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忠
(山西省昔陽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山西 晉中045300)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 me,IBS)是臨床常見的功能性疾病,以腹部不適伴腹痛和排便習慣改變?yōu)榕R床表現,在我國以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IBS-D)最常見[1]。目前,IBS-D的發(fā)病機制與多種因素有關,但社會心理因素在IBS發(fā)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臨床主要采用止瀉、解痙等對癥治療IBS-D,但部分患者的療效并不能令人滿意。本病屬于中醫(yī)“泄瀉”“腹痛”范疇,病位在腸,涉及肝、脾、腎,肝郁脾虛是導致IBS發(fā)生的主要因素[2]。筆者采用奔豚湯聯合曲美布汀治療伴有焦慮狀態(tài)的IBS-D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昔陽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就診的伴有焦慮狀態(tài)的IBS-D患者6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治療組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齡(43.7±11.2)歲;平均病程(5.2±2.0)個月;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 MA)評分為(13.13±3.96)分;IBS病情嚴重程度量表(IBS-SSS)[1]評分為(246.91±66.15)分。對照組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齡(44.9±9.4)歲;平均病程(5.1±2.4)個月;HA MA評分為(12.94±4.36)分;IBS-SSS評分為(251.32±81.13)分。所有病例均行血、尿、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糖,血沉,結腸鏡或X線鋇餐,腹部B超等檢查。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HA MA評分、IBS-SSS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IBS-D亞型的診斷標準[1]。②HAMA評分為7~29分[2]。③參照《腸易激綜合征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符合肝郁脾虛型的診斷標準[3]。④基線期IBS-SSS積分>75分。⑤曾應用抗焦慮藥物者要度過清除期(清除期=藥物半衰期×5)。⑥年齡18~65歲。⑦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有相關藥物過敏史。②胃腸道器質性病變。③有腸道或盆腔手術史。④有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⑤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影響胃腸運動的代謝性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⑥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⑦無法停用但又影響胃腸道功能的伴隨用藥。
2.1 對照組 給予馬來酸曲美布汀(海南普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390,0.1 g)口服,每次0.1 g,每日3次。療程為4周。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奔豚湯。藥物組成:甘草片6 g,川芎6 g,當歸6 g,姜半夏12 g,黃芩片6 g,葛根15 g,白芍6 g,干姜12 g,李根白皮12 g。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加減化裁,如失眠、焦慮、煩躁加合歡花、梔子;四肢倦怠、拘攣加白術、葛根(倍);腹痛、腹脹明顯加延胡索、大腹皮、白芍(倍);滑脫不禁加補骨脂等。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服用,每次250 mL。療程為4周。
3.1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1、2、4周進行胃腸道癥狀評估和HAMA評估。治療結束后,對有效患者隨訪3個月,觀察復發(fā)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 ①胃腸道癥狀評估。癥狀評分標準:以IBS-SSS[1]腹痛程度,腹痛無數(實際腹痛無數×10)、腹脹程度、排便滿意度及生活干擾進行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每項積分100分,共500分。正常:75分以內;輕度:76~175分;中度:176~300分;重度:超過300分。療效評定標準如下。顯效:治療后積分小于75分或降低2個等級及以上者;有效:治療后積分降低1個等級;無效:治療后積分等級不降或升高。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HAMA評估。HAMA評分以減分率為評定標準,HAMA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療效評定標準:HAMA減分率>75%或HAMA<7分為痊愈;HAMA減分率在40%~75%為顯效;HAMA減分率在30%~40%為有效;HAMA減分率<30%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胃腸道癥狀評估情況比較 治療1周后,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和4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胃腸道癥狀評估情況比較(例)
(2)HA MA評分比較 治療2周和4周后,治療組HA MA評分改善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治療后HAMA評分改善情況比較(例)
(3)隨訪情況比較 治療4周后隨訪3個月,治療組總有效28例(脫落1例),復發(fā)5例,復發(fā)率為17.9%。對照組總有效16例(脫落1例),復發(fā)9例,復發(fā)率為56.3%。表明治療組遠期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IBS的發(fā)病受到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影響,心理和社會因素與其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關系密切。目前,IBS的西醫(yī)治療多局限于消化道癥狀的對癥治療,忽視了對患者精神和心理因素的干預,后者不僅會加重胃腸道癥狀,還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故在治療合并焦慮癥的IBS患者時,在傳統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強對精神障礙的認識和治療,不僅可改善患者的胃腸道癥狀,還能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
本病病位在腸,與肝、脾關系密切。《醫(yī)方考》曰:“瀉責之于脾,痛責之于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故肝郁脾虛貫穿于IBS-D發(fā)病的全過程。本病病程較長,久瀉不愈或反復發(fā)作,故形成本虛標實、寒熱錯雜之證。奔豚湯出自仲景《金匱要略》,有疏肝清熱、降逆止痛的功效,凡七情所致氣機逆亂皆可用奔豚湯治之[4]?,F代藥理研究顯示,當歸、川芎有鎮(zhèn)痛和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白芍中的芍藥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抑制胃腸道副交感神經興奮性、解痙的作用[4]。宋伍等[5]認為奔豚湯通過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中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的含量來減緩焦慮癥狀。從現代疾病角度講,奔豚湯所治之證的臨床表現為自覺癥狀明顯,且具有反復性特征,除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器質性疾病外,與驚恐障礙和軀體形式障礙等焦慮障礙相似。研究表明,奔豚氣病患者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升高,與已證實的焦慮癥患者體內去甲腎上腺素高濃度對焦慮有重要影響的結論不謀而合[6]。本研究通過對IBS-SSS評分進行比較,說明奔豚湯聯合曲美布汀比單純使用曲美布汀能更有效地控制胃腸道癥狀;通過對HAMA評分進行比較,說明奔豚湯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在有效控制患者焦慮狀態(tài)的同時,通過中醫(yī)辨證論治,整體給藥,整體治療,與曲美布汀聯合應用改善了消化系統的內環(huán)境,對伴有焦慮狀態(tài)的IBS-D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較好,減少疾病復發(fā),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