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鑫生
摘 要:紅十字會以“人道、博愛、奉獻”為理念,推廣急救知識,開展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與醫(yī)科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有高度的契合,既有利于醫(yī)學生的人格塑造又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兩者結合,能夠互利共贏,發(fā)揮很大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紅十字;志愿服務;醫(yī)學生;育人
推進高校紅十字工作,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和諧校園能起到獨特的作用。中國紅十字總會、團中央、原衛(wèi)生部等部門先后下發(fā)《學校紅十字會工作規(guī)則》、《關于進一步推進學校紅十字會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學校紅十字會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有關學校紅十字會的文件,有效的指導了紅十字在高校的建設和發(fā)展,促進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與高校立德樹人的融合。高校紅十字會是中國紅十字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醫(yī)科大學作為一個醫(yī)科院校,經過多年的探索,在紅十字志愿服務與立德樹人結合上取得了一系列良好的效果。
紅會廣東醫(yī)分隊(全稱東莞市紅十字救護隊廣東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分隊)成立于2010年7月,由東莞市紅十字會和廣東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共同指導,以普及并推廣應急救護知識為發(fā)展主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健康,積極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社會實踐與服務、急救技能競賽與提升、應急保障及健康宣傳日等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tǒng)美德教育,充分調動了青年學生志愿服務的積極性,立足校園,服務社會。
一、隊伍發(fā)展理念與目標
紅會廣東醫(yī)分隊秉承廣東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醫(yī)德與醫(yī)術相長,人文與科學并重”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充分發(fā)揮專業(yè)特色,以“關愛生命,普及急救,服務社會”為宗旨,倡導“人道、博愛、奉獻”,在校內外普及并推廣應急救護知識及技能,服務社會。
同時,隊伍發(fā)揚人道主義精神,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健康,以服務他人為目標,以無私奉獻為追求,提高大學生志愿者社會服務能力。引導民眾認識、尊重和珍愛生命,提升民眾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會的水平,提升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在全社會倡導志愿服務精神,引領精神文明的新風尚。
二、隊伍的職責
(一)思想引領
習主席曾指出,“要不斷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薄耙獔猿植恍概嘤秃霌P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紅會廣東醫(yī)分隊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始終銘記“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急救培訓
關注生命健康,積極開展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隊員每年都會定期受到東莞市紅十字會專業(yè)老師的培訓,學習最前沿的緊急救護知識,在校內、外進行主題日宣傳和急救課程的宣教和培訓活動。包括:心肺復蘇、止血包扎、抽筋扭傷處理、氣道梗阻處理等,理論與操作相結合。據(jù)統(tǒng)計,分隊成立至今在校內外的急救知識技能宣傳和培訓中,累計受益人次已達40025以上。
(三)服務社會
提升綜合素質,服務學校及社會。在東莞市紅十字救護隊的專業(yè)指導下,隊員每年都積極參與東莞市急救技能的宣傳和各類活動的應急救護保障工作。如:2010年開始分隊加入東莞市紅十字特色項目——少年強項目(急救知識進校園,中小學生學急救,國家立項、東莞市紅十字會重點支持項目)并進行至今。參加東莞市同沙公益徒步、黃金馬拉松、松山湖小創(chuàng)客嘉年華以及莞城志愿者萬米長跑等活動的救護保障工作,歷年來累計參與保障的人次達940以上。分隊隊員也積累了豐富的現(xiàn)場救護經驗,從理論的掌握走向實踐的應用,提升了主動服務社會的意識,全面提高志愿者的綜合能力。
三、實施過程
(一)思想先行,共青團精神深入心中
目前紅會廣東醫(yī)分隊共有98名隊員,全部為共青團員,經校團委等上級部門同意,設置臨時團支部,分隊隊長兼任團支部書記,定期開展主題團日活動,不斷提升團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
(二)綜合提升,志愿者能力獲得飛躍
在積極開展隊內培訓的同時我們還組織隊員參加東莞市紅十字會的復訓,在專業(yè)老師的指導下,系統(tǒng)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急救知識并反復進行實踐。2015年共有15名隊員通過少年強項目的考核,被授予東莞市紅十字會少年強項目宣教員證,隊員能力獲得了進一步提升。
(三)普及知識,推廣急救自救互救技能
紅會廣東醫(yī)分隊每年都會以常規(guī)宣傳日(如:世界急救日、世界紅十字日等)為契機,在校內外開展以宣傳急救知識,推廣以自救互救技能為中心的主題宣傳活動,讓同學們或者讓廣大市民了解急救知識,提高急救知識與技能在人民群眾中的普及度和認可度。至今共開展主題宣傳34次,累計受益人次達10030以上。
(四)以賽促學,舉辦生命自救大賽及參加救護演練比賽
為使學員的技能學以致用,我們舉辦了廣東醫(yī)科大學生命自救大賽,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累計受益人次達8000以上。該項目在2016年入選廣東省紅十字會省級資助項目(全省只有6支隊伍獲得資助),并獲得省紅十字會最高資助1.5萬元,在東莞市六所高校開展生命自救大賽。在各類技能競賽中也屢獲佳績,2013年獲得東莞市世界急救日救護演練一等獎;2015獲得廣東省應急救護選拔賽三等獎。
(五)服務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1)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在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xù)三年組織隊員開展“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前往東莞市大嶺山、大朗中學,松山湖社區(qū)服務中心,云浮市新興縣天堂鎮(zhèn)和云南省彌勒縣等地開展義診、義教、發(fā)放藥物等活動,受到當?shù)厝罕姾驼囊恢潞迷u。
(2)少年強項目宣教活動:2010年加入東莞市紅十字特色項目——少年強項目(急救知識進校園,中小學生學急救,國家立項、東莞市紅十字會重點支持項目),相繼在大朗中學、大嶺山中學等進行急救知識的培訓,深受學生與老師的歡迎。
(3)東莞巴士公司義教活動:在2017年開展了對東莞巴士司機的急救知識、技能培訓,將每兩月到一個片區(qū)進行義教,讓巴士司機掌握簡單而實用的急救知識與技能,在突發(fā)事故面前,能抓住救護車到來前的白金十分鐘,挽救寶貴的生命。該活動共涉及六個片區(qū),預計受益人數(shù)達6000人以上。
(4)救護保障,為各類活動保駕護航。紅會廣東醫(yī)分隊特別注重實踐能力,每年都積極參與到各類活動的應急救護保障工作當中,如:同沙公益徒步、東莞黃金馬拉松、松山湖小創(chuàng)客嘉年華以及莞城志愿者萬米長跑等活動,共計出隊45次,累計參與人次達1125。在此類應急保障活動中,隊員們認真工作為賽事參與者保駕護航,為廣大市民服務,積累了豐富的現(xiàn)場救護經驗。
四、實施結果及績效評價
(一)受眾廣
分隊成立近8年來,累計發(fā)展隊員446人,培訓30025人次;受益人次40025以上;受益人群包括學生(中小學生、大學生)、運動員(專業(yè)和非專業(yè)運動員)、工人(企業(yè)員工、公交司機)、農民、居民。在獲得專業(yè)技能提升的同時,我們也獲得了不少獎勵,共計有7名隊員獲“年度項目奉獻獎”;49名隊員獲“優(yōu)秀紅十字青少年”稱號;65名隊員獲“中國紅十字一星級志愿者”稱號;25名隊員獲“中國紅十字二星級志愿者”稱號;9名隊員獲“中國紅十字三星級志愿者”稱號;1名隊員獲“中國紅十字四星級志愿者稱號”;1名隊員獲“中國紅十字五星級志愿者”稱號。
(二)覆蓋面寬
紅會廣東醫(yī)分隊活動覆蓋了高校、中小學、企業(yè)、社區(qū)、賽場等,至今開展世界急救日、世界紅十字日、全國助殘日、急救白金十分鐘等的主題宣傳日活動38次;校內五大班培訓、三下鄉(xiāng)行前培訓,東莞理工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東莞市職業(yè)技術學院以及東莞市技師學院、大朗中學、東莞市巴士有限公司等單位急救培訓類活動621次;同沙公益徒步、東莞黃金馬拉松、松山湖小創(chuàng)客嘉年華以及莞城志愿者萬米長跑等應急保障類活動51次;到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云南省彌勒市、廣東省潮州市、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合水鎮(zhèn)等地進行三下鄉(xiāng)實踐5次,累計服務時間達1500小時。
(三)社會評價高
紅會廣東醫(yī)分隊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贈送錦旗“授一技之長,養(yǎng)百年之身”。東莞陽光網、東莞電視臺、資訊網、天堂鎮(zhèn)黨政辦對分隊進行過報道,高度贊揚分隊的行動。2012年獲“廣東省紅十字志愿服務先進集體”稱號;2013年參加東莞市世界急救日救護演練并獲一等獎;2015年獲廣東省應急救護選拔賽三等獎;2016年代表東莞市參加首屆廣東省紅十字志愿項目設計大賽并獲得最高1.5萬元獎勵。2017年、2018年獲得廣東團省委、教育廳、紅十字會“救在身邊”聯(lián)合資助1萬元。
五、改進與提升
高校紅十字組織倡導博愛和奉獻意識,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引領大學生精神導向等方面起著與其他組織不同的、特殊的作用,應該進一步的提升和發(fā)揮其作用。第一,應當加強與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將紅十字工作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將其作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素養(yǎng)、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第二,利用新媒體宣傳平臺,加強宣傳,健全組織建設和工作機制。第三,健全監(jiān)督體系,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公開資金流向,公開電話、QQ、微博等,方便大學生監(jiān)督,做到集資、流資、用資的公開透明,從根本上提升公信力。
參考文獻
[1] 張木明,朱文崇.推進高校紅十字工作的探索[J].科教文匯,2009,3.
[2] 付鵬.高校紅十字文化培育的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 2016,9.
[3] 顏廷宏.試論高校紅十字工作與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J].黑河學刊,2014,11.
[4] 李松,朱淼,馬莉.新媒體時代的高校紅十字建設——以徐州工程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