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哲
我們說起古典音樂,總會想到莫扎特、貝多芬這些大師,但是很多樂迷心里有一個更加喜愛的古典音樂大師,那就是“老柴”。
“老柴”,是中國古典音樂發(fā)燒友對俄羅斯偉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愛稱,一百七十多年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滋養(yǎng)著不分國度、不分民族的無數(shù)音樂愛好者,在世界音樂史上堪稱奇跡。
《天鵝湖》是引路人
在中國,俄羅斯音樂深受人們的喜愛,有著極其廣泛的聽眾,其中有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歷史、地域的因素。接觸“老柴”的音樂簡直充滿了戲劇性。那是60年代初,我看電影《列寧在十月》,其中有一群沙皇貴族、反動軍官、資本家正在欣賞芭蕾舞“天鵝湖”,天鵝之死的一段音樂,讓我好似進入了仙境,幾天過去,這音樂始終在我的耳邊縈繞。后來我問一位工程師那是誰的音樂,他說是一個叫柴可夫斯基的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如此神奇,他的音樂讓我刻骨銘心!
作為一個小孩子,只是知道“天鵝湖”音樂好聽,可真正了解柴可夫斯基,還得從音樂故事《柴可夫斯基》說起。記得30多年前,我從半導(dǎo)體收音機中聽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制作的音樂故事《柴可夫斯基》,當時也可能叫廣播劇,將近一小時的節(jié)目生動地講述了柴可夫斯基的故事,他的悲劇命運,他的情感經(jīng)歷、他的偉大創(chuàng)作、他的不朽作品,讓我一個中學生淚流滿面!
《悲愴》我聽過200遍
聽古典音樂,方法很重要。我聽“老柴”音樂的方法是“精讀”與“通讀”相結(jié)合。
b小調(diào)《第六交響曲》寫于1893年,此曲完成后,柴科夫斯基接受其弟莫杰斯特的建議,題名為《悲愴》。此曲是柴科夫斯基悲劇性交響曲創(chuàng)作的高峰。全曲在經(jīng)過激烈的戲劇性沖突和對生活的美好憧憬之后,達到的是悲劇結(jié)局。末樂章一反交響曲的傳統(tǒng)布局,用非常近似追思曲氣氛的慢板代替了熱烈的終曲。
為了更好地欣賞、理解這個作品,在幾年的時間里,我利用上班路上,外出乘車,夜晚睡覺前的時間,先后聽過200多遍,每聽一遍都覺得耳目一新,百聽不厭。
“通讀”,要的是全面把握作曲家的整個作品和創(chuàng)作風格。多年來,我系統(tǒng)地、有計劃地聽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交響曲,舞劇音樂《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器樂協(xié)奏曲降b小調(diào)《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后》;還有一些管弦樂作品和協(xié)奏曲。
藍寶石里聽“老柴”
去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聞名中外的俄羅斯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來沈陽演出,而且是連演三場。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創(chuàng)建于1930年,是準確詮釋柴可夫斯基音樂作品的最具權(quán)威性的交響樂團。樂團的來訪,對于東北地區(qū)來說真是古典音樂領(lǐng)域中的盛事,對于眾多的“老柴”迷來說,更是可謂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三場音樂會的曲目是第一交響曲《冬日之夢》,第二交響曲《小俄羅斯》第三交響曲《波蘭》,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六交響曲《悲愴》。涵概了老柴最重要的交響樂作品,作為盛京大劇院的首席攝影師,我有幸伶聽了兩場。
第六交響曲《悲愴》,這部交響曲我已聽過上百遍,不同樂團,不同版本。序奏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虛的重音作為引子,由大管在低音區(qū)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樂器則如嘆息般地繼續(xù)。樂曲自開始就籠罩在一種煩躁不安的陰沉氣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題快速而富節(jié)奏感地奏出,給人以苦惱、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后樂曲的速度轉(zhuǎn)成行板,第二主題為D大調(diào),哀愁而美麗,有如暫時拋卻苦惱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樂章的終結(jié)部十分柔美、溫和,旋律在平靜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謎一樣的結(jié)尾。第四樂章終曲,哀傷的柔版-行板,結(jié)尾處悲傷的旋律在兩聲圓號如同絕望凄涼的呻吟,大提琴撥弦奏出如葬禮曲般的旋律,在無限凄寂當中結(jié)束。音樂終止了,可我已熱淚盈眶,依舊陷落在那萬丈深淵中無法自拔……
特別難忘的是當樂隊演奏老柴的第六交響曲時,低沉的定音鼓聲直擊著聽眾的心房,悠揚渾厚的圓號聲,讓人蕩氣回腸。我仿佛又置身于美麗遼闊的俄羅斯大地,又游弋在波濤洶涌涅瓦河上,又看到那彼德大帝的銅像,又聽到了戰(zhàn)斗民族英勇不屈的怒吼,又嗅到那白樺林中樹木與花草的芬芳。
青春、愛情、失望和死亡。這首交響曲強烈地表現(xiàn)出“悲愴”的情緒,構(gòu)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樂的特征,如旋律的優(yōu)美,形式的均衡,管弦樂法的精巧等優(yōu)點,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證,因此本曲不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樂曲之一,也是古今中外交響曲中的精品。值得一提的是指揮米沙·達邁夫,他的出色表現(xiàn),讓樂團大放異彩,贏得了沈陽觀眾一致好評。
這就是老柴的魅力。他的音樂沒有華爾茲那般油膩,沒有巴洛克那般呆板,沒有貝多芬那般的過多的理性。他善于在矛盾沖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體驗。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強烈的戲劇性沖突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富于獨創(chuàng)性地有機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他的音樂具有充滿了人性和愛,給人啟迪,給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