。一卷書可上下五千年觀歷史長河英才輩出,一卷書可環(huán)球四萬里看古今中外雄才大略。豪邁的蘇軾、逍遙的莊周、率真的嵇康、質(zhì)樸的陶潛……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眼前;楚漢大戰(zhàn),三國紛爭,逐鹿中原,楚王問鼎,艾森豪威爾的英吉利海峽,斯大林的莫斯科……無數(shù)壯觀宏大的場景躍然眼前。書籍能打開繽紛的世界,書籍能演奏美妙的樂章,書籍能開啟知識的海洋,書籍能煥發(fā)智慧的光芒,書籍能讓我們獲得心靈的洗禮。
讀書可以修身養(yǎng)性,與心靈相約。讀書不是裝飾,而是于塵世紛擾中尋得一方凈土,使自己不至于在凡塵中迷失自我,在金錢洪流中迷失方向。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的讀書,會讓自身變得睿智,會陶冶性格、凝練人性,升華靈魂。
前段時間翻看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小說以寫實的筆法訴說著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不僅僅展示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也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史,一個國家的苦難史。如同一條清澈的河流,卻奔騰著人性的激情,蘊含著古老國家豐富的靈魂,激蕩著善與惡的潛流撞擊,它甚至吸引了不同民族、國家的讀者,撼動讀者內(nèi)心纖細的情感。這源于它探討了現(xiàn)代人類面臨的共同話題:人性的救贖。世上有競爭、有困苦,但書籍可以讓我們內(nèi)心得以寧靜、心態(tài)得以平和、個性得以豁達、精神得以深邃。
讀書可以開闊視野,與未來對話。古語說: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nèi)蓊?,讀書造就人生,所以讀書是通向未來金字塔頂端的重要途徑。讀書可獲得知識、汲取營養(yǎng)、激發(fā)活力,如此,工作才有底氣,做事才有靈氣??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卑炎x書當作一種樂趣、一種愛好、一種興趣,“一塌清風書葉舞,半窗明月墨花香”,用書充實我們中年的生活,一如莊周夢蝶,不知老之將至,可得樂而忘憂。
圣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無論老幼,都應讀書。在知識更迭日新月異的今天,多讀書,給思想充電,就是為個體生命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