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南 董淑華
摘要:延邊大學文獻學課程自2016年以來不斷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以“卷軸裝”知識點為例,在整體性教學設計理念的基礎上,不僅對課前自主學習任務、課堂活動的組織、課后學習活動進行高度結構化設計,而且總結出由課前、課中、課后以及各個階段的反饋構成的環(huán)形教學設計模式。實踐證明,文獻學課程翻轉課堂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文獻學素養(yǎng)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為歷史、中醫(yī)等專科文獻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借鑒和參考意義。
關鍵詞:古典文獻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9)05-0027-04
翻轉課堂教學法是契合信息時代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它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把握學習進度,可以根據需要反復觀看學習資源,反饋更及時,更能得到個性化的矯正性幫助。所以無論大、中、小學校還是高職、高專學校都有老師積極地探索、嘗試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無論是翻轉課堂還是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設計都要對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者特征進行分析,但針對傳統(tǒng)課堂,教師考慮更多的是知識該如何傳授,而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應該為學生設計所有類型的學習活動(無論是課上的還是課下的),要充分考慮哪些教學活動適合在面授課堂上做,哪些可以在課下做,哪些適合學生個人來做,哪些適合小組協(xié)作來完成。
文獻學是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或歷史學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或選修課),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自2016年以來,也在進行著“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更深深體會到了教學設計的重要性,拙文《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高校文獻學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延邊大學為例》提出了文獻學課程教學設計的“二二三”模式[1],但對“翻轉課堂”部分的教學設計闡述不盡充分,本文將著重從課前任務設計、課堂教學設計、評價方式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設計思路。
一、文獻學課程翻轉課堂課前學習任務設計
“翻轉課堂”的課前任務是老師布置的,學習內容是學生在課前需要掌握的,對老師在課前任務學習單里布置的作業(yè)或者問題學生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個性化解答和思考的,而且作業(yè)是要求學生課前提交的。這樣便于教師把握學生在哪些地方遇到了問題,也方便教師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這就與傳統(tǒng)課堂全程無教師指導的課前預習有著本質區(qū)別。
設計好一個課前任務,(1)要考慮的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深淺、結構和層次關系到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學生是否達成目標(是否能夠取得學習效果);(2)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他們目前處于怎樣的水平,如果“跳一跳”,學生能跳幾步,能跳到哪里,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具體的課前任務形式、難易程度;(3)課前任務一定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充滿挑戰(zhàn),盡量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像打游戲一樣由易到難并愿意繼續(xù)參加挑戰(zhàn)[2];(4)評價方式,不能簡單地對學生做出“對”或者“錯”的二元評價,應該更多地對學生的學習做出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評價主體也不能單一的來自教師一方,還應該包括學生自評、同伴評價。
基于以上幾點考慮,我們以“唐代書籍的裝幀形制——卷軸裝”為例,來進行該堂翻轉課堂的課前任務設計。2016年開始,延邊大學語言教研室對文獻學課程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研究及實踐,根據學校的教學實際,首先對文獻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分為古典文獻的形態(tài)、版本、目錄、??奔皺z索五大模塊。“唐代書籍的裝幀形制——卷軸裝”是古典文獻的形態(tài)模塊中“紙質文獻的裝潢形制”部分重要的知識點之一,我們將該知識點錄制成了8分鐘的微課視頻。對于卷軸裝書籍學生或許陌生,但現實生活中的諸多書畫作品保留了卷軸裝的形制,卷軸裝這種書籍裝幀形式與以往學生所知是有一定關聯的。我們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能夠描述卷軸裝的具體形制、上架方式,歸納總結卷軸裝的優(yōu)缺點,能夠動手制作卷軸裝書籍模型,體會唐代書籍裝幀的形式美、藝術美。提前一周,我們給學生列出了如下自主學習任務單。
(一)學習指南
到文獻學學習討論QQ群下載“唐代書籍的裝幀形制——卷軸裝”視頻,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和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繪制有關卷軸裝的思維導圖。
(二)學習任務清單
認真觀看視頻,回答以下幾個簡單問題:(1)畫出唐代手寫紙書簡圖,標示各部分名稱(3分); (2)如果讓你做一個卷軸裝《詩經》仿品,需要做哪些準備?動手和你的學習小組成員合作制作卷軸裝《詩經》(5分);(3)做好卷軸裝《詩經》后,查找《衛(wèi)風·氓》,查找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卷軸裝有何缺點?(2分);(4)如果把卷軸裝書籍放到書架上收藏,應該怎么放?如何對一卷一卷的書籍進行區(qū)分呢?(4分)(5)附加題:在發(fā)現了卷軸裝的缺點之后,你能想到哪幾種改良方式?(每提出一種改良方式加3分)。
備注:自主學習時間為一周,提交作業(yè)截止時間為面授課前一天晚18:00。
微課視頻是翻轉課堂和自主學習的核心,但沒有合適的練習,再好的微課視頻也可能事倍功半。因為學生要利用8分鐘的微課視頻去完成并掌握課上45分鐘的知識點,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完成知識和技能的記憶也是一個挑戰(zhàn)。所以我們在布置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的時候主要參考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模型[3]。布魯姆認知目標層級的第一級就是記憶(Remembering),所以我們第一個任務設計就偏向于對唐代手寫紙書有關術語的記憶和直接描述,在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結構的基礎上,訓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所以我們設置的問題是“如果讓你做一個卷軸裝《詩經》實物模型,需要做哪些準備?”而且在此基礎上還有一個進階,那就是和學習小組成員合作去制作一部卷軸裝的《詩經》,這對應布魯姆認知分類的第二、三層級,也就是理解(Understanding)和應用(Applying)。至于卷軸裝的書籍有哪些缺點以及如何在書架上收藏則需要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經驗并結合排印版書籍的上架方式進行分析(Analyzing)、評價(Ealuating),對應的是布魯姆認知分類的第四、五層級。任務“在發(fā)現了卷軸裝的缺點之后,你能想到哪幾種改良方式”的設計則基于應布魯姆認知分類的第六層級,也就是創(chuàng)新或者創(chuàng)造(Creating)。曾有學者認為布魯姆認知分類的六個層級可以再劃分為基礎、中級和高級三個認知層次,又分別對應翻轉課堂的課前、課中、課后環(huán)節(jié),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去分別實現知識的傳授、知識的內化、知識的鞏固[4],其實不然,在課前,布魯姆認知分類模型的各個層級都是我們進行任務設計應該考慮的,當然在課前任務階段,知識的記憶、理解、應用能力的考量是最重要的,而分析、評價、創(chuàng)新等高層級的能力當然也適合老師在課前布置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回到課堂上可以參與課堂討論。教師針對學生提交作業(yè)的情況以及反饋要進行數據統(tǒng)計及決策,進而做更好的課堂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