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如何走出“化約思維”的困境
——鄭桂華《愛蓮說》教學設計評析

2019-06-05 03:18汲安慶
中學語文 2019年13期
關鍵詞:周敦頤愛蓮說牡丹

汲安慶

【教學目標】

1.感受文言的節(jié)奏之美,背誦全文。

2.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體會文言經(jīng)典之作的精致,如句式的整散、句序錯落、層次的豐富和文氣的縝密等。

3.感受君子對自我品性操守的堅守,體會潔身自好、崇尚獨立的人格。

[評 析] 三條教學目標,兩條關注形式之美,一條關注君子人格之美,體現(xiàn)了形意統(tǒng)一中突出“形”的思想傾向,很好地守住了語文體性。

精致,不僅指句式、句序等形式上的精致,也應指情思上的精致——愛蓮的情思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道出,非要先勾勒一下愛菊、愛牡丹的愛花流變史,再津津有味地談自己的愛蓮之由?愛蓮之由談罷即可結(jié)束,為什么又來介紹一下菊花、牡丹、蓮花的象征義,還順帶對三種愛花現(xiàn)象品頭論足一下?這種不厭其煩的類比、烘托,就是為了讓“自然蓮—君子蓮—我之蓮”的審美復合體,更精致、蘊藉地表現(xiàn)自我的情思。

之所以不純粹地說“思”,還要加上“情”,是因為《愛蓮說》含了先秦“游說”的影子,有“喻巧而理至”的特點,與韓愈《師說》撇開譬喻說理,直接切入思想病根的闡析比,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路數(shù)。

教者認為《愛蓮說》是表現(xiàn)堅守自我,崇尚獨立的君子品性,似乎是對比德傳統(tǒng)的一種回應??赏ㄓ^全文,周敦頤在強調(diào)君子品性的同時,更是為了突出我之品性——“予獨愛……”“同予者何人”就是不斷強化的標識。沒注意到這一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的擇定,則可能偏頗。

【教學過程】

活動一:朗讀中初步理解文意

1.讀文章,看看文章寫了點什么。不懂的字詞參看注釋或查閱字典解決。

朗讀活動安排: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部分學生朗讀片段或全文,全班齊讀課文(讀3-4遍)。

2.組織交流:文章寫了什么?有沒有不懂的字詞?提醒學生對注釋中的一些字詞要特別注意。

對文章大意,學生能大致講清楚即可,不必求全責備;也不強調(diào)概括的精練,這篇文章本就簡練得很。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重在排除閱讀障礙,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可愛者、蕃、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宜乎眾矣;三個“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隱逸者也、菊之愛。(教學過程中適當板書要點)

[評析]沒有華麗的導語,有的只是字詞理解——還提醒學生注意疑難字詞,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這種素樸的診斷與關懷更能為深入學習蓄勢。

只是,理解內(nèi)容的過程中,為什么讓學生自由讀之外,還安插部分學生片段或全文的朗讀?這是否會對學生的思維構(gòu)成一種干擾?倘若是發(fā)現(xiàn)學生讀錯字音、讀錯節(jié)奏,的確可以重讀該句或該片段,可為什么又來齊讀全文呢,還3-4遍?難道是整體把握內(nèi)容之后的齊讀?如是,為什么非要機械地齊讀3-4遍?讀1遍不行嗎?

朗讀須視具體問題而讀,或帶著要思考的問題去讀。讀也不一定非要出聲——對難度系數(shù)高的問題,默讀其實更為有效。如果是擔心公開課出現(xiàn)冷場,以讀壯聲勢,那更無必要。我們需要的是應勢而讀,應需而讀,應情而讀,這樣才會讀出效果,讀出水平。教者稱“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多次朗讀,一節(jié)課有二十幾遍”,但是“很少有學生自信地舉手示意自己能背誦”“總體上背誦情況不理想”①,或緣于此吧!

活動二:研讀中辨體,厘清主旨

1.文題《愛蓮說》中“說”,大家理解嗎?

視學情補充資料:①說:作者發(fā)表對某個問題的見解。②吳訥《文章辨體序說》:“說者,釋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薄凹词录蠢矶鵀橹f”。

2.題目是《愛蓮說》,作者要闡述的是“愛蓮”之道。文中哪句話有高度概括“蓮”的整體形象?

預設:“蓮,花之君子者也?!保ò鍟?/p>

3.齊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作業(yè)單。

序號 文句 蓮的特點 君子的品格1 出淤泥而不染 不會被污濁的環(huán)境浸染 潔身自好2 濯清漣而不妖 不會因環(huán)境的美好而不自持 潔身自好3 中通外直 花梗通達筆直 內(nèi)在通達,外在強直4 不蔓不枝 不旁逸斜出 單純、獨立5 香遠益清 給周圍有意義的影響有道德感召力6 亭亭凈植 潔凈與筆直挺立 潔凈、挺拔7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凜然不可侵犯 獨立

初一學生的概括、提煉等抽象思維能力有限,思考可能會囿于表面信息,對文章內(nèi)涵不能深入理解,而完成這項活動需要較高階的思維能力,所以,活動推進過程中,學生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應視情況而定,不必苛求。

引導學生概括時需要注意:

(1)作者的視點始終在“蓮”上,要主體突出。

(2)第一層不宜概括為“外界環(huán)境對蓮的影響”,而是 “蓮”這個主體如何對待不好或好的生長環(huán)境。即強調(diào)君子對自己道德操守的把持,追求獨立的人格。

4.小組合作任務推進:將這七句話分為幾個層次,并概括各層的要點。

要點參考:這段文字有三層意思。第一層(前兩句):寫蓮如何對待所處的生長環(huán)境(淤泥、清漣);第二層(第三到六句):寫蓮的物理性狀(結(jié)構(gòu)、外形、氣味);第三層(第七句):寫蓮與外界的關系(蓮對外界的影響,蓮讓外界如何對待它)。(教學過程中適當板書要點)

小組在班級交流時,引導學生思考這段話中語意的豐富、句式與語意的關聯(lián)等精妙之處。

在朗讀、品鑒中引導學生體會文言經(jīng)典作品的文氣。

學習推進問題:在這些語句中,哪一句有綜合、統(tǒng)領、概括的作用?

要點參考:

(1)應是末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句也可以看成第一段的中心句。

(2)如時間允許,還可以點一下:前兩句是對仗,后四句是四言句式,總結(jié)句是散句,并在反復朗讀中體會之,也為下面的背誦打好基礎。

(3)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慕君子。(板書)

[評 析] 本環(huán)節(jié)是設計的重點,觸及文體、主旨(象征內(nèi)涵)、結(jié)構(gòu)、句式與語意的關聯(lián),意在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感受文氣張本。

關注了“說”這一文體的共性——以己意解釋義理,但是對其個性(“喻巧而理至”)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為什么這么說?

教者不是關注了“蓮”的整體形象、具體形象,還有具體形象中滲透的君子品格,語意的豐富,句式與語意的關聯(lián)等精妙之處了嗎?尤其是表格的呈示,將作者情思的表現(xiàn)層次 “生長環(huán)境—物理性狀—蓮與外界的影響”,還有蓮與君子品格一一對應的象征內(nèi)涵都揭示了嗎?

這種揭示固然也能逼近文本的篇性,但還未觸及核心。比如,寫蓮的物理性狀,教者認為是從結(jié)構(gòu)、外形、氣味三個層面描寫的,但是周敦頤寫蓮的形狀明顯重復了三次(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尤其是對“亭亭凈植”的描寫,是在寫味道(香遠益清)后再次強調(diào)的,為什么不按“結(jié)構(gòu)—外形—氣味”這種很中正的次序來描寫,非要按另類次序?qū)?,且押的是“zhi”這一仄聲韻?

還有,寫蓮的生長環(huán)境,突出的是“如何對待所處的生長環(huán)境”,但是這種句式上的“對仗”,內(nèi)容上的互文,是否只是在強調(diào)潔身自好的自我把持力?兩種能力是否毫無區(qū)分度?“濯清漣而不妖”對人性的把持力是否要求更高?孫紹振說:“‘清’的對立面應當是‘濁’,和‘不妖’并不構(gòu)成明顯的對立。正是因為缺乏對立,所以就不能構(gòu)成哲理”②,你們認同嗎?

總之,只有向篇性的更深處漫溯,才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悟作者的言語表現(xiàn)智慧。

活動三:梳理結(jié)構(gòu),感受文氣的縝密

(順序與文氣、句式與文氣、詞語與文氣)

1.再讀課文。如有可能可以請少數(shù)學生嘗試背誦課文。

2.感受文氣。作者愛蓮,與他不同的有愛菊與愛牡丹,文章前后兩段三次都寫到這個內(nèi)容,最后一次的順序有變化,可否用相同的順序?可以獨立思考,或者小組討論。

第一段的順序:①晉—陶淵明—菊;②李唐以來—眾人—牡丹;③李唐以來—周敦頤—蓮。

第二段第1次的順序:①菊——花之隱逸者也;②牡丹——花之富貴者也;③蓮——花之君子者也。第2次的順序:①菊—陶淵明—鮮有聞;②蓮—周敦頤—同予者何人;③牡丹—眾人—宜乎眾矣。

要點提示:

第一段,陳述幾種對花的不同喜好是以時間為序的,緊承第一句話“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這里說的是,花本身都可愛。

第二段,開頭一組句子的順序(即第一次)與第一段順序一致,好的文章,前后意脈一定緊密相連,不會有跳脫、斷裂之感。

第二次的順序有變化,讀者可以從多方面思考。第一,作者將“牡丹之愛”置于文末,作為收束全文的一句,彰顯作者對“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這一現(xiàn)象的感慨;第二,陶淵明的菊之愛和周敦頤的蓮之愛,似乎都鮮有其他人的共鳴,在大類上是相同的,前后放在一起體現(xiàn)出作者理性的思考;第三,陶淵明的菊之愛,是隱逸者出世的態(tài)度,周敦頤和同時代的眾人都是入世的態(tài)度,同時代、同樣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使得周敦頤與眾人的對比也就更加鮮明,周敦頤這樣的君子如同蓮一樣,只能采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式的潔身自好的處世態(tài)度了。

[評 析] 本環(huán)節(jié)是設計中的難點,也是亮點。說難點,是因為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上以文氣作為教學切入點或重點的案例非常少;說亮點,是惟其難,教者卻用力探究了,而且從順序、句式、詞語三個角度來把握,使羚羊掛角的文氣竟然有了一定的“可感性”,沒有淵深的學養(yǎng),纖敏的審美觸角,很難做到這一點——盡管教者對句式與文氣、詞語與文氣關系的闡釋語焉不詳。

不妨考察一下教者對順序與文氣關系的分析,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點:

1.第一次談愛花用的時間順序(晉—唐—宋),是為了承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第一、二次談愛花或話花的象征義順序一樣,是保證了“意脈相連,不會有跳脫、斷裂之感”;

3.第三次談愛花,將菊之愛與蓮之愛并列,是因為兩者“似乎都鮮有其他人的共鳴”;將蓮之愛與牡丹之愛都放在后面,是因為都意味著“入世態(tài)度”,與菊之愛象征的“出世”態(tài)度判然有別。將牡丹之愛放在最后,是為了彰顯“作者對牡丹之愛現(xiàn)象的感慨”。

這樣的解釋當然具有說服力。但是,教者并未解釋:第三次與前兩次的表達順序不一,為什么就不會造成語意的跳脫,斷裂?關于這一點,夏丏尊先生曾經(jīng)有過精彩的論述:“于同調(diào)子中故意求變化……使同中有異,反足以助長波瀾,叫文氣更能生動。句調(diào)平板的文章,念誦起來等于宣卷,反足減損義氣。”③也就是說,在相同的句調(diào)中略施變化,可以產(chǎn)生更強的表現(xiàn)張力,使文氣更加強勁。如何使文氣更加強勁、旺盛,夏丏尊還提到了“以一詞句統(tǒng)率多詞句”“多用接續(xù)詞”的智慧。

落實到本文的教學,完全可以聚焦“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這一樞紐句,抓住“獨”“甚”“獨”“鮮”“何”“眾”這些語意上或接續(xù)或呼應的詞,讓學生按“自然蓮—君子蓮—我之蓮”的審美進階順序,不斷入情入理地朗讀,這樣學生或許更能感受文章旺盛而流暢的文氣。

活動四:回顧與反思

1.反復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個別同學讀,個別學生嘗試背誦課文,全班齊讀。(齊讀放在回顧總結(jié)活動之后布置作業(yè)前)

2.回顧這節(jié)課的學習。

①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蓮花的特點。

②用一句話概括作者愛蓮的理由。

③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愛蓮說》這篇文章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

3.課后作業(yè)。

必做任務:誦讀課文多遍,背誦課文。

選做任務:

(1)課后自讀《陋室銘》,比較劉禹錫與周敦頤對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哪個對你更有啟發(fā)?

(2)教參對“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段話的分析如下:

從“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凈植”幾句,在描寫中滲透對蓮的無限贊美之情,突出了蓮的潔凈、單純、雅致,語言精練而一氣呵成。最后一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則高度概括了蓮的氣質(zhì)與品格。

你認同哪些分析?哪些分析你覺得不夠清晰不夠全面?

[評 析] 注重朗讀,須以高品質(zhì)的理解、體悟為基礎。否則,讀再多遍都是徒然。

三個“回顧題”提得還不夠精練:①蓮花的特點,教者總結(jié)了7個,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如何總結(jié)?②文章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設計中呈現(xiàn)的僅是從順序與文氣關系的角度談的,比較復雜,并未上升到前后呼應、一唱三嘆、相同中有錯綜的高度,學生很可能被問蒙。

作業(yè)設計,群文閱讀的思想,批判性思考的意識都孕育其中,且敦促學生自我思想的出場,有化知成智的教學思量,值得稱許。

[總 評]

鄭桂華老師是語文界的著名學者,杰出的教學能手。她對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nèi)容的擇定,教學活動的設計,有著近乎天然的精準、靈動與獨到。

但是本則教學設計,依然存在著“化約思維”羈絆所帶來的拘謹與被動。

一、化約思維的兩種表現(xiàn)

化約思維,簡言之就是化復雜為簡單的思維。它受西方化約論(Reductionism)的影響,認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每一種現(xiàn)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級、更基本現(xiàn)象的集合體或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級運動形式的規(guī)律代替高級運動形式的規(guī)律。其理念主要根源于一元論哲學(monism),認為萬物均可通過分割成部分的途徑了解其本質(zhì),缺少整體、聯(lián)系、發(fā)展、細密的溯源性分析,有明顯的重事實輕事理的實利主義傾向。

鄭老師的教學設計在體性堅守(于形意統(tǒng)一中突出“形”)、類性辨識(關注“說”的文體特征)、篇性開掘(關注到節(jié)奏之美,句式、句序、文氣等形成的精致之美)等方面均顯示了與眾不同的追因究理傾向——單覺得這篇文章好是不夠的,還必須知道好在哪里?有哪些關鍵點是學生應該學習又是能夠?qū)W習的……大多數(shù)教學案例主要的學習內(nèi)容有:讀(或誦讀)課文,解字詞,明內(nèi)容,定主旨,析手法(托物言志),也有拓展到“蓮”這一文化意象的。這些教學內(nèi)容似乎是很多文言文、現(xiàn)代文都可以教的,《愛蓮說》獨有的特點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來……④向細處、深處、獨特處挖掘的思維品質(zhì)觸之可及。尤其是將文氣縝密的感悟確定為教學重點,以帶動其他教學目標完成,更顯匠心獨具。

但是化約思維的影子還在,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是文本解讀,未能聚焦?jié)撛诘拿?,進行更深入,更細密,更本質(zhì)的探究與分析。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皆象征了君子“潔身自好”的品格,這是矚目了共性,是否還有差別?鄭老師其實也注意到了差別:不被污濁的環(huán)境浸染與不因環(huán)境美好而難以自持。那么,這兩種品質(zhì)是并列關系,還是遞進關系?為什么?從這兩種形象的描寫中,除了可以解讀出傳統(tǒng)的比德內(nèi)涵,還能發(fā)現(xiàn)別的內(nèi)容嗎,比如“允執(zhí)厥中”的中庸之道?為什么只將這兩種形象的描寫定位為象征“君子的品格”,而非周敦頤“自我的人格堅守與追求”?

對愛菊、愛蓮、愛牡丹三種傾向的敘述與評價,鄭老師抓的是語序這個切入點,作出了如下解讀:第一次的順序是“愛菊—愛牡丹—愛蓮”,以時間為序,緊承“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第二次的順序是 “菊象征—牡丹象征—蓮象征”,與第一次一致,因此前后意脈“緊密相連,不會有跳脫、斷裂之感”;第三次是“菊之愛—蓮之愛—牡丹之愛”的順序,將牡丹之愛置于文末,是用來“收束全文”,彰顯對“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這一現(xiàn)象的感慨。鄭老師這樣解讀,主要是為了證明《愛蓮說》文氣的縝密,文言經(jīng)典之作的精致。

意思緊承,意脈相連固然能體現(xiàn)文氣的縝密,但是第三次的慨嘆明顯與前兩次的表達順序不一,為什么也能體現(xiàn)文氣縝密?鄭老師并未正面回應,而是避重就輕地談起了“收束全文”“感嘆”這樣似是而非的話,導致追因究理的力道立刻中斷,這不正是化約思維的粗糙嗎?其實,即使鄭老師對文氣縝密的分析再有力,再嚴謹,也還是不夠的,因為她將文氣流暢、旺盛、勁道的特點不知不覺忽略了,而這也是化約思維不夠整體性的表現(xiàn)。

鄭老師說的“精致”,不僅指形式的精致——如文氣的縝密,也指情思的精致——認為寫蓮的物理性狀,是從結(jié)構(gòu)、外形、氣味三個層面描寫的,寫君子品格,她是從蓮花的七個特征加以解讀的,但是“自然蓮—君子蓮—我之蓮”這一隱在的審美復合體,她始終沒有看到,這同樣是缺少整體的互文性觀照所致。

二是教學設計,亦未能更深入、細致、全面、辯證地分析與運籌。雖然理解字詞、把握內(nèi)容、厘清主旨、弄明文體都在為感受文氣張本,但是內(nèi)容、主旨的表現(xiàn)與文氣存在怎樣的關聯(lián),怎樣引導學生深切感悟,鄭老師并未密切關照到。她明確提到要從順序、句式、詞語感受文氣,但是設計中對后兩者并未具體說明。教學目標中提到的 “感受文言節(jié)奏之美”,設計中并未凸顯;最后的復習問題,與教學內(nèi)容的契合度也不是很高。

至于朗讀,達二十幾遍仍會背者寥寥,到底是出了什么問題?熟讀成誦的過程中,該如何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應勢、應需、應情地引領,以縮短背誦成本,鄭老師似也未嚴密地思忖過。只找外部原因——學生課前未背誦,對“臨時性”課背誦熱情不高,難以令人信服。

二、化約思維的成因溯源

著名語文專家都受到化約思維的困擾,遑論普通語文教師。

那么,這種共性的化約思維究竟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傳統(tǒng)的思維慣性肯定逃不了干系。有學者指出:“古代中國人并不是很善于推究現(xiàn)象之下的深層道理,也并不是非常習慣于用細致的純粹的邏輯進行分析……以漢族為主的中國人,思維特征之一是經(jīng)?!s’,二是多用‘譬喻’或‘象征’‘暗示’,三是思路不是‘邏輯’或‘推理’而常常是‘體驗’和‘類推’?!雹菘鬃硬辉缸肪渴聦嵄澈蟮睦?,更愿意將注意力轉(zhuǎn)向社會道德領域和倫理領域就是鮮明的例證。至于當下語文教師,文本解讀淺嘗輒止,教學設計靠套路滑行,不質(zhì)疑、不分析,省略過程,一步得出結(jié)論,更是將化約思維推向了極致。從這個角度說,鄭老師的設計想挖掘出《愛蓮說》獨特之好,并為之進行一系列的努力,說明對化約思維慣性已經(jīng)有了高度警覺,只是無法徹底擺脫。

其次,西方學說的浸淫。如好課標準的同質(zhì)化——對任何課都統(tǒng)一標準,沒有學科種差的區(qū)分度;教學模式的統(tǒng)一化與泛濫化——如夸美紐斯的“感知—記憶—理解—判斷”,赫爾巴特的“明了—聯(lián)合—系統(tǒng)—方法”,萊茵的“預備—提示—聯(lián)合—總結(jié)—應用”,杜威的“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占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假設”,一旦“借鑒”,永不變通。當下的“揭題—作者及背景介紹—字詞檢查—問題探討—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何嘗不是外國模式的中國化?標準化、模式化固然能揭示學習的某些規(guī)律,也便于操作,但對學科、內(nèi)容、學生特殊性的漠視,豈不加劇化約思維的流行?鄭老師力避眾多教學設計窠臼,教學中努力尋找學生的 “最近發(fā)展區(qū)”,可以一窺西方學說的積極影響,但在完成作業(yè)單時,僅關注蓮特點與君子品格的比附關系,分明又帶了西方形式主義的化約色彩。

再次,語文名家名師理念的影響。每個人都生活在關系之中,不受他人,尤其是名家名師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加審視地全盤吸納,依然會陷入化約。鄭老師對所占有的文獻是有審視和甄別的,但是對詹丹老師研究成果《理性之愛的展開方式——重讀周敦頤〈愛蓮說〉》的“完全”移植,則走向了另一種化約——《愛蓮說》都是在表達“理性之愛”?文氣“縝密”的展開方式立得住腳嗎?其實,其他老師的研究也并非乏善可陳。比如“托物言志”就完全可以引入教學,只是要進一步深思:周敦頤是如何個性化地“托物”的?所言之“志”又有何特色?

當然,造成鄭老師本則教學設計中的思維化約,與其高壓力的心理狀態(tài)恐怕也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要在第六屆“圣陶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中展示,壓力可想而知!鄭老師坦承:剛開始備課時,對確定目標、設計活動都覺得“有些棘手”,對選擇哪些關鍵知識點進行教學,也不能一下子“梳理清楚”。這絕不是鄭老師的真實水平,而是高壓力、高焦慮狀態(tài)下打折了的思維水平,典型“葉克斯-道森定律”的再現(xiàn)。

三、走出化約思維的困境

故,保持平常心去追求教學的極致之美何其重要。

有專家考證:金字塔不是奴隸建造,而是自由民。因為只有自由民才會有閑心、閑情。如果處在被欺壓,被威脅的焦慮、恐懼狀態(tài),是造不出那么精細、宏偉的建筑的。設計、教學、研究,何嘗不是如此?一旦涉及太多的名譽、實利等考量,內(nèi)外界的壓力交相擠壓,想出精品,真的很難。鄭老師教后反思,得出一個結(jié)論:文言文的教學,關鍵還是老師的學養(yǎng)。而學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高遠的志向、寧靜的心態(tài)、篤定的意志、堅韌的堅持須臾不可分離。在心急、心焦、心懼的狀態(tài)下想積淀好學養(yǎng),無異于癡人說夢。

其次,應該養(yǎng)成探究知識背后原因的自覺。掌握知識是實,探究背后的原因是虛,虛實相生,才會規(guī)避思維的化約——簡單化、片面化、靜止化。比如,單研究語文閱讀教什么或怎么教是不行的,還必須關注為何教?即使是研究教什么,也要追問為什么要教這些內(nèi)容。拿《愛蓮說》的教學來說,我們不僅要追問作者為什么愛蓮,愛蓮的什么,還要追問愛得如何,如何評價他的愛?這樣,文本的篇性才會躍出紙面。

不是講周敦頤的愛帶有“允執(zhí)厥中”的特色嗎?但是追問下去也不盡然?!皭劬铡獝凵彙獝勰档ぁ钡木湫蛘娴氖恰爸杏埂背尸F(xiàn)嗎?寫蓮的外形,為何變相重復,且押了“zhi”這一仄聲韻?菊之愛,真的是陶后鮮有聞嗎?且不說周敦頤去世十七年后誕生的著名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單就周生前便有很多詠菊詩流行,如“還持今歲色,復結(jié)后年芳?!保ɡ钍烂瘛顿x得殘菊》)“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保ǘ鸥Α对瓢簿湃铡罚安皇腔ㄖ衅珢劬?,此花開盡更無花?!保ㄔ 毒栈ā罚档と绱?,為何聽而不聞?

你含蓄地諷刺牡丹的富貴,世人的庸俗,且有針砭現(xiàn)實之意——批判當時“追逐富貴功名的世俗價值觀念”,對因封建官場的權(quán)力斗爭愈演愈烈,導致“許多儒家士子一踏入其中,就常常失去倫理道德”的不良流習也有所批判,可是同樣剛直不阿,才識卓犖的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卻對牡丹盛情歌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闭嬲膰煜悖F族氣派,你周敦頤為什么要抹黑它呢?

通過這樣的追問,文本中潛隱的極化情感,作者的破體寫作,自得、自傲、自守的人格形象便會漸趨豐滿、立體、生動起來。

另外,還應注意不斷厘清知識之間的關系。如果說追問知識背后的原因,是培養(yǎng)思維的深度與高度的話,那么不斷厘清知識之間的關系則是磨礪思維的廣度和厚度。落實到本篇設計中,不僅要關注目標中提到的節(jié)奏之美、精致之美、君子品格之間宏觀上的關系,還要關注諸如文氣縝密、流暢、強勁之間的微觀關系,各種體現(xiàn)篇性的潛在矛盾間的關系。至于本篇與同類文體作品(如《馬說》《師說》《說虎》)的關系,更應在群文閱讀的視野中加以密切關注。

猜你喜歡
周敦頤愛蓮說牡丹
愛蓮說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頤
“三不夠”牡丹節(jié)
賞牡丹
周敦頤賞蓮圖
愛蓮說
南國牡丹
精琢多姿 盛世傳承
綠牡丹
紹興市上虞區(qū)夏丏尊小學
绵竹市| 临邑县| 玉树县| 西藏| 志丹县| 鄄城县| 黑山县| 石阡县| 高碑店市| 北辰区| 进贤县| 乐业县| 屯门区| 新闻| 新河县| 石家庄市| 盱眙县| 鹰潭市| 饶河县| 徐州市| 慈溪市| 文安县| 新民市| 荃湾区| 潼关县| 宁都县| 高碑店市| 喜德县| 东山县| 芦山县| 姜堰市| 云南省| 会昌县| 安塞县| 邓州市| 宝鸡市| 化隆| 灵台县| 石泉县| 隆安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