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妍,楊靜慧,喬博超,王 葳,劉艷軍,王英超
(天津農學院 園藝園林學院,天津 300384)
我國棗樹面積較大,年產量高[1]。棗樹具有抗性強、早果豐產、易于管理的特點。冬棗果皮薄、肉脆、汁液甘甜、營養(yǎng)豐富,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2-3]。但目前冬棗品種雜、品質差異大、品種退化嚴重,篩選優(yōu)良品種和進行品種復壯十分必要。冬棗育種進程相對滯后,種質創(chuàng)新力度不夠,優(yōu)良品種更新較為緩慢,迄今為止選育的新品種較少[4]。選種(如這種方式在陜西省林科院選育的閻良相棗[5])、芽變選種(如王忠堂等選出的魯棗2號[6]),在棗樹品種選育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雜交育種、倍性育種方式還存在許多阻礙,篩選變異植株是一種較好的選育方式。對獲得的優(yōu)良單株進行各項指標的鑒定,可以為棗樹選育優(yōu)良品種提供依據。棗樹枝條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等是不同品種植株越冬性的鑒定指標,反映著植株冬季抵御寒冷和抽條的能力[7],可作為選育優(yōu)良品種的指標依據。研究變異植株的土壤條件和植株情況,有助于篩選出優(yōu)良的冬棗變異類型。
2017年冬季對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大港地區(qū)小王莊鎮(zhèn)大港國營苗圃場棗園進行了排查,篩選出1株優(yōu)良變異單株。該植株具有生長旺盛、產量高、風味好等優(yōu)點。變異株園地實施常規(guī)管理,土壤較為黏重,有不同程度的鹽堿化。
試驗選擇變異株附近667 m2地塊5株正常生長棗樹為對照,采集變異株和對照株外圍中部1 a 生枝條進行枝條貯藏營養(yǎng)分析。其中,枝條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考馬斯亮藍染色法測定[8],可溶性糖含量用蒽酮試劑法測定[9],淀粉含量用酸水解法測定[10],土壤pH值用pH 計測量,土壤容重用環(huán)刀法測定。每個處理重復3次。
圖1顯示,對照株和變異株土壤pH值在8.3~8.7,兩者差異不顯著。
圖1 冬棗變異株土壤與對照株冬棗土壤pH值比較
圖2顯示,對照株和變異株土壤容重為0.6~1 g·cm-3,兩者差異不顯著。
圖2 冬棗變異株土壤與對照株土壤容重比較
圖3顯示,對照株和變異株土壤全鹽量為0.53~0.56 ms·cm-1,兩者差異不顯著。
圖3 冬棗變異株土壤與對照株土壤全鹽量比較
圖4顯示,對照株和變異株的枝條可溶性蛋白含量差異顯著。其中,對照株的含量為0.11 mg·g-1,變異株為0.18 mg·g-1。變異株枝條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對照株高36%。
圖4 冬棗變異株枝條與對照株枝條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較
圖5顯示,對照株和變異株的枝條可溶性糖含量差異顯著。其中,對照株的含量為0.13 mg·g-1,變異株為0.21 mg·g-1,變異株枝條可溶性糖含量比對照株高61.5%。
圖5 冬棗變異株枝條與對照株枝條可溶性糖含量比較
圖6顯示,對照株和變異株枝條淀粉含量差異顯著。其中,對照株的含量為0.21 mg·g-1,變異株為0.29 mg·g-1,變異株枝條淀粉含量比對照株高38.1%。
圖6 冬棗變異株枝條與對照株枝條淀粉含量比較
試驗顯示,對照株和變異株園地管理方法一致,土壤酸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總鹽量無差異,說明變異株枝條貯藏營養(yǎng)含量高可能是其遺傳性變異,而這一遺傳變異是其突變體的主要特征之一[11]。通過冬季1 a 生枝條貯藏營養(yǎng)分析,發(fā)現變異株枝條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對照株36%以上,說明變異株營養(yǎng)狀態(tài)較好,貯藏的營養(yǎng)多,抗寒性強,越冬性好,有利于來年萌芽、開花和結實。
以上初步分析了變異株的枝條貯藏營養(yǎng)狀況,要進一步確定其變異特性,還要分析其遺傳差異,分析其染色體行為和DNA的差異,分析其產量、結果習性和品質,為深入研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