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娟
【摘 要】長期以來,在農村中學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片面重視知識傳授與智力開發(fā),輕視情感、意志與個性品質培養(yǎng)等方面的心理教育,造成了學校教育的缺失。語文新課程標準堅持三個維度共存,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注重共存交融?!扒楦薪虒W”也就被歷史推上了現代教學改革的舞臺。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積極作用
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這是作為老師對學生進行教育所應實施的真正的教學。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語文學科人文性極強的特點,進行情感教學?,F以課文《蘆花蕩》為例,闡述幾點拙見。
一、移情感悟,先入為主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比朔遣菽?,孰能無情?情感教育是構建學生健康人格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挖掘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移情感悟是一個重要方法。
(一)設置情境,體會情感
心理學指出,在外界的刺激下,一個人的情緒和情感產生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反應,叫做情緒共鳴。當我們欣賞藝術作品或閱讀文學作品時,或怦然心動,或潸然淚下,這就是情緒共鳴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情境,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情境氣氛的感染,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如何設置情境?有生活顯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感染情境、圖畫再現情境、扮演體會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都是為了心境生情,以情生情。在教學《蘆花蕩》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制作具有詩情畫意的動漫畫面,創(chuàng)設“月光如水”的音樂氛圍,把學生的情緒感官全方位、多角度的調動起來,使學生感受到詩情畫意中隱含著的濃烈的戰(zhàn)爭的殘酷性,為下文的體驗情感作鋪墊。
(二)放飛學生的思維,注重感悟體驗
在教學中,對于教材所表現出的美,學生往往能夠自發(fā)地、樸素地進行感性的體驗。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注重引導其感悟體驗,讓學生就整篇文章深入思考有關問題,探求其中的異同,體味個中的妙處;力圖想深想透,達到真正理解,進而提升思維品質,提高認識水平,形成語文能力。一個好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情感表現性的整體把握,放手讓學生感悟、探究,利用作品本身的魅力對學生感染熏陶,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鑒賞力。在《蘆花蕩》中,教師可讓學生自行閱讀感知文章,讓學生隨手記下自己閱讀時產生的思想火花、內心感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相信學生的思維必將大為開闊,閱讀理解的基點也就百花紛呈了。
(三)抓住沖突,把握情感
情感理解包含了一個過程:領悟、感受、傳遞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是對字面表層的理解,是基礎;而感受是融進了人的主觀情感與人生體驗,賦予了文字一些新的內涵,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來建構或重構作品的意義世界。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打動感染學生。在《蘆花蕩》中,老頭子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這次女孩子受了傷,他就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一切沖突矛盾都由“過于”兩字引起。通過抓住描寫人物內心沖突的有關語句,學生就能更好的解讀作品深層次的內涵,正確理解“過于”兩字,體會老頭子那種要臉面,對自己要求之嚴,近于苛刻,偶有過失,他就痛苦得萬箭穿心,愧疚得無地自容的心理,從而產生對真善美的肯定,這樣就能領悟作家的創(chuàng)作旨趣和思想傾向,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二、抓住點撥時機,因勢利導
有了感悟,還要對學生進行點撥,使學生茅塞頓開,使其在思想能力方面能登堂入室。點,是點石成金;撥,是撥云見日。點石成金需要好功夫,撥云見日要抓住好時機。既要求教師有能夠點撥的內力,又要有抓住時機的慧眼。
(一)抓住契機,撥云見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心態(tài)的變化,通過捕捉學生瞬間的微笑、點頭、皺眉、嘆息等行為表現,及時準確的了解學生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抓住點撥的最佳時機——即講在疑難處,講在精彩處,講在最需要講之處——圍繞主旨,抓住課文主要語句,挖深挖透,挖出語言魅力,挖出作品蘊涵的深層意義,從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蘆花蕩》中,整篇文章的難點、文眼就在“過于自信和自尊”中的“過于”兩字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說明“過于”的有關語句以及老頭子的自責等相關內容,由點及面,老英雄的思想性格就躍然紙上,文章的主旨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細讀文本,理解情感
有些教材內容主要在于反映客觀事實,并不帶明顯的情感色彩,但在反映客觀事實的過程中,仍會使人感受到其中隱含的情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的隱性情感因素。還是在《蘆花蕩》里,文章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還讓我們看到了英雄少年的風貌,讓我們想到葦塘里堅持抗戰(zhàn)的隊伍。這只有通過細讀文本,領悟“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敵人犯了愁”“眼前的環(huán)境好像是一個夢……找隊伍去呀,找到隊伍就好了”等語句才能體會理解到。以及文中的多次景物描寫,如:“北斗”既是實在的景物,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暗喻:黨的光輝的指引。這樣,通過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就能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融合——在白洋淀的美麗風光中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捍衛(wèi)國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文中老頭子能夠堅持抗戰(zhàn)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畏艱險,豪邁樂觀的英雄性格,讓學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三、課內外結合,創(chuàng)設大語文環(huán)境
新課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等的融合。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同時也是學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協同發(fā)展的過程。
(一)培養(yǎng)閱讀興趣,樹立終身學習愿望
初中階段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如果將學生的語文學習封閉在狹小的課堂內和單薄的教材里,忽視語文學習的大天地,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很難提高。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傳播科學知識,還可以在學生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種子。如:學了《蘆花蕩》,可引導學生學習孫犁的《荷花淀》;學了《風箏》,可引導閱讀《藤野先生》《阿Q正傳》等作品。這樣課內外結合,長久以往,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視野,豐富知識,活躍思維,陶冶性情,發(fā)展智力。
(二)教給閱讀方法,及時反饋交流
新課準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寬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在課外閱讀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運用課內學到的精讀、略讀、速讀、瀏覽等方法進行閱讀,對作品形成自己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并寫成心得體會,或制作讀書剪報等,及時交流,鞏固課外閱讀的成果。
(三)推薦適宜的閱讀內容,提高欣賞品位
別林斯基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后,還應向學生推薦品位、格調俱高的作品,提倡擇真而讀,擇善而讀,擇美而讀,潛移默化地塑造和諧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情感教學,以“情感”為基調,課內外結合,把語文素養(yǎng)和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他們具有健康人格,富有生活情趣,健康、快樂,積極向上。
【參考文獻】
[1]賈國君.關于落實語文課程教學中情、趣、理目標的思考[J].新課程(中),2016(08)
[2]劉巧鳳.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4(04)
[3]劉五生.語文教學中情感目標的落實——淺談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技巧[J].教學與管理,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