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強
【主題導(dǎo)語】
唐朝在歷史上是個了不起的時代,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出現(xiàn)了貞觀、開元兩個盛世,文治武功都屬上乘。唐朝的詩人如李白、王維、杜甫等,都受時代的感染,寫下了許多充滿時代精神的詩篇,成為大唐的歌者。他們用詩歌讓自己站成了大唐歷史上的一道道風景。
【選文一】
為李白畫像
馮 磊
《酉陽雜俎》里有一段關(guān)于李白的文字:“李白名播海內(nèi),玄宗于便殿召見,神氣高朗,軒軒然若霞舉。上不覺亡萬乘之尊,因命納履,白遂展足與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勢,遽為脫之。及出,上指白謂力士曰:‘此人固窮相。”
段成式的這段文字,讓帝王在詩人面前遜色了一回。原本是臣子拜見君主的召見,倒搞成了皇帝拜會文化明星的粉絲會。只是,這里的皇帝內(nèi)心感受復(fù)雜。面對神氣高朗的詩人,他自覺矮了三分。面對詩人戲弄宦官的鬧劇,他有些惱火,又有些自嘲。
如果段成式的記載屬實,那么李白后來仕途的失意,恐怕就不僅僅是其同僚打小報告造成的。一個文人,如果風流倜儻到連皇帝都嫉妒的地步,那么他的仕途就可想而知了。
《酉陽雜俎》里的這段文字,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倒是李白的俊逸。
面對皇帝,他的臉“神高氣朗”,燦若云霞。他沒有自卑,沒有匍匐于地的可憐相,更沒有被嚇得一臉土色的篩糠相……
這是一張超凡脫俗的臉。盡管李白不排斥富貴,但骨子里有自己的主張。這張臉浸淫著盛唐的氣度,不委瑣,不陰謀詭計,不惶惶然如喪家之犬。
確實,比起孔子來,李白臉色好多了。比起龔自珍來,李白少了幾分憂慮。比起魯迅,李白多了數(shù)百倍的飄逸與瀟灑(魯迅不是一個瀟灑的文人,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是一個重度的抑郁癥患者,無邊的暗夜里,他喜歡一個人在斗室里徘徊)。盛唐的詩人們,王維、孟浩然、王昌齡、岑參……他們少有陸游的長吁短嘆和魯迅的憤世嫉俗。
李白們,得以與自然親近,得以抒寫瑰麗的自然詩章,而不是斤斤計較于幾斗米的使喚……盛唐,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時代!
我最喜歡的李白畫像,來自于中學(xué)時代的教科書,作者是誰,至今不得而知。
畫面上,李白白面有須。這,是典型的古代美男子特征。傳說,周瑜就有一張俊朗的臉,稱得上是“白面有須”。而在古詩《陌上?!防铮_敷向騷擾她的官僚如此介紹自己的夫君:“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
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李白的那雙眼睛:目視前方,雖然一眼即能看出是文弱書生,卻頗有幾分豪放氣概。這張畫像,作者有意將詩人的眼睛斜立起來?;蛟S,在他看來,只有這樣一雙眼睛,才可以睥睨權(quán)貴,超脫世俗。
——這是一張令人難以忘懷的面孔。他白皙、潔凈,充溢著高貴的氣息。他長須稀疏,超然而飄逸。這張臉上,寫滿了自信與傲岸,同樣的,也寫滿了不俗與執(zhí)拗。
我喜歡這張臉,或許,與畫像的人內(nèi)心深處頗有幾分共同的認知。在看過這幅畫像之后,從此就難以忘懷,直至今日。
李白的這張臉,作為中國文化的風向標,與他的時代一起,在古典的中國,熠熠生輝。
或許,是時代造就了文人的面孔。反之,文人那張或自信或失落的面孔,也無時不在為他們的時代寫下注腳。
(選自2011年11月1日《福州晚報》)
【解 讀】
“文如其人”,“詩仙”李白詩風清新飄逸,其人亦如其詩一樣瀟灑飄逸。文章為李白畫像,不重繪其形,重在寫其神,表現(xiàn)李白的精神面貌。行文中聯(lián)系李白的逸事,所處的時代背景,知人論世,并與古今文人作比較,寫出了李白的個性特點,如同一位高明的畫家寥寥幾筆便繪就一幅惟妙惟肖形象生動的寫意畫,形神兼?zhèn)洌蜩蛉缟?/p>
【選文二】
王維只能暗戀
閆 紅
朋友讓我說我最喜歡的詩人是哪一個,我說是王維。
喜歡這個人可以有太多理由。從俗里說,他官至右丞,身份不凡。從雅里說,此人才華橫溢,多才多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從他這兒說起的,還擅長音樂。有個很著名的例子:他看見一幅演奏場面的畫,便根據(jù)畫上人的動作推測出他們正在演奏什么曲子,有好事者按照圖上排演,果然如王維所說。這個故事當不得真,一幅畫面只能表現(xiàn)一個音符而不是一段旋律,但從中可窺見王維必是在音樂上有很高的造詣,后人才敷衍出這樣的傳說。
更難得的是,這個人還漂亮。當年他到長安尋找出路,有人給他出主意,讓他白衣飄飄,在頗有實權(quán)的某公主出席的宴會上演奏,果然引起公主的注意,后話不提,這里只說王維的風雅俊逸。
僅僅是如此嗎?我不是一直標榜不在意那些表面化的東西嗎?有才華的人多的是,有才華還漂亮的人也不少,有才華、漂亮并且身居高位的人可能要少一點,但這也構(gòu)不成我對他情有獨鐘的理由。說起來,還是因為,他詩中顯示出的氣質(zhì)與我的靈魂深深契合,是我在浮躁煩悶的日子想要飛至的境地。
年少時候在寂靜的清晨讀王維的詩:“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涼意侵入靈魂,再蔓延至骨骼,一顆心沉下去,沉到井壁青苔之間,愿意萬劫不復(fù)。再讀他的“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來”,二十字間顛覆了時空,將短短一瞬變成了地老天荒。
王維的詩意是婉妙的,如女子低首斂眉的舞姿。王維的詩意也是強大的,如水墨山水的屏風,舉重若輕間,拒絕了浮華與煩亂。
因為能夠自力更生,我對金錢無所愿;因為有其他獲取的途徑,我對才華無所愿;對于一個男人,我唯一的愿望是他能有讓我安靜下來的力量,隔著千年時空,王維讓這樣的力抵達我的心中。
可是,完美的是緊張的,我沒法想象怎樣跟這樣一個男子談戀愛。其次,作為一個不可救藥的悲觀主義者和懷疑主義者,我非常擔心取消距離之后,完美的光芒消失,華美的袍子上涌出了虱子。再說了,我生性笨拙,總是手忙腳亂,打翻盤子,帶翻椅子,宜靜不宜動,若把一份安靜的景仰變成生動的愛情,簡直是揚短避長。
只能是暗戀。比如做王維身邊的一個女侍,在他獨坐幽篁中,彈琴復(fù)長嘯的夜晚,坐在他的腳邊,素衣、黑發(fā),干凈的額頭與眼神,并堅持不發(fā)一語,在月光與竹影的變幻中,在琴聲與嘯聲的交替中,我細若游絲地,感受著這個男人內(nèi)心的靜氣與激情。
(選自《她們謀生亦謀愛》)
【解 讀】
暗戀,是因為王維詩中顯示的氣質(zhì)與我的靈魂深深契合,是因為王維的詩隔著千年時空依然有讓我安靜下來的力量,是因為存在距離才產(chǎn)生了完美,因此只能是暗戀,只能是默默的景仰。讀了本文,我們能感受到了一個才華橫溢、風雅俊逸的詩人形象,能感受到作者對詩人王維的敬仰之情。
【選文三】
草堂的情思
夏立君
滿是牛糞的陋巷,我來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窯洞,蹲在筆架山的腹部?!爸ㄑ健币宦曢T響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靜。歲月沉默著與院中的老棗樹共守著當年的秘密。門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
空無一物的窯洞盛滿了蒼茫如水的時光,渡我,渡我到遙遠的大唐,去追尋那鳳凰的足跡。
輝煌的昨日,幽麗的往事,公孫大娘的舞姿和曹將軍霸的丹青,都被裝入詩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獨自留在那漫漫孤旅。當李青蓮的酒杯里釀造他的狂草的詩與人生時,你正在帝國的陰影里跋涉,所以你永遠也不會有謫仙甩一只靴子給高力士的瀟灑。你是一棵子貢植于孔子墳前的柏樹,一筆一劃,都寫得那么認真,那么艱難。難民、傷兵、胡馬、羌笛,墜在你的每一首詩上,壓彎了凝重的枝椏。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謂的“詩人”加起來,也扛不起你樹上的一枝重柯。
樹邊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車轍,就是順著這條自古以來無數(shù)讀書人走過的路,你躊躇滿志走向長安,然而為時晚矣,長安已是一臺大戲的尾聲。雖然曲江水邊麗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滿座,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那匹疲驢馱著你的理想和抱負,在大雁塔下躑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緊閉的門戶,無論是寄食富門還是賣藥市上,都早將一個書生的自尊戳得鮮血淋漓。為何,為何你不像你詩中遨游萬里的白鷗,鼓翅離去?長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人魂牽夢繞,永難釋懷?在生命的最后回歸之時,你無限眷戀地回過頭,仍是“愁看直北是長安”。多柳的長安啊,宮墻何其高!而我們,中國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將自己的一生,在這墻外打了個死結(jié)?!伴L安”,在他們就是國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園,就是神圣的圖騰。這是一個永遠的夢!屈大夫做過,諸葛亮做過,你的好友李白做過,雖然只是夢,卻火一樣映紅了你們的人生。
夏天的雨,你的詩句乘云而來,驟然間雨點般紛落,淋濕了我無邊的思念。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zhuǎn)拙”,第一次誦讀這兩句,我的熱淚便止不住與“里巷”共流。好迂的詩人啊,你如何這樣執(zhí)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無著,你卻“窮年憂黎元”;“老妻衣百結(jié)”“幼子餓已卒”,你卻“默思失業(yè)徒,因念遠戍卒”;茅屋為秋風所破,你想的是廣廈萬間,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敵城,悲的卻是“四萬義軍同日死”。一個又一個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燈下披衣而坐,咀嚼著時代的苦難,任那種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瘋狂生長,瘦削的肩頭,便有推不掉的重量。“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三十五歲的你就如此透徹,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筆架山憶寂寞千載,你之后,誰又能有如椽大筆擱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貴,運交華蓋以致連飯都不足呢?既然“文章憎命達”,何不去掉勞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在你,“文章千古事”,它是你的靈魂,你的生命,是你與繆斯的終生契約。從“朱門”到“路邊”,這中間千山萬水,你跨過了,便從“詩人”走向“詩圣”。
然而,我們對于夫子的熱情和追求總過于“詩”,于是你仍處陋巷,但一切都會死去,只有你的“詩”活著,并將永遠活下去。
(選自《新人文讀本》)
【解 讀】
我們還記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里的杜甫,還記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里的杜甫。從追求功名到關(guān)注民生,這是一個艱難的轉(zhuǎn)變過程,杜甫跨越了這個過程,就從一般詩人成為了詩圣。全文以第二人稱行文,以濃烈的抒情色彩,抒發(fā)了作者對詩人的不幸人生的同情和對詩人高尚人格的熱情贊美。
[作者通聯(lián):山東萊陽市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