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茹
金庸作品中,愛情悲劇每每成為動人心魄的部分,胡斐和袁紫衣、陳家洛和喀絲麗、喬峰和阿朱、楊康和穆念慈,其醉于纏綿、歸于凄婉的心路情結(jié)令人唏噓不已。這之中,楊、穆之戀最耐人尋味,令人難作評斷。因為,其余戀愛關(guān)系是善與善的締結(jié),而楊、穆之間卻是善惡交匯。
穆念慈這一角色,可以說集善、義、美、柔、貞于一身,近乎完美,然而卻因為愛情走向不幸。一些讀者將她的悲劇歸之于身世、性格宿命。我卻覺得,她的不幸絕非是命運的捉弄,完全是她的行為選擇所致。在價值觀上,她沒有任何問題,但在踐行上不夠徹底,缺乏對自己行動的管控力。
穆念慈愛上楊康,起于楊康的風(fēng)度翩翩、溫文爾雅,隨后在耽迷中越陷越深。得知楊康屬于敵對陣營,與自己的價值觀嚴(yán)重沖突時,內(nèi)心產(chǎn)生糾結(jié),但楊康的柔情和蜜語讓她后移了價值觀防線:只要他是好人、對我真心就可以。再后來,她覺察到,楊康的問題不僅是陣營屬性的問題,而有可能是善、惡的問題。她加倍糾結(jié),但仍不愿放棄楊康的儒雅溫柔(很大程度上是偽裝),希望是自己的誤解。于是,一伺“阿康”拿出柔情“殺手锏”,她就會上當(dāng)。等到自己確定楊康犯下連樁惡行后,又幻想可以拉他回頭。然而,楊康的被利欲、權(quán)欲浸泡已久的心,絕不是她的溫言歸勸能打動的。終于,她絕望地看著自己的意中人在“人渣”的路上越行越遠(yuǎn),而自己仍無法掙脫柔情魔手的拉拽,不愿放棄自己的感情投入,終至自己萬劫不復(fù),也間接加重了國家、“江湖”(社會)的災(zāi)難。
“早已明知對他的愛,開始就不應(yīng)該。我卻愿將一世交換他一次真意對待……為了他,甘心去忍受人間一切悲哀。在我心中,這份濃情,沒有東西可代……我是寧愿改我生命,癡心也不愿改。”
黃霑作詞的這首《肯去承擔(dān)愛》將穆念慈的哀婉傷痛、癡情不改的心境寫得淋漓盡致。
世界上沒有超然于價值觀之外的“阿康”;沉緬于滲入了虛偽、奸惡的柔情密意無異于飲鴆止渴;知而不行較之不知不行,不過是九十之于半百。這是穆念慈們應(yīng)汲取的幾點教訓(xùn)。
“穆念慈式癡迷”造就了不知多少癡女怨男,如今依舊在作害。因為,在和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沒有“陣營”的界分,價值觀的錯誤往往隱藏得更深,另一方更容易被蒙蔽。
穆念慈的悲劇不僅是絕好的情感教育教材,對交友、教育評價、價值觀踐行亦有意義:道不同不相為謀,作為成人,我們不僅不要因為物質(zhì)利益或是興趣愛好與那些“三觀”不正的人論交情稱兄弟,更要教育子女、學(xué)生亮眼明心,不要因哥們意氣、情趣相投等交惡友或加入行為不端的小團體;教師教育、評價學(xué)生要以德為重,不能因?qū)W生表面乖巧伶俐,成績出眾,有某方面才華,而忽視其品行中的“暗斑”,甚至姑息、縱容,這是在為他們自己和社會“埋雷”;立德樹人,不僅要啟其識,更要導(dǎo)其行,只有經(jīng)過行動檢驗、淬煉的德,才是真德,才能真正令個體幸福,為社會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