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成
【摘要】目的 研究疏肝健脾方劑治療肝郁脾虛型脾胃病臨床分析。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臨床治療的肝郁脾虛型脾胃病患者12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分組原則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3例。觀察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采用疏肝健脾方劑,對照組在治療的過程中采用三九胃泰,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結(jié)果 經(jīng)對比,觀察組患者在采用疏肝健脾方劑治療后的療效明顯要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肝郁脾虛型脾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用疏肝健脾方劑進行治療擁有較好的療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癥狀,在臨床中擁有較高的應(yīng)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中應(yīng)用推廣。
【關(guān)鍵詞】疏肝健脾方劑;肝郁脾虛;脾胃病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5..01
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潰瘍等在中醫(yī)中又被成為肝郁脾虛型脾胃病,此類疾病經(jīng)常會對患者帶來較多的臨床影響,使患者出現(xiàn)腹脹、脅肋脹痛等情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在肝郁脾虛型脾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需要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才能更好的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臨床治療的肝郁脾虛型脾胃病患者12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分組原則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3例。其中,觀察組男36例,女27例,年齡21~52歲,平均(33.88±3.62)歲,病程1~6年,平均(3.21±0.26)年;對照組男35例,女28例,年齡20~51歲,平均(34.15±3.84)歲,病程1~6年,平均(3.19±0.31)年。所有患者均在臨床中存在情緒抑郁、腹痛、急躁等情況,排除所有患者中存在心臟疾病的患者。將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口服多潘立酮與雷尼替丁進行治療,藥物劑量為10 mg/次多潘立酮,
150 mg/次雷尼替丁,每日三次。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采用疏肝健脾方劑進行治療,疏肝健脾方劑主要選用板藍根30 g、垂盆草30 g、黨參20 g、茯苓15 g、麥芽15 g、當歸15 g、白芍10 g、郁金10 g、柴胡8 g、甘草6 g,患者的治療方式為煎服,劑量為每天1劑[1]。所以患者均進行為期30 d的臨床治療。
1.3 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完成一個療程的臨床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將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治愈、有效以及無效三種,其中治愈是指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是指患者在經(jīng)過臨床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無效是指患者在經(jīng)過臨床治療后,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對比兩組患者在經(jīng)過臨床治療后的療效情況,兩組患者在經(jīng)過臨床治療后,對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進行分析對比,其中,觀察組治愈63.49%(40例),有效31.75%(20例),無效4.76%(3例),療效95.24%;對照組治愈46.03%(29例),有效33.33%(21例),無效20.63%(13例),療效79.37??梢娪^察組患者的療效明顯較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疏肝健脾方劑在臨床中主要是由黨參、板藍根、茯苓、郁金等藥物構(gòu)成,在這些藥物中,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板藍根具有清熱解毒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寧心的功效,柴胡可治肝郁氣滯、胸肋脹痛,郁金具有行氣解郁、清新涼血的功效。在臨床中,肝郁脾虛型脾胃病主要是因為患者的飲食不規(guī)律等問題所導致肝失疏泄、肝脾兩臟功能失調(diào)、郁久化火而生病,導致患者出現(xiàn)慢性胃炎等疾病,引起患者出現(xiàn)腹痛、反酸以及出血等并發(fā)癥,使患者的胃腸道粘膜失去防御功能。所以在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yīng)該主要考慮從疏肝解郁等方面進行治療。在疏肝健脾方劑中,黨參、柴胡等藥物均可以起到較好的補脾健胃、疏肝解郁功效,有效調(diào)節(jié)患者肝腎臟功能,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疏肝健脾方劑有效的利用中藥對患者進行肝脾功能調(diào)節(jié),健脾益氣,減輕疾病對患者帶來的影響,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
綜上所述,在肝郁脾虛型脾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用疏肝健脾方劑進行治療擁有較好的療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癥狀,在臨床中擁有較高的應(yīng)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中應(yīng)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擁軍.探討疏肝健脾方劑治療肝郁脾虛型脾胃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24):312-31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