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
初為人師的我對于學生的期盼總是希望學生自覺點、聰明點、乖一點……,但是現(xiàn)實總是那么殘酷,把我一次次從美好的愿景中拉回現(xiàn)實的生活里。初為人母的我對女兒的期盼總是健康點、快樂點、漂亮點……,可是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我的期盼就不滿足于這許許多多的一點一點。
一、雙重角色的沖突
站在屬于我的三尺講臺,扮演著教師的角色,在日常忙碌的工作中,不免對學生要求上課認真聽、積極發(fā)言……課后作業(yè)正確率要高、動作要快……諸如此類的各種要求,并在實踐中強迫自己做的同時也強迫學生這么做。這樣的工作模式一直持續(xù)了5年,在這5年里我自己也沒意識到這樣做的背后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也一直堅定地認為我是為學生好,讓他們學得更好。每天重復著同樣的生活——備課、上課、作業(yè)、訂正,偶爾和學生談心。每天的學生名冊作業(yè)記載冊上我不允許有任何一個學生不交作業(yè)、不訂正作業(yè)的現(xiàn)象存在,使得我每天除了上課之外感覺都像是埋在作業(yè)堆里,不是在批作業(yè)就是在陪學生做作業(yè)或是在陪學生訂正作業(yè)。而且在發(fā)現(xiàn)某個知識模塊學生掌握的不好時,我自己內(nèi)心就會比較焦慮,非常迷茫,情急無奈之舉,只能不厭其煩地上課和講解,追加練習。
如此的教學模式在我職初階段屢屢出現(xiàn)。直到家有女兒初長成,女兒慢慢長大,面對社會上的學習壓力,身為老師的我對女兒的教育也是從2周歲就開始進入狀態(tài),對于外界各種各樣的早教和興趣培訓班,我開始各種擔心和焦慮,擔心女兒不夠聰明、擔心女兒興趣不夠廣泛、擔心女兒跟不上同齡孩子的步伐,在各種擔心的驅(qū)使下我也給女兒報讀了早教課程、繪畫興趣班和在線英語,不僅如此,在每天晚飯后還堅持一小時的學習(識字、思維訓練、講故事等),并想著她讀了幼兒園后開始學習舞蹈和書法。如此一來,女兒在2周歲時的課業(yè)壓力不比一個一年級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少,學習過程中女兒一會注意力不集中了、一會坐姿不規(guī)范了、一會手舞足蹈了……身為老師,不得不停下來開始教育起來,不免會引發(fā)一場哭鬧。孩子爸爸對于我這樣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抗議。身為媽媽,我也心疼孩子這么小就要面對如此之大的學習壓力,但是身為老師,我無法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家庭關(guān)系一度陷入危機。
二、沖突后的反思
1.孩子的習慣重要還是成績重要
在忙碌瑣碎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往往更在意孩子上課是不是認真聽了,作業(yè)做對了沒有,考試考了幾分,很少關(guān)注孩子成績的背后都有著一個共同點——良好的習慣。
奧維德說:“沒有什么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绷晳T是一個思想與行為的真正領(lǐng)導者。如果你希望出類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與眾不同,那么,你必須明白一點:是你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
2.孩子的品格重要還是才藝重要
在女兒2歲之前的教育中始終將品格教育放在第一位,培養(yǎng)孩子高尚的品格,樂于助人、大公無私的精神。女兒小的時候都有保護自己玩具的本性,我經(jīng)常教育孩子“好的東西與朋友一起分享才能更快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影響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還要學會感恩。教育孩子并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而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培養(yǎng),我覺得教育好孩子最關(guān)鍵的是言傳身教。
一個成功的人,不是因為他有多少才藝,一定是因為他有著良好的品格以及過人的處事能力。一個有著良好品格的普通人同樣對社會有著巨大的貢獻,無形之中都在為社會樹立正能量的榜樣。
3.孩子的情商重要還是智商重要
一個人成功與否,情商與智商一樣重要。情商決定下限,智商決定上限。就現(xiàn)實來說,情商是基礎(chǔ),相當于第一印象。后期高度取決于智商,但是二者相輔相生,相對來說只有達到一定高度的情商智商才如虎添翼。
4.孩子的逆境商重要還是鼓勵重要
哲人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zhì)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痹谄綍r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賞識、贊揚、鼓勵正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xiàn),是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所必需的,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然而我們在教學和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鼓勵的對象要具體,不能為了鼓勵而鼓勵,還要注意鼓勵要適度,不能讓鼓勵泛濫,也要注意表揚的形式,不能過于單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是只有逆境,也不是只有鼓勵,要讓孩子正確面對自己所經(jīng)歷的一切,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應(yīng)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來面對,作為老師和母親,要適當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客觀的鼓勵才能使孩子明確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要走進孩子的心靈,關(guān)注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從內(nèi)心深處欣賞每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讓孩子獲得一種自我的滿足和成功感。
三、反思后的改變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專屬的特質(zhì),不管作為老師還是母親,都要呵護每個孩子的心靈,內(nèi)心充分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也要及時準確指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和不足。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讓每個孩子在教育中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要經(jīng)歷屬于自己的那些“風雨”后,才能見彩虹。
作為老師的我,不能只著眼于孩子的成績,比成績更重要的是育人,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何來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狀況,樹立正確的“三觀”比教會孩子一個知識點意義更重大,我不再是一個只致力于如何上好每一節(jié)課,而是把育人融入于自己的課堂和平日里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有了優(yōu)秀的品格和良好的習慣,再加上扎實的知識,相信孩子能走得更遠。
作為母親的我,不能只盯著女兒要讀哪個興趣班,要學到什么程度,比之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提升孩子的各項能力,而不是只注重表面的光鮮亮麗,更要注重內(nèi)在培養(yǎng)。
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母親,我現(xiàn)在對待工作和生活不再那么的盲目和焦躁,更多的是淡定和從容,制定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計劃,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標和節(jié)奏來完成自己的轉(zhuǎn)變。給予我所能給予的,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