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行/張若薇 劉燕
2018年4月16日,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中部22位應屆保送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西營鎮(zhèn)初級中學與小學,開展為期兩周的支教實踐活動。其中一位,就是保送至浙江大學的張鵬程。
談起創(chuàng)辦高中部英語角社團的經歷,張鵬程說,這是最令他引以為豪的。通過這次支教實踐活動,他接觸到更多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那就是繼續(xù)發(fā)揚“英語角人”的精神,用外語搭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記者:
張鵬程同學,你好,能為我們講一下英語角的建立過程嗎?張鵬程:
濟南外國語學校有近百個社團,卻沒有英語角這種促進同學們用外語交流的社團,于是我就萌生了自己創(chuàng)建一個社團的想法。那一個月里,我不斷與分管校長、主任、外教們交流,最后得出了一個結論,建立一個英語角以促進同學們的口語提升是可行而且十分必要的。在學校各方的支持下,我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立了英語角社團,我擔任社長,幾位朋友擔任副社長。記者:
能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英語角的主要活動內容嗎?張鵬程:
英語角每周活動兩次,每次一個小時,大家一起坐在教學樓的小教室里聊天,但是只能說英語。每次活動之前,我們都會設定一個主題,并于前一天晚上廣播通知社員。主題多是社會熱點,比如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是否合理,動物能否獲得與人類平等的權利,等等。同學們之間的觀點可能有不同,但是這樣的話題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同學們的討論熱情。記者:
擔任社長期間,有沒有什么事讓你印象特別深刻?張鵬程:
三年內,我們成功舉辦了許許多多的活動,包括讓同學們全天說英語的英語日,多姿多彩的外語藝術節(jié)等。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我們最近舉辦的一次大活動。當時,我們邀請了北京大學保送考試全國第一名的學長來與學弟學妹們分享心路歷程。同學們熱情極度高漲,來了一百多人,幾乎坐滿了整個大報告廳。我們還讓同學們關注英語角公眾號,由英語角“牽線搭橋”,將國內同學與外國同學進行配對,讓同學們可以自由與外國同學進行交流。
記者:
在英語學習和交流上,能否為學弟學妹們提出一些建議?張鵬程:
首先,我建議大家多參加英語活動,提升表達能力。我們的口語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表達能力,而非語音和語調。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鍛煉中,表達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其次,要對發(fā)音做進一步的打磨。多找機會與外國人聊天,有空可以看看英語劇。注意,一定要重復看、認真聽,才能更好地找到語音和語調的規(guī)律。最后,可以適當參加一些演講比賽,讓自己習慣在公共場合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記者:
除了英語,你在學習其他學科時,是否也有好的學習方法呢?張鵬程: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課前做好預習。預習數(shù)學和物理時,可以做一些基礎的練習題,來檢測一下自己的預習效果。而學習生物和化學時,最重要的就是將概念理清楚,只有把概念理清楚,才可能在富于變化的題目中游刃有余。除此之外,上課認真聽講也是至關重要的。我認為,上課時一定要緊跟老師的節(jié)奏,多與老師交流,有問題盡快解決。記者:
你對未來有何打算?張鵬程:
浙江大學制訂了“國際組織精英人才培養(yǎng)計劃”,我非常榮幸能夠加入這個計劃,也更加確信,外語學生會有充滿機遇的未來。如今,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攀升,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才活躍在國際組織的舞臺上。我希望通過四年的學習和鍛煉,自己也能夠成為一名“發(fā)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優(yōu)秀青年。張鵬程說,外語不僅僅是用來應付考試的,也不應該將其限制成一個工具,而應該將外語作為一個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創(chuàng)辦英語角,只是一個開始。放眼未來,張鵬程堅信,一定會有更多年輕人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知識鏈接:
浙江大學“國際組織精英人才培養(yǎng)計劃”,旨在為國際組織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和未來領導者,一年一期面向浙江大學本、碩、博及浙大校友招生。國際組織精英人才培養(yǎng),不僅能為學生成長成才、發(fā)揮才智拓寬國內國際兩個渠道,提供更高層次、更加開闊的大舞臺,也將提高人才培養(yǎng)國際化質量,更好、更直接地服務于國家戰(zhàn)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