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九條規(guī)定:“公民從出生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也就是說,公民只有出生后才能享有作為獨立的“人”的資格,而胎兒尚未脫離母體,并不能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那么對于它的利益保護就會出現(xiàn)矛盾。如果給予保護,似乎與法律規(guī)定有出入;如果不予保護,十月懷胎,胎兒終將會成為一個“人”。因此,當它的利益受到侵害時,又該如何保護呢?
這個問題,在《民法總則》中得到了部分解決,因為《民法總則》中保留了對胎兒利益保護的條款。“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p>
一、對“胎兒”的界定
何為“胎兒”?醫(yī)學上給胎兒下的定義是,“胎兒是妊娠8周以后的胎體。妊娠4~8周娩出的胎體為胚胎?!币簿褪钦f,孕婦懷孕8周以后,胚胎即發(fā)育成為胎兒,對于其利益就具有了保護性。但我認為,民法中對胎兒的定義應與醫(yī)學上有所區(qū)分。因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試管嬰兒和其他技術的產物開始出現(xiàn),通過這種方式誕生的嬰兒并沒有經過妊娠的過程,但他們作為人的地位與其他自然人是沒有差異的,如果將醫(yī)學上的定義直接搬來,就會導致一類人的法益無法被保護。但這類胎兒與母體正常分娩的胎兒有一類共同點,即他們都是由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后發(fā)育而來的。因此,民法上對胎兒的定義,只要求是精卵結合的受精卵發(fā)育而來即可。此外,在時間上,胎兒是否應局限于妊娠8周以后呢?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參考國外的某些觀點。如果母親懷孕尚未到8周時就進行了墮胎,在國內雖然并不構成對胎兒利益的侵害,但在美國某些禁止墮胎的國家,顯然此舉已經侵犯了“胎兒”的利益。如果采用醫(yī)學觀念,此時胎兒尚未形成,缺乏法益保護的客體,這是不合適的。這個侵害的時間顯然可以追溯到8周以前,即從受孕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可以侵犯胎兒未來的利益了。
綜上,我認為,民法上對于胎兒的定義應該秉持第二個觀點——胎兒是精子和卵子結合的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在受孕后即形成胎兒。
二、對胎兒利益保護的必要性
作為胎兒,盡管此時它尚未出生,尚未獨立呼吸,并不能成為民法意義上的自然人,但只要經過十月懷胎,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它的誕生就是必然的。如果侵害胎兒的利益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那只要在不傷及孕婦的條件下,就可以隨意侵害胎兒,這樣的后果十分嚴重,也不符合保障人權、以人為本的理念。既然胎兒終會成為人,那對它的保護就不能僅從出生后開始,這個觀點來自于楊立新教授提出的“人身利益延伸保護說”。此學說認為,“法律應在依法保護民事主體人身權的同時,對于其在誕生前或消滅后所依法享有的人身法益,所給予的延伸至其誕生前和消滅后的民法保護?!比怂篮箅m然不再享有任何權利,但其先期利益仍然存在。比如,人死后不再享有著作權,但著作權的利益仍然存在。相對應的,在人出生前,雖然權利存在的客體尚未出現(xiàn),但也應享有一定的利益,即胎兒的利益,對此,立法應加以保護。
三、當前立法的不足
新的《民法總則》對于胎兒利益的保護僅局限于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方面,對于其他方面的利益并未作出保護舉措。我認為這一立法改進對于“胎兒利益保護”的方向是正確的,但還需要更有深度,需要更多詳細的解釋與改進。由于侵害胎兒利益的案件頻發(fā),立法上有關這些方面的不足逐漸體現(xiàn)出來。
四、改進的方向
針對上述不足,我認為,后續(xù)可以從一些方面對其進行改進,從胎兒未來的人身利益著手,適當將胎兒視為一個暫時的“自然人”,對其可能受到的人身方面的侵害進行分析,而不是僅局限于繼承、贈與等財產方面的利益。對此,有三類案件最能體現(xiàn)這一方向。
(一)殺害孕婦導致腹中胎兒死亡案
這一類案件比如趙某故意殺人一案以及麻某故意殺人一案,在這類案件中,被害人均為孕婦,有的甚至已經懷胎七八月之久,在被告人殺害了被害人的同時,被害人腹中胎兒出生的權利即被剝奪。對于此類案件,我認為犯罪人很明顯已經嚴重侵害了胎兒的利益,如果對此不加以懲治,那胎兒利益的保護將得不到落實。
(二)醫(yī)療事故導致先天殘疾的胎兒出生
由于提倡優(yōu)生優(yōu)育政策,孕婦在妊娠期需要經過多次產檢,確保胎兒健康后才會生下。而有的醫(yī)院由于醫(yī)療設備的缺陷或種種原因,導致未能查出胎兒的先天疾病甚至先天殘疾,這對其未來的人生和家庭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參照楊立新教授的“人身利益延伸保護說”,胎兒在出生前的人身法益就應該得到民法保護。那么胎兒從出生就患有嚴重疾病,其利益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受到侵害,因此,對于這類犯罪,可以認為其行為對胎兒的法益產生了侵害性,不論犯罪人故意或過失,均可追究其責任。否則,只評價了對孕婦法益的侵害,就會遺漏胎兒的法益,對犯罪人的行為評價就是不完整的。
(三)胎兒尚未出生時,其父親或其他親屬受傷或被殺
我認為這是對胎兒未來的利益的侵害。如果孩子已經出生,在賠償損失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到對被撫養(yǎng)人的補償份額,但此時孩子尚未出生,法院大多主張補償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于法無據。然而,要想加強對胎兒利益的保護,就應該對此種情況進行考慮。因為法律想要保護的客體是胎兒的利益,而這個客體自受精卵形成之時就已經是獨立存在的,其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應有權利代替胎兒針對該利益提出補償請求。因此,法律對這方面的利益也加以保護。
作者簡介:
紀思戎(1997~ ),女,滿族,河北三河人,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