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彩娥
摘 ? ?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思政學科的應有之義。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應善于講好故事,用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人情溫度的故事,構筑感召學生、激勵學生、發(fā)展學生的“素養(yǎng)”課堂,引發(fā)深度學習,生成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政治高度;思想深度;人情溫度;素養(yǎng)課堂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故事,“素養(yǎng)”的課堂需要精彩的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守正創(chuàng)新,要堅持“八個相統(tǒng)一”。對標習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tǒng)一”,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讓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離不開灌輸,但“灌輸”不是“填鴨式”教學,而是要會講故事。思政課教師要把故事講出質量、講出水平,用入耳入心的故事講清道理、論證學科、唱響中國,把“想講”和“想聽”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統(tǒng)一起來,用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人情溫度的故事,構筑感召學生、激勵學生、發(fā)展學生的“素養(yǎng)”課堂,引發(fā)學生深度學習,生成學生核心素養(yǎng)。筆者結合觀摩案例,探索以故事為載體構筑“素養(yǎng)”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用有政治高度的故事構筑感召學生的“素養(yǎng)”課堂
教師用有政治高度的故事敘述課程,就是要引導學生認可和接受當代中國的道路選擇、理論發(fā)展和制度安排,使學生逐步增強對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樹立強烈的愛國情懷、國家意識和公民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案例1】綜合探究課:“方向決定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
高老師選擇了安徽小崗村這一具有歷史性、標志性的地方,通過講述“小山村大巨變”的故事,透視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fā)展,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引導學生感悟時代背景、現(xiàn)實價值和歷史意義。整個故事設計成三個篇章:按“紅手印”——戶戶包田,解決溫飽;按“紅手印”——人人參股,奔向小康;按“紅手印”——代代傳承,砥礪前行。用三個“紅手印”串聯(lián)起小崗故事、小崗道路和小崗夢想。整節(jié)課前后呼應,由知到行,拓展升華。
【教學策略】
1.故事應凸顯觀點。觀點,即支撐課程目標的基本觀點,既包括學科事實、術語、概念和原理等“顯性”觀點,又包括學科方法、學科思想、學科精神等“隱性”觀點。用觀點來統(tǒng)整故事元素、統(tǒng)籌故事資源,使其既具有把握課程內容要求的思路,又具有理解課程邏輯框架的思路。高老師設置議題“新農村建設中,土地是‘分好還是‘合好”,讓學生探討小崗村從“大包干”到“土地流轉”再發(fā)展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必然性。高老師對故事的設置也契合了課程的邏輯體系——方向不變即“社會主義性質不變”,決定了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決定了命運即由“解決溫飽生活”到“奔向小康生活”到“追求美好生活”,有效地呼應了本課的主題“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學生在凸顯觀點的故事情境中豁然貫通,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與信念。
2.故事應關注進程。進程,即達成課程觀點的基本序列,用承載觀點的故事來組織相關的活動,通過故事設計使學生經歷特定的學習過程,在全新的課堂生態(tài)中深度學習。讓課程以故事為主線在預設有序的軌道上運行,讓學生有親力親為的思維活動和操作體驗,這是成就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高老師圍繞“小崗村”這個鮮活的教學資源,帶領學生親自到小崗村進行實地研學,先后采訪一些歷史見證人,并將師生的所見所感所悟制作成真實的視頻情境。教師在教學中注入現(xiàn)實生活的內容和活水,引導學生在討論交鋒中分辨是非,在矛盾沖突中作出價值選擇,從而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
二、用有思想深度的故事構筑激勵學生的“素養(yǎng)”課堂
有思想深度的故事蘊藏的生命價值,能更好潤澤學生生命,激發(fā)學生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和智慧行動,激勵學生立足于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正在發(fā)生的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樹立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
【案例2】“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這節(jié)課,張老師攜學生走進常州博物館,策劃和籌備了一場名為“鑒往知來:人類社會發(fā)展歷程”專題展,向聽課教師講述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故事。故事導入:播放詩經《伐檀》朗誦視頻,在漢風民樂中徐徐拉開故事的序幕。故事情境一:“從石器鋤耕到青銅稼穡”。在博物館一樓臨時展覽廳,學生擺放展品。要求學生將展品分別放到“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兩個展臺。學生根據(jù)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生產力特點(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奴隸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發(fā)展),準確地把展品擺放到相應的展臺。故事情境二:“從患難與共到不狩不獵”。展廳展臺有一個視頻播放區(qū),請學生判斷前期準備的兩個視頻素材能否完整地反映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通過合作探究,學生理解了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是共同占有、平等互助和平均分配勞動產品,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是私有制、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奴隸主占有勞動產品)。故事情境三:“從茹毛飲血到彼君子兮”。為了讓參觀者了解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需要招聘學生講解員。請各小組任選一個國寶(甲骨文和淹城)并撰寫解說詞。學生描述了文字對傳承文明的重要價值,對淹城的地理布局等進行詳細展示,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故事結尾(PPT呈現(xiàn)):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今天我們?yōu)槭裁匆邉澓突I備這場展覽,來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呢?“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tǒng)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fā)展歷史規(guī)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睆牧暱倳涍@段話中我們可以得到答案。
【教學策略】
1.故事情境為知識提供生成依托。思想政治的學科知識包含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多學科領域,它們產生于不同的社會生活領域,是對社會實踐活動中所獲經驗的總結升華。學科知識作為間接經驗向學生傳遞時需要創(chuàng)設學科知識的生成環(huán)境,引領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因何而生、向何而去”的創(chuàng)生歷程,啟發(fā)引導學生經歷思維過程,感受思維力量,體驗思維快樂。張老師通過故事情境為學生建構豐富而有深度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在原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新知識”。案例中,教師讓學生布置展臺鑒賞兩件展品,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概括出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生產力特點。鑒別兩個視頻素材則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得出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體驗走向知識,實現(xiàn)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和“轉化”,知識自然而然“生發(fā)而成”。
2.故事情境為行為提供表現(xiàn)平臺?!八枷胝螌W科核心素養(yǎng)就是看學生能否運用學科內容應對各種復雜社會生活情境的問題和挑戰(zhàn)”[1],而這些行為表現(xiàn)需要在特定的故事情境中方能展現(xiàn)。案例中,張老師設置了“招聘學生講解員”環(huán)節(jié),為甲骨文和常州淹城撰寫解說詞。學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梢?,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fā)展,使理論觀點與行為體驗有機結合,讓學生在主動學習、澄清概念、深化認識的行為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定力,在實踐創(chuàng)新中增長才干。
三、用有人情溫度的故事構筑發(fā)展學生的“素養(yǎng)”課堂
有人情溫度的故事可以驅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達成深層的心靈反應與心理默契,形成“心靈敏感”,這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現(xiàn)代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案例3】“偉大的改革開放”
這節(jié)課,陳老師引導學生從“深圳小志一家變遷”的故事看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第一篇:爺爺?shù)钠D難時代(20世紀70年代);第二篇:爸爸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20世紀90年代);第三篇:小志的美好生活。通過講述爺爺和爸爸的故事,師生回顧了改革開放的主要進程,了解了改革開放讓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也讓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小志的故事發(fā)生在他和媽媽之間,小志留學歸國準備到華為應聘,媽媽卻持反對意見,教師請學生試著說服小志媽媽。在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紛紛提出有代表性有說服力的觀點,從中也更堅定了堅持改革開放的信心,意識到“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教師精心設計了三代人的故事,用三代人走過的路折射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這條路是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教學策略】
1.故事設計要立足學生立場。有溫度的故事,引領學生走進熟悉的生活世界,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學生的探索熱情。案例中,陳老師設計的“深圳小志一家的故事”真實感人,牢牢抓住“改革開放四十年”這個熱點,把中國夢和個人夢結合起來,化“旁觀”為“親歷”,化抽象為具體,浸潤和滲透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陳老師設置了“小志與其母親對職業(yè)選擇的沖突”這一故事情境,讓學生站在同齡人小志的立場說服母親。這樣的故事設計連接了社會生活的地氣、承接了知識的理論之氣,使課程變得充實而精彩。學生用心去參與、敢于去嘗試、樂于去展示,享受到生命的充實和快樂。
2.故事設計要體現(xiàn)整體理念。陳老師在開放動態(tài)的系統(tǒng)中整合多方面的故事資源,包括圖片、視頻、實物、人物等。同時,充分地分析學情,看到知識的價值和知識點內在的關聯(lián),在整體理念引領下運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引領。案例中,學生的討論、思考和展示,都在“深圳小志一家變遷”這一“故事線”和“我國改革開放發(fā)展歷程”這一“知識線”的有機貫穿下,有序、恰當?shù)亟y(tǒng)籌安排在應有的位置和環(huán)節(jié)上??梢?,教師在理論邏輯和生活邏輯的統(tǒng)一中整合故事資源,創(chuàng)設富有人情溫度的故事,可以幫助學生內化學科知識,豐富情感體驗,喚醒生命自覺。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為思政課教師,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僅自己要講好故事,還要讓學生講好故事,講好時代的故事,講好中國的故事,使思政課教學呈現(xiàn)出鮮活的時代性、豐富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發(fā)揮思政課特有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