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桂端
時值金秋,太極拳友們約起同游初稽山,親近自然愉悅身心,其樂融融。
初稽山位于詔安縣金星鄉(xiāng)湖內(nèi)村旁,與九侯山風(fēng)景區(qū)緊緊相連,同屬烏山支脈。高山流水,崖壁峭立,深谷幽幽,怪石嶙峋,是一處山水俱佳的自然景觀。
車子沿著九侯大道行駛,到了湖內(nèi)村東坑尾停車場,我們?nèi)〕鲕噹镌缫褌浜玫奈锲?,往村旁的山路徒步前行。這些時常一起晨練的朋友,之間的友誼猶如兄弟姐妹般的親切。故而美其名曰:“太極一家親”。林大哥為大家準(zhǔn)備了一色草帽,此行男女老少十八人,儼然一支旅游隊。
經(jīng)常驢行的鑫在前面帶路,山路蜿蜒盤旋、灌木叢生。閩南的秋天并未覺得蕭瑟,青山依舊,滿目蔥蘢,散發(fā)著草木的芳香。時而蝴蝶翩翩、鳥鳴啁啾,時而傳來陣陣淙淙的流水聲。
尋著水聲前行,身上的背包、手上的物品漸漸覺得負(fù)重起來,大家額前早已滲出了汗珠。峰回路轉(zhuǎn),鑫撥開路邊的灌木叢,貓著腰拽著藤蔓,動作嫻熟地一步一步退落峽谷,朋友們小心翼翼緊跟其后,大有猴子撈月的陣勢。
就當(dāng)轉(zhuǎn)身回望,眼前豁然開朗。重重青山之間隱藏著一道峽谷,順著山勢無限延伸。這里真是巖石的世界。奇形怪狀的巖石星羅棋布、千姿百態(tài)。也許是火山噴發(fā),形成了“全石以為底”的大峽谷,石上有石,清潔如洗,不見泥沙。又也許加上冰川的侵蝕,雨水的沖刷,激流永無休止的試煉,許多巖石上面留下一個個圓形石臼,盛滿清泉,形如“洗腳桶”。民間傳說這是仙人濯足留下的痕跡,所以常把此處稱為“石腳桶”。許多“石腳桶”旁邊還有仙人的腳印呢。這些巖石有著天然樸素的風(fēng)格,沒有半點鑿痕。
這里也是泉水歡唱的舞臺。清泉石上流,時緩時急,或?qū)捇蛘?、或深或淺,在秋陽下閃爍著白花花耀眼的光芒。嘩嘩的水聲震蕩山谷,抬頭仰望,霎時一道瀑布映入眼簾。就在對面的山崖,從天而降的水流,順著垂直的崖壁落入峽谷,遠(yuǎn)觀如仙女下凡,水霧氤氳,使雄壯的青山增添了秀色,變得嫵媚動人。近看,更像無數(shù)勇士,傾其力量和勇氣,義無反顧俯沖山崖,跌跌撞撞飛珠濺玉,激湍轟響。隨即匯聚成大小不一的綠潭,復(fù)而流經(jīng)石面淙淙流淌。
古往今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據(jù)《詔安縣志》記載,此處稱為“初稽玉泉”。清朝詩人沈祖庚有詩云:“劈開峭壁水潺潺,萬道金光噴滿山。豈是泉源通碧漢,銀河瀉出到人間。”明代“八閩元士”陳汶輝壯年遠(yuǎn)游各地,了解風(fēng)土民情,后歸隱詔安初稽山。有一對聯(lián):“臨水饒佳境看驚濤拍岸海鳥翔空自是隱士樂土;江山震盛銘仰謝聘乞休清潭垂釣長留高風(fēng)中朝。”先賢遠(yuǎn)離朝中是非紛爭,在如此樂土隱居,清潭垂釣,抑或聽泉品茗,何等逸致閑情?據(jù)說早年瀑布附近還有一座初稽寺,說不定正是“八閩元士”的住處。
站在瀑布腳下,朋友們歡呼雀躍。有的蹲下身子,掬一抔清泉,除卻秋日里的浮躁;有的美人照鏡,把影子糅合在云水間;有的在清泉擱淺處尋找光滑圓潤的鵝卵石,華淘到一塊明凈透亮的水晶石,愛不釋手。森找一塊平整的大石頭,支起了爐灶準(zhǔn)備煮水品茗;燦背了一路的“黑鍋”輕輕放下,開始忙活大家的午餐;麗姐操出太極刀劍,演繹一段出神入化的太極神韻;手腳輕靈的鑫剛一個“野馬跳澗”又攀上高高的巖石,擺弄“猴子觀?!钡淖藙?,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時間,笑聲、嘩嘩的流水聲,回蕩在青山綠水之中。
瀑布上游還有許多“石腳桶”,幾位朋友興沖沖正要溯源而上,望斜陽日暮,只好下山。回眸仰望,青山如黛,云蒸霞蔚美如仙境。初稽玉泉賦予高山以靈性,生機盎然;賦予巖石以萬種風(fēng)情,令人遐想。山水相依,歲歲年年奏響著初稽山鐘靈毓秀的不老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