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武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未來發(fā)展與適應社會所必須的各項基本素養(yǎng),關系著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充分提起相應的重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一直是教師在思索的問題。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為學生構建化學高效課堂,能夠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本文就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引言
化學是人類生活所必須的一門學科,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小到柴米油鹽,大到探索太空,都離不開化學。在初中階段,學生是首次接觸化學,也是為了之后更高階段的化學學習打好基礎。比起知識的學習,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為學生的學習夯實基礎。
一、進行模型認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由于化學知識較為抽象,化學反應中涉及到的分子、原子等物質的變化,不能夠直接被觀察到,需要學生在腦海中進行想象,對學生的抽象思維有著一定的要求。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理解上的問題,難以理解各種化學反應現(xiàn)象,從而對學生自身的學習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若是能夠結合化學鍵的相關知識構建出相關的化學物質,具現(xiàn)化學反應的整個過程,就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化學元素,理解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注意用模型引導學生。例如:在學習“制取氧氣”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出高錳酸鉀的模型以及受熱后進行反應的示意圖,在課堂上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讓學生能夠清楚地觀察到高錳酸鉀受熱后的反應,引導學生思考為何高錳酸鉀會變成錳酸鉀、二氧化錳以及氧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探索反應的整個過程,在學生完成學習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的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思考二氧化錳在制取氧氣過程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模型為學生構建化學高效課堂。
二、結合生活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生活中處處都有著化學的痕跡,人體血液中有著酸堿平衡,大部分化妝品都是化學合成品,大氣污染指的就是化學污染等等,在傳統(tǒng)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缺乏對這些生活中化學現(xiàn)象的重視,在課堂上過度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卻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的理解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影響了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結合生活去開展化學教學,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出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化學知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水的凈化”時,教師可以結合當?shù)氐乃廴厩闆r開展教學。城里流動的小河清澈見底,水里有魚在一直游動,這樣的水卻被告知不宜直接飲用,需要凈化之后再飲用,那么怎樣對水進行凈化呢?凈化的具體過程和原理又是什么?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勾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探究水凈化的原因,即自然界中的水中通常含有諸多細菌與雜質,不宜直接飲用,需要凈化。明確水凈化的過程:取水,加絮凝劑,沉淀,過濾,吸附,消毒殺菌。同時,學生也應當知道這些步驟中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在完成學習后,學生也會在生活中探索種種生活現(xiàn)象背后的化學知識,最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注重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實驗是化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進行化學實驗,學生能夠自己動手記錄和觀察這些在教材當中學習過的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然而,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實驗不夠重視,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往往運用演示實驗的方法,教師在臺上做實驗,學生在臺下觀察,學生無法得到太多的感悟,難以通過實驗得到太多的收獲,學習質量自然得不到提高,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起實驗教學。例如:在進行實驗“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時,這次實驗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用固體配制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練習稱量、量取、溶解等操作,在進行實驗前,教師先引入實驗:在去醫(yī)院注射生理鹽水時,我們會看到生理鹽水吊瓶上的標簽顯示:氯化鈉溶液,[規(guī)格]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0.9%。那么質量分數(shù)為0.9%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嘗試配制質量分數(shù)為0.9%的氯化鈉溶液吧。由此,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實驗上,隨后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為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的所有操作步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嚴格按照實驗的步驟進行操作,引導學生完成實驗。在學生完成實驗后,教師向學生進行提問:為什么要將配置好的溶液轉移到干燥的試劑瓶中?在量取47毫升水時要用到多大量程的量筒?在讀數(shù)時應當注意哪些事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四、結語
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課堂?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這些都是教師需要仔細思索的問題。作為教師,應當積極探索高效課堂的構建方法,以實驗教學為化學教學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莊藝卿.淺談如何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中學),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