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梅
一、主題與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笨梢?,開展閱讀教學就是進行對話。可是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尊重和發(fā)揮,總是處于被組織、被安排的狀態(tài),課堂的話語權仍舊牢牢地掌握在教師手中,致使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了“滿堂灌”或者“滿堂問”的無效對話的局面。
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啟動有效對話,使學生與老師、同伴和文本之間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呢?教師又應該怎樣去引導學生通過有效對話開展多角度、全方面、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呢?筆者將以人教版十二冊第五單元的《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的教學為例,探討開展有效對話,促進多元閱讀的策略。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一篇說理性的散文。全文以“美麗”為主線,贊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xiàn)了自我的價值。這篇課文跨度大,內容多,篇幅長,學生很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思路。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將“美麗”作為本課對話的切入點,以“美麗體現(xiàn)在哪里”帶動學生閱讀課文,開展有效對話,引導學生理解“美麗”的深層含義,啟迪學生都要正確認識自我的價值,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努力奮斗。讀懂居里夫人提煉鐳的事跡,從具體實例中領悟“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含義,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而難點則在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通過采用是“營造氛圍,平等對話;激活思維,深入對話;積累拓展,延續(xù)對話”的策略,讓學生在有效對話中得到獨特的、全面的閱讀體會。
二、情景描述
案例一:《跨越百年的美麗》“初識美麗”教學片段
在導入《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教師抓住文眼“美麗”以疑導學,激發(fā)學生的對話興趣,迸發(fā)出三次美麗的思維火花。
火花一:課題引入,暢談美麗。教師通過板書“美麗”,請同學們談談對美麗的理解。學生的答案百花齊放,理解各不相同,有的認為云卷云舒、花開花落這樣的自然景物是美麗的,有的覺得席卷熒屏的青春偶像是美麗的,還有的相信正面的能量和陽光的心情更是美麗的。對于學生各式各樣的答案,老師點撥:的確歡快奔流的小河是美麗的,人們俊俏的容顏是美麗的,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更是美麗的。但是河水有枯竭的時候,容顏有老去的時候,心情有低落的時候。這樣的美麗還能長久嗎?接著老師再次板書“跨越百年的”,讓學生讀題后提出感到疑惑之處:誰有這百年之美?這“美麗”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美麗能跨越百年?這一連串對話推進,讓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充滿了興趣,于是他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準備領略著百年之美。
火花二:插圖“亂入”,質疑美麗。有一個學生指著課文的插圖質疑道:“居里夫人長得一點都不美?!贝嗽捯怀?,掀起軒然大波,很多學生都在隨聲附和。此處的對話,可謂雜音。老師不急不緩地應答道:“老師也同意你的觀點,這配圖的確不美,但是老師還有一張居里夫人的圖片,你們看看覺得美不美?”學生這時看到年輕的居里夫人的確天生麗質,不由得感嘆道的確很美。很快又有一個學生提出:居里夫人年輕時的容貌是美麗動人的,課文后續(xù)提到:“她美麗健康的容顏在悄悄隱退。”為什么課題還說這美麗能跨越百年呢?這時對話推進了學生的思考和對文本理解的深入。
火花三:疑惑切入,探尋美麗。教師肯定學生的大膽質疑和善于思考,也通過對話引導學生思考:就像泰戈爾說的那樣:“你可以以外表之美來評論一朵花,一只蝴蝶,但你不能這樣評論一個人?!泵利惖耐獗頍o法延續(xù)百年,文中所贊頌的跨越百年的“美麗”絕非一般意義上的美麗,讓我們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靈去探尋著美麗吧。
從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看,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美麗”入手,引導學生質疑,營造和諧的對話氛圍,開展平等對。通過對話的深入,課剛開始,學生的疑惑已生發(fā),興趣也已激發(fā),引導學生有主旨地進入整篇課文的學習。
案例二:《跨越百年的美麗》“探究美麗”教學片段
師:自讀第三自然段,談談居里夫人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可以抓住關鍵詞,寫上批注。
生:我是從他們提煉鐳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鍋”,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 中可以體會到居里夫人實驗的條件是非常艱苦的,環(huán)境非常的惡劣。
師:誰還有補充?
生:從“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蔽殷w會到了工作不但辛苦,而且還常常十分危險。
師:你還能體會到什么?
生:從溶解、沉淀、分析可見他們的實驗過程非常復雜。
師:是的,在居里夫人之前,沒有任何人發(fā)現(xiàn)過鐳,當然也沒有任何資料可以查詢。所以在這一鍋一鍋地冶煉、一次一次地溶解、一遍一遍地沉淀、一項一項地分析。
師: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生:從“煙熏火燎”這四個字的自行可見他們工作多么勞苦。
師:是啊,這邊有多少把火啊,出示“熏”和“燎”的字型從古至今的變化感受火力的猛烈。
生:成噸的礦渣中提煉0.1克鐳,真是太不容易了!
師:同學們可以換算一下1噸與0.1克的關系,而三年有九個月的時間,經過多少小時才提煉出了鐳?
生:經過了13000多個小時??!這么長時間才能從1噸的可能含鐳的工業(yè)廢渣中提煉出0.1克鐳,實驗過程的漫長而艱辛。
師:為了提煉出鐳居里夫婦至少提煉了8噸以上的殘石礦渣,也就是三輛大卡車那么多,但是那0.1克鐳是多少?筆尖上的一小點那么大就是0.1克。多么不容易啊,體會著這份艱辛這份不易讓我們再讀讀這段話。
三、問題討論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無效對話現(xiàn)象開始浮現(xiàn)。從對話內容上看,只有預定式對話。就是教師設計好了步驟,拼命引著學生走向設置好的感悟,回答唯一的“正確答案”。這樣的閱讀對話,只有思維活躍的學生成了教師標準答案的代言人,背離了“對話的主體是每一位學生”的對話原則。從對話形式看來,只要場面熱鬧就可,或分小組或同桌,但是忽視了學生自身與文本的潛心對話。從對話的方式來看,只有教師問,學生答,沒有教學相長。
怎樣才能打破這種局面呢?“對話”是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啟動有效的對話,能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文本的和諧統(tǒng)一,開展多元的閱讀,創(chuàng)造精彩的課堂。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作為教師就得引導學生有效對話,有話想說、有話會說。那么什么是有效對話?筆者認為有效對話應能為學生解決問題;應能啟發(fā)學生思考,活躍學生思維;應能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有所觸動。以上兩個案例就是例子。
四、反思與分析
1.創(chuàng)造平等對話情景,讓學生有話想說
在《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導入時,教師讓學生讀題后提出疑問,圍繞“美麗”談談自己心目中對美麗的理解。這里老師努力關注學生,努力傾聽學生的感受,而且學生也在比較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然后抓住“百年”追問:“什么樣的美麗才能永恒不變呢?”再指導學生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靈,走進課文,品讀感悟這“跨越百年的美麗”。這樣從主線“美麗”入手,從文眼“百年”出發(fā),讓學生從兩次對話中思考,居里夫人的美麗之處。因為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有了較為具體的對話,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理解美麗是學習的重點,是對話的主要內容。這樣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下,思維活躍,能有話想說也敢說。案例中提到學生不同意課文配圖中居里夫人的容顏美,這樣的“雜音”就是最好的證明。
2.整合各學科的知識,讓學生有話可說
《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中提到了除居里夫人以外的多位科學家,這些都需要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的信息;提到了 “釙”“鐳”等放射性元素,這些都涉及到對一些化學知識;而“一噸”“0.1克”“三年又九個月”等具體數(shù)字的換算也牽涉到數(shù)學知識。所以通過多學科的信息整合,借助不斷的探討和對話,這些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信息后,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躍然紙上,也扎根在學生的心里了。
3.創(chuàng)設爭議問題情境,讓學生有話會說
我們可以依據教學內容通過一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向學生提出需要可以爭辯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產生溝通與交流的愿望。例如一噸與0.1克的大小關系,居里夫人的容貌美丑關系等等都可以讓學生爭論和探究。這些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在爭辯的沖突中去探究、對話、發(fā)現(xiàn),讓學生懂得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僅在容顏更在高尚的人格美麗和堅定的科學追求上,這樣教學的三維目標自然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