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芹,奚 昕,馮春梅
長期以來,一些普通高校因人才培養(yǎng)同質化、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簡單、課堂氛圍沉悶、信息傳遞單一而倍受詬病。在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與內涵發(fā)展的形勢下,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鑒于經管類課程的實踐性、開放性、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等特征,迫切需要應用型高校不斷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滿足社會各界對經管人才的需求。本文圍繞應用型普通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目標定位及培養(yǎng)任務,對該課程雙師同堂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探究。
雙師同堂又稱為協同教學或合作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的革新。Bauwens &Hourcade等人把它定義為:在同一間教室中,有兩位或多位專家對一群擁有多元特質的學生進行實務教學的一種方法[1]。Downing&Lander認為,雙師同堂教學模式不僅體現共同合作,而且非常強調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自愿組合基礎上的共同計劃、執(zhí)行、實時溝通、協同反省、分享回饋和評價。陳曉丹[2]、王杏飛[3]等認為,“雙師同堂”或“多師同堂”教學是協同教學( Team Teaching)的一種形式,即團隊教學,由兩名及以上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協同作業(yè),共同對同一門課程開展的研討型教學模式。
LaFauci和Richter[4]研究認為,雙師同堂教學方法根據學校中的教學對象和管理制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學校本位特色與協同組織,雙師同堂教學是一種教學過程的重構。主要特征有:
(1)多樣性。因不同教師能提供不同經驗,以擴充學生的思考角度;
(2)專業(yè)性。教師各有所長,學生能學到精華;
(3)系統性。教師們共同整合零星的知識,并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系統;
(4)個別性。教學過程由大班的教學、到小組討論、再到獨立學習,能適應個別差異;
(5)合作性。以合作取代獨立作戰(zhàn),教師合力完成教學活動,發(fā)揮團隊精神。
田鵬根據任課教師的角色分派、學科專長、課程模塊分工等情況,將雙師同堂教學形式分為:不同職稱人員組合、教學團隊、互助小組、循環(huán)教學等類型。我國部分教師采取的雙師同堂或類似的教學方法大致有:單一課程協同、跨專業(yè)多學科協同、循環(huán)式協同、主題式協同等形式[5]。陳曉丹根據雙師同堂過程中的教學組織形式、任課教師任務分工及師生溝通方式等不同,將雙師同堂教學模式分為:支持式、平行式及互補式等模式。
采取雙師同堂教學模式,首先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F代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教學互動,雙師同堂通過改變教學過程中“教師”這一主體,提高師生互動的內容和頻次,增強課程吸引力,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從而對教學過程更加認同、更感興趣。其次,雙師同堂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兩位及以上教師在課堂上共同授課,其理論和實踐的信息量會更大、剖析問題的視角會更多,對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考問題、團隊協同工作能起到“言傳身教、行為示范”的作用。此外,雙師同堂可幫助高校教師通過團隊學習提升教學及研究能力。通過多師協同授課可彌補單一教師的能力不足,搭建校內外教師團隊學習的工作平臺,不同教師能夠有機會相互學習、協同工作、自發(fā)開展教學設計與教研教改,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及教改水平。
從教學方法論視角,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教學能力、學生求知動因等都是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選擇何種教學模式并賦予相應的教學內涵尤為重要。以滁州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例,其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案例法、情景模擬法等。講授法中又延伸了雙師同堂教學法,雖然有三種以上方法的組合,但教學中仍然沒有擺脫單一教師、課堂講授、理實脫節(jié)等基本格局,主要問題有:
1.課程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知識理論傳授較多,師生、師師、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偏少;雙師同堂、案例輔助、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改革在廣度和深度上尚待推進;MOOC、微課、翻轉課堂等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教學實施未能普及;社會經濟環(huán)境及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的新變化、新需求未反饋到課堂。
2.實踐教學內容仍然薄弱。教學中知識理論內容傳授多而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少,實踐教學及監(jiān)控手段較為簡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銜接不緊;實驗、實訓、實習、社會鍛煉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仍有缺失;課堂以外的實踐教學內容較少,學生參與面不廣,課程的認知與專業(yè)實習流于形式。
3.教師團隊建設力度有限。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團隊有3名專職教師、2至3名企業(yè)兼職教師組成,但兼俱理論功底與實操經驗的專任教師有限,教師團隊協同工作不夠緊密,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在爭取課程與教研立項、教學資源與平臺建設、課程實驗實訓活動方面,師生們的積極性不高。
1.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在經管類專業(yè)的地位日益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理實融合的應用性學科,該課程也是高校經管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隨著管理理論與企業(yè)實踐的不斷發(fā)展,人力資源管理已從傳統管理走向系統戰(zhàn)略管理。各國家、地區(qū)、組織對人才的渴求及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各類組織的人力資源部門及管理者從未像今天這樣,既要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又要通過人力資源有效配置與開發(fā)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這讓高校經管類專業(yè)日益關注到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重要性。
2.改革傳統教學方式適應崗位勝任力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適應應用型高校經管類人才“專業(yè)化、技術型、創(chuàng)新型”的培養(yǎng)規(guī)格,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實踐成果進課堂的實際需求,一線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必須不斷更新。按經管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要求確定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目標任務,體現“學用一致、理實融合、服務實踐”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除了保持教學體系的基本完整、知識技術的與時俱進,還必須體現實踐應用與創(chuàng)新思維,強調基于勝任力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人力資源管理事務性和計劃性技能的能力。包括招聘、培訓、績效管理、薪酬管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勞動關系、人力資源規(guī)劃和崗位設計的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方式重知識而輕實踐,對崗位勝任力的培養(yǎng)明顯不足,急需改革。
3.雙師同堂是崗位勝任力培養(yǎng)的重要教學手段。“雙師同堂”由于采用理論教師和實踐教師共同授課的方式,突出理論和實踐的同等重要地位。同時,實踐教師通過本身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案例導入,引起三方(理論教師、實踐教師、學生)討論,探討理論在實踐中的適用性、存在問題及改進方式,促進學生人力資源崗位勝任力的培養(yǎng)。雙師同堂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在經管類課程中多次被采用,其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已經連續(xù)開展9次。但是在實踐中,由于操作誤區(qū),雙師同堂也陷入了只有實踐教師一人授課、缺乏三方互動、上課內容偏理論而輕實踐的問題。因此,重構雙師同堂教學方式,真正做到“理實結合、三方互動、重能力培養(yǎng)”,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為重構《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雙師同堂教學方式,針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的員工招聘甄選、培訓與開發(fā)、績效管理等章節(jié),進行連續(xù)一周或間斷多次的“雙師同堂”教學,設計了“課程設置、課前合作備課、課中協調教學、課后持續(xù)反饋”四個環(huán)節(jié),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雙師同堂教學模式重構
課程設置階段包括課程教學總體設計、教師團隊建設和學情調研分析三個方面:
1.課程教學總體設計。包括課程目標、教學模塊、教學手段,并指出在哪些模塊需要導入雙師同堂。
2.教師團隊建設。主要是選擇合作教師?;趯W校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教研團隊,聘請的行業(yè)專家、企業(yè)高中級管理或專業(yè)技術人員、政府職能部門專家等任擔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形成來自學校、企業(yè)、行業(yè)、政府部門等專、兼職教師組成的課程教師團隊,構建靈活機動的雙師教學團隊。學校主講教師(簡稱甲方教師)會根據學生需求、教學任務、課時分配等情況,選擇長期從事或擅長人力資源管理某一職能領域的校外兼職講師(簡稱乙方教師),雙方共同商定雙師同堂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及內容,并就本次雙師同堂教學達成合作意向。
3.學情調研分析。通過對學生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調研了解,選擇合理設計教學方法。
課程準備階段主要是雙師就課程內容、上課形式、學生參與等方面信息的持續(xù)溝通過程。首先,甲方教師主動聯系乙方教師,共同設計授課內容,并就教學方式方法、師師互動與師生互動形式進行反復協商,課前達成共識并保持課堂上配合默契。其次,乙方教師也將提前了解授課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方案,甚至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實際需求,以便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課程實施階段是“理實結合、三方互動”的過程。在“雙師同堂”教學實施中,甲方教師會在課前導入及課后總結階段介入,對乙方教師開講前進行破冰導入,以及對乙方教師的教學內容、形式等進行總結和點評。乙方教師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某個專題(如:員工招聘、培訓開發(fā)、績效考核等管理中的理論應用或實操案例)進行嵌入式的一次(2節(jié)課)或數次(4-6六節(jié)課)的課堂主講,講課形式可以是講座式教學或案例式研討,一般會在課間穿插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如招聘環(huán)節(jié)中的面試模擬、績效溝通中的面談模擬等。然后是三方互動,兼顧采用理論教師和實踐教師互動、學生和兩位老師之間的互動等方式,對人力資源管理中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偏差、原因及改進方式進行探討。在整個雙師同堂過程中,甲方教師的理論導入應該是宏觀性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乙方教師的實踐授課以企業(yè)實操案例為主,時間控制在50分鐘;三方互動應該留有較為寬裕的時間,可以在30-40分鐘以上。
甲、乙雙方教師的串講、點評以及學生的互動參與,可有效實現課堂上角色人物的多元化,通過師生之間、教師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可實現教學信息流的多向性。此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熱情,學生們在交流互動中也形成了從理論到實踐、從學校到社會的認知改變。此外,通過學生對問題和觀點的充分表達與討論,教師不同思路、不同邏輯的開放式解答與回應,學生們的思維方式和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得以拓展,課程的開放性和實踐性效果明顯。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外,很少會與教師作持續(xù)的教學溝通和課程研討,而雙師同堂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學生從課前、課中,直至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也能開展師生、師師、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借助信息網絡時代社交活動便捷的優(yōu)勢,依托QQ、微信等功能建立一個課程信息交流平臺。在課堂教學前,任課教師會引導學生開展課前案例準備,向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并進行一些學情分析。雙師同堂之后,甲乙雙方教師會為學生提供開放式問題及分析思路,學生可以與雙方教師就管理實踐問題進行反復溝通;雙方教師也會在信息平臺上定期分享或推送相關行業(yè)和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案例及學習資源,參與學生對實踐案例的分析研討。在信息交流平臺上,學生將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討論,雙方教師會根據討論情況給出咨詢或建議。此外,課程教師也會利用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中國人力資源管理、職業(yè)經理人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網站及相關的微信公眾號,為學生提供獲取最新信息的渠道,有利于學生在課余對自己感興趣的某些方面問題進行持續(xù)深入研究,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實效性。
雙師同堂教學既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更是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雙師同堂教學在《人力資源管理》課堂上的運用,極大彌補了該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理實割裂、知行不一、交流不充分、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從而使該課程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同時,雙師同堂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能力發(fā)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對于教師,課程同堂的雙師既需要具備較強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還需要具備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并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執(zhí)行能力,能夠總結歸納他人觀點并予以及時回應的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對于學生,課程同堂的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以較快適應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通過雙師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去理解書本上的概念與理論,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客觀、系統地分析和思考問題。
目前,就雙師同堂的實際操作情況來看,尚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比如:雙師同堂課程的教學設計與質量標準尚不明確;雙師在教學中的考評標準尚無明確規(guī)范;學校的教學管理及課改獎勵制度不完善,缺乏對校內教師相關工作量的科學界定,且學校現行的課時津貼制度對于兼職教師的教學補償標準偏低,無法調動校外兼職教師的參與熱情。
總之,雙師同堂教學模式需要更多的教師和高校職能管理者積極參與、獻計獻策,在全面挖掘這一教學模式優(yōu)勢的基礎上不斷嘗試、在完善中推廣、在推廣中發(fā)揮其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