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文
摘? 要:運用調查法、文獻資料法以及交談方法,就近5年韶關市第九中學學生中考體育項目男子1000m、女子800m考試成績不穩(wěn)定現象,從學生心理因素、教師專業(yè)業(yè)務水平能力、耐力訓練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參考意見,旨為提高中考體育成績,起到拋磚引玉作用。
關鍵詞:中考體育;速度耐力;成績波動;因素
中圖分類號:G822.2?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2.016
自2014年開始,原來設置的中考項目200m跑,改為男子1000m和女子800m跑。因此,通過體育衛(wèi)生教研組的多次會議,向學校領導反映中考體育對學生初升高中的重要性之后,領導接受了提議。所以,我校從2014年開始,就凸出了兩大特色,第一是每年校運會開幕儀式中增加“冬季長跑”啟動儀式;第二是學校大課間活動中,每天都必須進行跑操練習,且跑操練習的時間保證6'30"以上。也正如此,由于在探索過程,成績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進步,分析其因素,值得反思。
1 對耐力項目800m、1000m供能系統(tǒng)存在較模糊的概念
中長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項目,而耐力是中長跑的第一素質,耐力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運動成績。800m、1000m跑同3000m以上的耐力跑有較大的區(qū)別,由于在跑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氧債,完整的800m、1000m跑屬于有氧代謝與無氧代謝相互交替運動項目。換而言之,要發(fā)展學生的速度耐力跑,必須得在有氧代謝的訓練基礎之上加強無氧代謝的鍛煉。根據理論的定性分析,對于鍛煉學生的800m、1000m應該采用變速跑、間歇跑、勻速跑、定時跑等多種練習手段,才能加強學生的耐力訓練效果。根據調查得知,部分教師在訓練學生時,沒有提出速度要求,類似于放羊式的練習跑,沒能更好地提高學生機體有氧與無氧代謝的能力。從表1的韶關市體育中考800m、1000m評分標準可見,低分層男生4'11"、女生4'05"分別93人和89人,學生偏多,各占18.83%、18.35%;高分層3'25"、3'10"以上學生較少,分別有8人和13人,各占3.28%和2.90%,導致班與班之間的中考成績平均分差異較大,如表2示。所以使得學校2015年及2018年總體成績偏低。
2 中考項目800m、1000m考試前期訓練手段存在誤區(qū)
交談時發(fā)現,有幾個班的學生在體育中考前期,老師存在誤區(qū),使得學生在考試前未能消除乳酸的堆積,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水平發(fā)揮。合理的試前訓練應當是符合三階段訓練法:(1)要逐漸增加學生心肺功能的運動負荷量;(2)在有針對性增加運動負荷量的同時,須適當加大學生組別的負荷強度;(3)這個階段與前兩個階段有質的區(qū)別,第三階段要求只上適應的強度,沒有必要增加運動量,相反可以適當減小運動負荷量。缺少中長跑耐力的鍛煉,導致身體素質較差,在思想上對中長跑產生抗拒,且本身的運功能力又差,而要進行較大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練習時,生理上和心理上就會產生疲勞感和厭倦感,這種超前感覺起了消極作用,成了學生畏懼和厭倦中長跑的根本原因。由于中長跑項目的特點就是運動負荷量大,運動量大就增加了機體的訓練負荷量,即加大了機體運動的疲勞。當學生機體產生了疲勞,乳酸不能有效消除,身體機能不能及時恢復,最終不能完成訓練任務,訓練水平下降,成績也隨之下降。
3 中考項目800m、1000m適合特定的指導教師
中長跑這類耐力項目的訓練更適合于特定的指導教師,因為所有的鍛煉程序、訓練計劃以及思想工作都由一個人制定引導,不會受到他人的干預,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成績。2014年由個別體育教師管理與指導鍛煉,或許是教師的訓練手段有創(chuàng)新,或是工作熱情的積極投入,當年體育中考的總體成績特別好,平均分達到89.3分,1000m3'35"、800m3'20"層次學生居多,男生4'15",女生4'00"共有13人,占2.5%。跟學生交談時了解到,體育老師很投入教學,認真負責,時有獎賞與懲罰,但是這種懲罰學生們都樂意接受。具體體現在嚴格的熱身運動、訓練后的分組放松,學生均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對鍛煉起著積極作用。
與指導老師交談了解,給學生講授第二次呼吸“極點”現象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多選擇極點現象較明顯的學生談經歷,談極點過后的成功獲得感;對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不了解,在中長跑前不主動做準備活動,認為準備活動會把體力消耗掉, 由于沒有足夠的準備活動而在練習或考核時“極點”出現得早且消失慢,這種難于接受的體驗是導致學生對中長跑感到畏懼的又一因素。因此,鍛煉學生時,沒有必要直來直去,要采用和諧有機的銜接,使學生在無意識之中已經在耐力鍛煉;鍛煉手段要經常變化,游戲結合競賽,促進學生的練習熱情。
4 結論與建議
指導教師對耐力項目800m、1000m運動時供能方式存在較模糊的認識、中考項目800m、1000m考試前期訓練手段存在誤區(qū)、沒有特定的指導教師是導致成績不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成績不穩(wěn)定是由盲目應對,未有統(tǒng)一鍛煉計劃,對中長跑性質尚不十分了解。建議對于體育中考800m、1000m這種較大運動強度且極易疲勞的項目,教師一定要有比較扎實的專業(y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中學生耐力鍛煉采用間歇訓練法、重復訓練法和持續(xù)訓練法效果明顯,能讓學生在短時間里掌握1000 米跑的技術動作要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中考體育成績。為了促進學生的體能與耐力項目的長期時效性,上肢力量發(fā)展采用負重擺臂、上臂曲臂伸等中等力量的抗阻訓練法,發(fā)展髖關節(jié)周圍的腰腹力量的輔助方法如硬拉、仰臥起坐、懸垂舉腿、俯臥兩端起等練習,這些練習可以間接提高學生1000米、800米成績。
指導學生的耐力跑訓練最好是指定教師或指導團隊的建立。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多研究有關中長跑方面的理論知識,大膽創(chuàng)新,改進訓練方式,有效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提高,達到提高成績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唐朝輝,謝欣池,唐朝輝.中長跑運動員速度素質能力訓練探討[J].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5(3): 120-122.
[2] 周興旺.中長跑途中跑技術的教學方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4):125-126.
[3] 劉連山.淺論如何提高普通高校公體課中長跑教學質量[J].惠州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22(6):130-133.
[4] 劉智鑫.中長跑技術特征與運動能耗相關性實驗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 2018,37(1):28-32.
[5] 劉琳.對800米跑項目訓練理念及方法的再認識[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23(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