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開顏
1 英語閱讀理解低效的原因
1.1 通篇逐字閱讀
在初中階段,我們一般會通過逐字翻譯原文來解答閱讀理解題,原因在于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試題更側(cè)重于對學生詞匯量的考察,而非語法能力、閱讀能力的考察。但是,在高中階段,我們應(yīng)更加注重對語法的掌握、對時態(tài)的理解,原因在于高中英語閱讀理解試題是對學生詞匯積累、語法功底、翻譯功底、領(lǐng)悟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考察,逐字翻譯的閱讀方式已然無法幫助我們順利通過高中英語試題的考核,也無法真正地提升我們的英語素養(yǎng)。
1.2 缺乏針對性
通常情況下,我們做閱讀理解題目的基本流程是:逐字通讀全文——瀏覽題干和選項——找出和原文相吻合的選項。但是,這樣的解題流程是低效的,原因在于缺乏針對性。一方面,我們并沒有在翻譯全文的過程中提煉出文章的主題;另一方面,我們沒有通過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guān)系、題目與題目之間的關(guān)系構(gòu)建出文章的大體框架;與此同時,我們對因果、并列、比較、轉(zhuǎn)折、數(shù)字串、舉例等考點一無所知,很難準確地定位每道題目的答案位置;此外,很多學生表面上完成了全文閱讀,但是卻連文章的基本文體都無法判斷,要想在短時間內(nèi)選擇出正確的答案就更難了。
1.3 不善于總結(jié)
大部分同學反映,他們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英語詞匯,也基本掌握了語法規(guī)律,但是卻總是選不出正確的答案,就本質(zhì)而言,原因在于他們普遍缺乏總結(jié),沒有將自己平時閱讀總犯的錯、常見的題型記錄下來,并進行深入的分析。譬如,常見的英語閱讀文章的結(jié)構(gòu)大致有魚翅型文章、大樹型文章等,如果總結(jié)出了閱讀文章的這一規(guī)律,則很容易提煉出文章的主題詞、主題句,這對于第一道閱讀題和最后一道閱讀題的答案尋找十分有幫助。再如,閱讀題尤其喜歡詢問作者關(guān)于某一問題的想法或態(tài)度,如果總結(jié)出了“轉(zhuǎn)折之后往往代表作者觀點”這一規(guī)律,那么,則很容易捕獲到正確的答案位置,在與選項一一對應(yīng)的前提下,幾乎不可能選錯答案。由此可見,閱讀理解解題低效的重要原因還在于同學們平時不善于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
2 英語閱讀理解的有效方法
2.1 猜測陌生單詞的詞義
上文中提到,逐字翻譯原文的做法是錯誤的、低效的,那么,遇到不認識的陌生單詞,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第一,如果這一個生詞打斷了自己的閱讀進程,那么就大膽地猜測該生詞的意思;第二,如果該生詞沒有阻礙自己的正常閱讀,那么便勇敢地劃掉該生詞,直接越過它開始后文的閱讀。譬如,很多同學可能并不認識“鯡”這個漢字,但是完全可以通過魚字旁猜測出該字與魚有關(guān),它可以是諸多魚類中的一種;還可以通過右邊的“非”猜測出該字可能讀“fei”。猜測英語生詞的過程亦是如此,并不是毫無根據(jù)地進行胡亂猜測,而是需要以詞根詞綴、具體語境做支撐,如某環(huán)境保護類文章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environmentally friendly”這一短語,很多同學都疑惑了,怎么也無法猜測出該詞的詞義,但是,如果同學們愿意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到了認真地提煉出文章主題,那么,一定可以猜測出該短語與環(huán)境保護這一話題有關(guān);同時,同學們還可以根據(jù)詞根、詞綴猜測出“environmentally”指的是環(huán)境,而“friendly”在這里并不是友好的意思,而是與protection同義,指的是保護的意思,連在一起就是環(huán)保,與本文的主題一致。
2.2 帶著問題閱讀文章
通常情況下,教師向?qū)W生普及的閱讀技巧是:逐字通讀全文——瀏覽題干和選項——找出和原文相吻合的選項。這樣的閱讀方法雖沒有錯,但是卻沒有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大部分學生都無法通過這樣的閱讀流程找出正確答案,因為我們十分有限的詞匯量很難輔助我們找出正確的答案。為最大限度地避免我們掉入閱讀出題人提前設(shè)好的坑,我們可以簡單地調(diào)整閱讀流程,將其糾正為“快速閱覽全文——畫出醒目信息——瀏覽題干、畫出關(guān)鍵詞——縱向分析題干、找出所有題目的共性(文章主題)——在原文中定位題目——找出和原文相吻合的選項”。這樣帶著問題閱讀文章的解題思路還具備以下兩點優(yōu)勢:一方面,可以讓自身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nèi)完成大量的英語閱讀題目;另一方面,可以不受選項的干擾,清晰地定位答案在原文中的位置。
2.3 分析文章事件的細枝末節(jié)
如果仔細地分析閱讀題目的錯誤選項,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主要有以下幾種錯誤類型:第一,正話反說,在原文正確信息的基礎(chǔ)上,加上否定含義。第二,顛倒是非,將原文中的“A地”、“A事件”、“A人”、“A時間”或“A方式”偷換成“B地”、“B事件”、“B人”、“B時間”或“B方式”。
3 結(jié)語
“Practice makes perfect”這句話十分有道理,它的意思是“熟能生巧”,在一次又一次實踐中實現(xiàn)新的進步,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過程亦是如此,唯有一次又一次地練習,才能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做題規(guī)律,從而提高做題正確率。因此,我們應(yīng)在掌握英語閱讀理解做題技巧的前提下,通過做題來檢驗該策略是否適合自己。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荏平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