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古譜牒的類型、層級與流變

2019-04-29 09:08陳鵬
古代文明 2019年2期
關鍵詞:中古流變層級

提 要:依據囊括族姓數量,中古譜牒可劃分為“單姓譜”和“諸姓譜”兩大類型,而“單姓譜”又可分為“皇族譜”和“庶姓譜”,“諸姓譜”亦可分為“氏族譜”和“州郡譜”,此為中古譜牒的“二型四類”。唐后期,四類譜牒均呈現出新面貌,開啟了宋代以降譜牒形式變化的先聲。唐宋間譜牒的承襲關系,可為今人重塑中古譜牒提供參考。從世系記錄來源的視角,中古各類譜牒可劃分成如下層級:“庶姓譜”最為基礎,“皇族譜”層級稍高,“州郡譜”是“庶姓譜”的上級,“天下氏族譜”較“州郡譜”又高一級,“專類氏族譜”與“天下氏族譜”大體相當或稍低。中古譜牒的類型與層級的理清,為考察中古譜牒的形式、內容和功能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中古;譜牒;類型;層級;流變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9.02.009

中國中古時期,1譜學興盛,近代學人予以相當的關注,或輯錄譜牒佚文,或考察譜牒體例、內容和功能,從而豐富了今人對這一時期譜學、譜牒的認識。2但鑒于中古譜牒多已散佚,除《元和姓纂》外,僅零散佚文傳世,吐魯番出土的族譜亦非全帙,以致出現學人所說中古譜牒研究面臨的尷尬局面——“無法進入具體的實證性研究層面”。3

為解決上述問題,研究者在史料的廣度和深度上進行拓展,不僅搜集傳世譜牒佚文,更致力發(fā)掘“新材料”。今人的輯佚研究是在清人章宗源、姚振宗、王仁俊等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工作,包括對文獻征引中古譜牒佚文的輯錄與整理,4也包括對單種譜牒的輯考。5輯佚工作無疑推動了中古譜牒研究,但輯佚成果與各種譜牒的原貌往往存在一定距離,僅具管窺之效。鑒于此,學人更注重“新材料”的發(fā)掘。

所謂“新材料”,包括敦煌吐魯番文書、碑志

等出土文獻,也包括以往未留意或較少關注的材料。吐魯番文書中有兩件族譜殘卷,給中古譜牒研究提供了實例;但二者均為“圖譜式”譜牒,與傳世文獻記述差異較大,未必是中古譜牒的主流形式,對相關研究推動有限。1從近年中古譜牒的研究狀況來看,陳直先生將碑志材料引入譜牒研究中,開拓了譜學研究的材料來源。2此后,“石刻家譜”、“碑譜”之說,見于中國譜學史著作。3中古史研究者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利用碑志探討中古譜牒。郭鋒利用吐魯番殘譜、隋《張士寧造像碑》、敦煌出土《氾氏家傳》、唐于邵《河南于氏家譜序》等文獻,探討了晉唐譜牒的形式和內容。4近來,陳爽發(fā)展了陳直的觀點,利用南北朝墓志中特殊位置和行款的譜系記錄,探討了中古譜牒的形式與內容,令中古譜牒的面貌清晰起來。5陳爽對墓志載世系與譜牒關系的討論,成為當下中古士族研究的重要觀點。6此外,陳爽還利用“近世家譜所存六朝譜牒史料”和宋人汪藻《世說人名譜》,考察兩晉南北朝時期私譜上達官府的具體程序和“綴合”墓志譜系、復原譜牒(《陳國陽夏謝氏譜》)的原貌,7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中古譜牒研究。

不過,既往研究亦不無問題,尤其是研究者對各類譜牒的異同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未將不同類型譜牒的材料加以分辨,以致觀點存在疑義。比如墓志中的世系書寫,被認為來自譜牒,但究竟是來自志主家族的私修家譜,還是抄自朝廷官修或譜學家編撰的總譜、氏族譜呢?后者的可能性較小,一是志主家世往往由后人或族人提供,二是墓志中世系可能尚未被編入各種總譜、氏族譜中。但倘來自前者,也存在問題:在尚未出現若后世“歐、蘇譜法”般家譜編撰標準的中古時期,不同家族私修家譜的形式何以基本一致呢?

試圖解答上述問題,有必要重新思考中古譜牒類型的劃分,并探討各類譜牒的關系。鑒于類型是一種并列關系,本文擬引入“層級”的維度,從編纂程序、材料來源的角度考察不同類型譜牒的關系。而自南北朝至唐代,各類譜牒有所變化,并對宋代以降的譜牒有所影響,本文亦予以考察,以期對中古譜牒有一個框架性把握。

一、中古譜牒類型的再檢討

譜牒類型,是探討中古譜牒相關問題的基礎。魏征在編撰《隋書·經籍志》史部譜系類時,將收錄的41部著作中的同類譜牒置于相近位置。《隋書·經籍志》對譜牒的安排隱約存在著分類觀念,但限于史志體例,并未能給出明確的分類方式。8此后的《舊唐書·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等,也都采取類似做法,直到鄭樵的《通志·藝文略》,首次明確提出了譜系文獻的分類方法。

《通志·藝文略》將譜系文獻分為六類:帝系、皇族、總譜、韻譜、郡譜、家譜。9鄭樵的分類方法,對后世學者產生了深遠影響,如潘光旦論中古譜學“內部之分化”時,即取鄭法。1然而,許多南北朝譜牒在宋代已亡佚,鄭樵亦未目及原書,故他做出的分類存在感觀和臆測的成分。

降及近代,楊殿珣將魏晉南北朝譜牒分為家譜、總譜、郡譜、皇室譜四類,將唐代譜牒分為家譜、總譜、皇室譜三類。2大體來講,家譜是“記載一姓一族譜系的譜書”,總譜是“記載國內眾多家族譜系的譜書”,郡譜指“記載一州或諸州眾多家族譜系的譜書”,皇室譜指“記載皇室譜系的譜書”。3此說是對《通志·藝文略》的繼承,同時,楊先生注意到《藝文略》“帝系”與“皇族”兩分的不合理,也注意到“韻譜”一類與其他幾類在分類方式上的差異。

日本學者多賀秋五郎對《通志·藝文略》的分類則另辟蹊徑,他將五代以前的譜牒稱作“古譜”,分成“總譜型”和“單譜型”兩大類型,前者又分為“官譜”和“望族譜”兩類,后者又分為“帝室譜”與“家譜”兩類,四類之下又分成各小類。4多賀氏的分類,令中古譜牒的類型變得清楚,5但也存在著官譜與望族譜區(qū)別不明、四類譜下各小類劃分過于繁雜和標準不夠明確等諸多問題。

徐揚杰在多賀氏的基礎上加以調整,將中古譜牒分成“單姓族譜”和“望族譜”兩大類?!皢涡兆遄V”指一個家族的譜牒,又分“士族譜”和“皇族譜”兩類;“望族譜”是“將一定范圍的家族統(tǒng)統(tǒng)上于一個簿籍的譜牒”,包括“天下望族譜”和“郡國望族譜”兩類。6倉修良也做出與楊殿珣、徐揚杰類似的分類方式,將魏晉南北朝譜牒分為總譜、州郡譜、皇室譜、家譜四類。7

前賢對中古譜牒的分類,大體依據三條標準:(1)譜牒囊括族姓數量;(2)譜牒編纂形式;(3)譜牒功能。在這三條標準中,囊括族姓數量可以說是劃分譜牒類型的第一標準,是探討譜牒形式和功能的基礎,因為囊括族姓數量是單姓還是多姓,形式和功能都完全不同。就此而論,多賀氏和徐氏對中古譜牒的分類較合理,對譜牒研究也較方便。本文也主張將中古譜牒分為兩大類型——“單姓譜”和“諸姓譜”?!皢涡兆V”即著錄單一族姓世系、婚宦的譜牒著作,“諸姓譜”指著錄諸多族姓譜系的譜牒著作。

中古譜牒的兩大類型,依據形式和功能,可

進一步劃分。《通志·藝文略》對譜系文獻的六類劃分,“帝系”、“皇族”二類側重功能,“總譜”、“郡譜”、“家譜”兼顧形式與功能,“韻譜”則側重形式。參考前賢分類,本文將“單姓譜”分作“皇族譜”和“庶姓譜”兩類,“諸姓譜”分作“氏族譜”和“州郡譜”兩類,以下一一說明。

1,皇族譜:即著錄皇族譜系的譜牒著作。南北朝的皇族譜是漢魏宗室屬籍和中古譜牒相結合的產物,至唐代,皇族譜編撰更加“制度化”,內容和形式也走向“多樣化”,至少包括系譜(帝系)、宗譜、玉牒以及各種皇親譜(如皇后譜、皇孫譜、縣主譜等)。8

2,庶姓譜:即一般家族的家譜、宗譜。以往或稱作“家譜”、“私譜”,9但“家譜”含義稍嫌寬泛,“私譜”可指私修譜牒。徐揚杰將“士族譜”與“皇族譜”對稱,但筆者以為中古修譜的家族,不僅是士族,地方豪強亦可修譜,且士庶之間并非完全沒有流動,故采用與“皇族”相對的“庶姓”一詞。

依據著錄親屬的范圍,“庶姓譜”或可做進一步劃分。從文獻征引和目錄著錄來看,中古各家族私譜多為以“家譜”或“家牒”為名,但也存在《趙郡東祖李氏家譜》等明顯為某一房分的譜牒,1以及《吳郡陸氏宗系譜》、《韋氏諸房略》、

《周氏大宗血脈譜》等包含諸房的“宗譜”。2按著錄宗姓成員范圍,“庶族譜”大體可分“家譜”、“房譜”、“宗譜”之別。陳爽考察《世說注》引《謝氏譜》,發(fā)現其中包括陳郡謝氏和會稽謝氏兩支,提出南北朝通行的《謝氏譜》“所錄不只陳郡謝氏一支,系謝氏通譜”。3如是,中古時期當存在包含同姓不同望家族的“通譜”或“聯姓譜”。4

3,氏族譜:指著錄王朝境內士族或某一類型家族的世系、地望、門第的譜牒。依據著錄家族的范圍,“氏族譜”可分為“天下氏族譜”和“專類氏族譜”二種。前者是著錄一朝某一時期境內士族的譜牒,例如東晉《姓氏簿狀》、南齊《永明氏族狀》、梁《十八州譜》、北周《建德氏族》、隋《開皇氏族》、唐《貞觀氏族志》等。后者則是著錄某類特定家族群體的譜牒,比如南朝著錄僑姓高門的《百家譜》、著錄吳姓高門的《東南譜》,再如《大唐十四家貴族》、《國朝宰相甲族》等。這二種譜牒雖然容納家族數量、范圍有別,但地域范圍均為王朝全境,故有“總譜”或“統(tǒng)譜”之稱。考慮到中古官修譜牒,往往以“氏族”為名,唐代譜學家柳沖也謂之“氏族之譜”,5故本文以“氏族譜”名之。

“氏族譜”既包括官修譜牒,也包括譜學家私修的譜牒,比如梁賈執(zhí)《姓氏英賢譜》、北齊曇剛《類例》、唐路敬淳《衣冠譜》等。有必要說明的是,“氏族譜”,尤其是“天下氏族譜”,往往卷數較大,與“姓氏書”的形式和內容接近。正如陳爽所論,“隋唐以前,譜牒與姓氏書多混而不分”。6南北朝至唐前期,除劉宋何承天《姓苑》、唐人王玄感《姓氏實論》這類明顯屬姓書的著作外,氏族譜與姓書很難分辨,但自唐代始,姓氏書逐漸增多。7

值得注意的是,《通志·氏族略》論中古譜牒姓書的分類:“其書雖多,大概有三種,一種論地望,一種論聲,一種論字。論字者則以偏旁為主,論聲者則以四聲為主,論地望者則以貴賤為主?!?這是從編纂形式上給譜牒姓書的分類,即按什么方式排列各個族姓。而《通志·藝文略》譜系類則有“總譜”、“郡譜”、“韻譜”三類,后二者似與“論地望”、“論聲”對應。那么,“論字者”與“總譜”是否對應呢?《藝文略》“總譜”類著錄的文獻,包括一些今日尚存的宋代著作,可確定是按偏旁排列諸姓,比如邵思《姓解》,9但南北朝和唐代的譜牒姓書,尚無法證明是“論字者”。

4,州郡譜:指著錄某一州郡或某一區(qū)域內著姓的譜牒。例如《隋志》記載《益州譜》、《揚州譜鈔》、《吉州諸姓譜》、《關東關北譜》等。10

對于“州郡譜”與“氏族譜”,有必要討論兩點:其一,《通志·藝文略》將南朝齊《王司空新集諸州譜》、梁《十八州譜》皆納入“郡譜”類。但二者均以境內士族著姓為著錄范圍,應遵從徐揚杰將之歸入“天下望族譜”的做法,11劃入“氏族譜”,只不過這種“氏族譜”是按州郡排列族姓,亦即“論地望”者。

其二,《通志·藝文略》還將一種姓望簡譜納入“郡譜”中,即《唐新定諸家譜錄》。此譜又名《天下郡望姓氏族譜》,為李林甫等撰,雖已亡佚,但據敦煌出土的姓譜可確定這種譜牒的形式和性質——敦煌本《大唐天下郡姓氏族譜》為此譜的民間鈔本,S2052《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則可能是以此為底本的擴充本。1此類譜牒形式如下:“某州某郡出幾姓:某、某、某?!逼澮齋2052《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為證:

雍州 始平郡 出四姓:馮、龐、宣、陰。

雍州 武功郡 出四姓:蘇、韓、是、殳。2

這種譜牒是僅條列各州郡著姓,而不載世系的文本,自南北朝至唐代一直存在,例如南朝梁《諸士族譜》、北魏《太和姓族品》和敦煌出土的簡譜。3池田溫稱作“郡望表”,4本文則因其簡略,稱作“氏族簡譜”。這類文本不載世系,似不應視作譜牒,但多以“譜”為名,目錄著作也歸入譜系或譜牒類,且與“天下氏族譜”存在聯系(詳見下文),似可歸入“氏族譜”的一個子類。

綜上,中古譜牒可分為“單姓譜”和“諸姓譜”兩大類型?!皢涡兆V”按著錄的對象,又分為“皇族譜”和“庶姓譜”兩類?!爸T姓譜”則可按著錄家族的空間范圍,分為“氏族譜”和“州郡譜”兩類。筆者將之概括為中古譜牒的“二型四類”,四類之下又可按形式和內容進一步細分。當然,分類很難做到完美,各小類間可能存在模糊和交叉。本文也只是對中古譜牒做出大致的分類,從類型角度闡明中古譜牒的概況,為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二、中古譜牒的材料來源與層級

譜牒類型劃分,為認識中古譜牒提供了一個框架,但辨別不同類型譜牒間的關系同樣重要。大體而言,“單姓譜”是“諸姓譜”的材料來源,但二者不是純粹的單向關系,“諸姓譜”也會成為“單姓譜”的依據。通過考察各類譜牒的材料來源,探索世系記錄在不同類型譜牒間的傳遞,可揭示不同類型譜牒間的關系,從而定位各類型譜牒的層級。

“庶姓譜”,作為各家族的家譜,被稱作“私譜”,是其他譜牒編纂的基礎?!八健辈粌H指私撰,亦指具有私家或私族檔案的屬性,且不作為共享文本向外部發(fā)行或流傳。這從唐宋目錄著錄 “庶姓譜”數量之少即可看出,正如陳爽所論,當時“僅官譜作為圖書流傳,而數量龐大的私譜并沒有作為典籍得到著錄”。5鑒于中古庶姓家譜的“私”屬性,似可引入“成文家譜”(Written

genealogy)這一概念。這是社會史學者考察明清族譜時相對“口傳世系”使用的,6本文用來指中古各家族私修的譜系文本??拼笮l(wèi)謂明清族譜手稿“更像是一種檔案而不是書”,“即使是刊行了,族譜按其性質而言,也是未完成的:刊行僅僅是形式上的完成和統(tǒng)一?!?中古家譜也存在類似情形,目錄著錄和傳世文獻征引者,當達到了“形式上的完成和統(tǒng)一”,可算作書籍了,筆者將之歸入譜系文獻中的“庶姓譜”,而未作為共享文本向外流傳的私家譜系,則稱作“成文家譜”。從“成文家譜”到“庶姓譜”,韋鼎撰《韋氏譜》可以說是一個“典型”。南朝陳朝韋鼎出使北周,與北周掌權者楊堅談及京兆韋氏譜系,史稱:

(隋)高祖嘗從容謂之曰:“韋世康與公相去遠近?”鼎對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絕,自生以來,未嘗訪問?!钡墼唬骸肮偈狼渥澹蔚脿栆??!蹦嗣俳o酒肴,遣世康與鼎還杜陵,樂飲十余日。鼎乃考校昭穆,自楚太傅孟以下二十余世,作《韋氏譜》七卷。8

此處《韋氏譜》七卷,當即《隋志》載《京兆韋氏譜》、《兩唐志》載《韋氏譜》。1此譜編撰很可能出自楊堅建議,成譜后副本獻于朝廷,后收于秘閣,故得以被《隋志》著錄。

中古私家“成文家譜”、“庶姓譜”中世系記

錄的材料來源,主要包括以下四類:家族舊譜、口傳世系、初始譜系記錄,以及同姓他族譜牒。2

“同姓他族譜牒”,主要用于完善姓源和建構早期世系,一般不涉及本家族世系,不必細說?!凹易迮f譜”,是之前編撰的“成文譜牒”。唐于邵《河南于氏家譜序》即提到于邵高叔祖唐初名臣于志寧曾“修集家譜”,至于邵又撰成新譜。3《于氏家譜》亦不作為共享文本流傳,屬于私家檔案,“家藏一本,人人遵守,未嘗失墜”??芍俺晌募译骸痹诶碚撋峡梢圆粩嘀匦蓿匦迺r,舊譜成為新譜的重要材料?!翱趥魇老怠焙汀俺跏甲V系記錄”,則構成一個家族初次修譜的主要材料來源,也是重修或新修家譜時不見于舊譜的重要材料。“口傳世系”,一般不超過五代,士族著姓為保存家族譜系記憶,當存在不成體系的“初始世系記錄”。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河南于氏家譜序》提到家譜修成后,“自父考及身已降,迭相補注”,4郭鋒解釋作“自父輩起,以下及身至子,似留有空余,做以后各代子孫隨時填注之用”。5倘此說不誤,留有空余,填注后代子孫,已超出了“成文家譜”的內容,屬于不成體系的世系記錄了。這甚至可上溯至東漢末年。《漢晉春秋》載“審配獻書于(袁)譚”提到:“昔先公廢絀將軍以續(xù)賢兄,立我將軍以為適嗣,上告祖靈,下書譜牒。先公謂將軍為兄子,將軍謂先公為叔父,海內遠近,誰不備聞?”6這是指袁紹將長子袁譚出繼紹兄袁基,而立袁尚為嗣之事。值得注意的是,審配稱此事“上告祖靈,下書譜牒”,即記錄于袁氏家譜。中古譜牒一般記錄人物的名字、官爵、婚姻等內容。然“下書譜牒”之際,除袁紹兄袁基早亡外,袁紹及其子均在世,無從按譜牒成例著錄,所謂“下書譜牒”應是不成體系的“初始世系記錄”。這種記錄一般是出于家族成員繁衍和繼嗣關系改變等原因,為維系譜系傳承而記錄的。

要言之,“口傳世系”與不成體系的“初始世系記錄”構成中古家族撰修“成文家譜”的主要材料;二者與舊譜,又是構成新譜編撰的主要資源。當私家“成文譜牒”作為“書籍”流傳,則歸入史部譜牒類(譜系類)中“庶姓譜”。此外,“諸姓譜”中各家族世系記錄,也能給此后各家族編撰“成文家譜”、“庶姓譜”提供材料,且因出于官修或譜學家之手,內容相對精準。

作為“單姓譜”,“皇族譜”在各種譜系文本的層級上,與“庶姓譜”相近。但“皇族譜”有其特殊性:魏晉南北朝繼承了漢朝宗室屬籍的編修制度,并吸收當時譜牒的編纂方式;至唐代,屬籍編修制度進一步完善,后設“圖譜院”作為撰修皇族圖譜的機構。7是故,皇族譜系,首先著錄“宗室屬籍”,在此基礎上編撰成各種“皇族譜”。宗室各支修撰的“成文家譜”和“家狀”,也構成“皇族譜”的材料。唐宣宗朝,修圖譜官李宏簡奏請“宗子自常參官并諸州府及縣官等,各具始封建諸王,及五代祖,及見在子孫,錄一家狀,送圖譜院”,以供“磨勘屬籍”。8

需要注意的是,中古皇族在“變家為國”前的家族舊譜,也會成為“宗室屬籍”和“皇族譜”材料。1而且,中古皇族往往攀附偽托漢魏舊族

或當世貴胄,特別是成為皇族后,藉助皇權,“攀附偽托”轉變?yōu)椤笆聦崱保热绺啐R、楊隋、李唐三朝皇族分別號稱出自渤海、弘農、隴西三望。出于制造“事實”的需要,被攀附的著姓譜系,往往也納入“皇族譜”,甚至連同姓不同望的家族譜系,也成為“皇族譜”編撰的參考。盡管中古“皇族譜”散佚殆盡,但《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保存的唐代皇室譜系信息,清楚地展現出李唐皇族不僅攀附隴西李氏,并將李姓各郡望均納入隴西李氏的譜系房分,如趙郡李氏、范陽李氏、頓丘李氏等。2雖因材料所限,無從了解南北朝皇族譜的情況,但唐朝皇族譜已展現出明顯的“李姓通譜”傾向,無疑也吸收了多份同姓家譜。

“諸姓譜”,包括“氏族譜”和“州郡譜”,往往以“單姓譜”為材料來源。是故,在各種譜系文本的層級中,“諸姓譜”要較“單姓譜”高?!锻ㄖ尽な献迓浴酚浭隽恕八?、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的情況,3雖是針對官、私譜牒的論述,但對“諸姓譜”與“庶姓譜”也大抵適用。不過,鄭樵之說稍嫌模糊,比如稱“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狀者則上之,官為考定詳實”,“若私書有濫,則糾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則稽之以私書”,“官籍”與“私譜”間究竟如何運作?

近年,陳爽借助近世家譜中保留的六朝“譜序”與“上譜表”,提出中古士族私譜存在一個“由私入官”的過程:朝廷頒布詔令,征集諸家譜牒,各家族整理舊譜,“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要求申報”,包括“姓族由來”和“婚宦職狀”等內容。這種按“統(tǒng)一格式書寫的譜牒”被稱作“譜狀”,呈報給“知譜事”的主管官吏,“知譜事”審核無誤后,“寫出判語,呈報皇帝批準,而后存檔備案”。4近世家譜保存的所謂六朝舊譜“譜序”與“上譜表”不無可疑,5但朝廷征集諸家譜牒,諸家按統(tǒng)一格式呈報,大體符合事實。中古“諸姓譜”無論是官修還是私修,往往依據諸家“庶姓譜”而成。作為東晉南朝譜學基石的賈弼之《姓氏簿狀》,因朝廷給吏助成,兼有官修與私修性質,就是“廣集百氏譜記”而成的。6唐貞觀朝修《氏族志》,也曾“普責天下譜牒”。7中古史書編修時的取材情形,也能給提供一些旁證:比如魏收修《魏書》,《史通》稱“大征百家譜狀”;8再如五代后晉修唐史,“請下文武兩班及藩侯郡牧,各敘兩代官婚名諱、行業(yè)功勛狀一本。如有家譜家牒,亦仰送官,以憑纂序列傳”。9從國史、正史編修時征集私譜的情形來看,官修氏族譜征集各家族譜牒是很自然的。

“簿世”、“家狀”、“行狀”、“家傳”等記錄世系的文本,也是“諸姓譜”的重要材料來源。比如東晉賈弼《姓氏簿狀》以“簿狀”為名,當吸收了“簿世”、“百官簿狀”之類材料;10再如唐林寶《元和姓纂》吸收了不少“家狀”。11官修“氏族譜”尤易吸收這些材料,不僅是因朝廷征集材料的能力較強,更是由于相關材料往往是朝廷保存的檔案文書。此外,先完成的“諸姓譜”也被后來修譜取材,特別是官修“天下氏族譜”往往成為日后官私修譜的依據。

簡言之,各家族“成文家譜”、“庶姓譜”和其他譜系文本,構成“諸姓譜”的材料來源,“諸姓譜”在各種譜系文本中處于更高一級。而在“諸姓譜”內部,“氏族譜”(包括“天下氏族譜”、“專類氏族譜”和“氏族簡譜”)與“州郡譜”也存在層級差序。從內容范圍上講,“天下氏族譜”涵蓋最廣,其它三類譜牒往往與之有關。

“專類氏族譜”,主要也依據私家“成文家譜”、“庶姓譜”,只是比“天下氏族譜”收錄家族范圍要小。是故,在譜系文本層級中,“專類氏族譜”較“天下氏族譜”相近或稍低。當然,也有的

“專類氏族譜”取材于“天下氏族譜”,比如南朝宋劉湛好賈弼《姓氏簿狀》,“為選曹,始撰百家以助銓序”,1當參考了《姓氏簿狀》。

“氏族簡譜”,自南北朝至唐代,存在一個性質變化:南北朝至唐前期重點在于定士族郡姓,唐后期轉變?yōu)橐员嬲J郡望為主,并出現了民間私修本。在南北朝至唐前期,作為定士族郡姓的簡譜,往往是官修“天下氏族譜”的“簡目本”或“節(jié)錄本”。2

“州郡譜”也是依據各家族譜牒和“簿世”、“家狀”等材料編成,只是編修者為地方政府或州郡著姓。官修“天下氏族譜”,很可能存在一個“州郡譜→天下氏族譜”的編撰次序。池田溫曾提出唐朝官修“天下氏族譜”,往往由各府州先搜集氏族譜系材料,編成本地“諸姓譜”或“名族志”,再“上交中央的編纂機構”,完成全國性質的“氏族譜”。3筆者考察隋代譜牒,也認為“開皇氏族”是據各州上呈“某州諸姓譜”編纂的。4隋唐二朝當已形成“私家成文家譜/庶姓譜→州郡譜→天下氏族譜”的編纂流程和譜系文本層級遞進關系。這甚至可能是北朝官修氏族譜制度的延續(xù)。史稱“魏太和時,詔諸郡中正,

各列本土姓族次第為舉選格,名曰‘方司格”。5

《方司格》是一種“氏族簡譜”,6但倘北魏存在一份“天下氏族譜”,可能也是據諸郡中正所上本地姓族譜系而成。至于東晉南朝官修“氏族譜”,當以陳爽先生所論“由私入官”過程為主,而不存在編“州郡譜”的中間程序。7

綜上,從世系記錄來源角度,可將中古譜牒的層級歸納如下:私家“成文家譜”和“庶姓譜”

層級最低,“皇族譜”因部分吸收“庶姓譜”材料而層級稍高,“州郡譜”是“成文家譜”、“庶姓譜”的上級,“天下氏族譜”往往較“州郡譜”又高一級,“某類氏族譜”與“天下氏族譜”大體相當或稍低(參見圖1)。至于“氏族簡譜”,不載世系,則不必納入譜系文本的層級中。

三、中古譜牒“二型四類”的流變

中古譜牒的類型與層級,已如上論,然亦須關注中古譜牒“二型四類”的流變問題,即譜牒在南北朝至唐代的發(fā)展和在唐宋之際的嬗變。考察前者可以動態(tài)視角重新審視中古譜牒的類型;考察后者則可觀察近世士大夫對中古譜牒的認識和改造,有助于深化對中古譜牒類型與形式的研究。

由南北朝入唐,在中古譜牒“二型四類”中,“庶姓譜”的變化最小。值得注意的是,唐代“成文家譜”與“庶姓譜”,更重房分和世次。這一變化的出現,與士族歷經南北朝的繁衍有直接關聯。如何能清晰展現出家族房分衍化與綿長世系,成為唐代私譜面對的問題。于邵《河南于氏家譜序》提及安排房分和世次的方式:房分上,“考慮諸房顯沉因素”,顯宦三房各作上下二卷,余六房并為一卷;世次上,“自九祖某公至玄孫止”,重“可見之世”。1這種分房修譜、重家族近代譜系的方式,是唐后期私譜的新體例,與宋代家譜相近,又或者說,宋代歐、蘇譜法繼承了這種新方式,形成定制。2唐代“庶姓譜”重房分,亦體現在“房譜”和(包含諸房的)“宗譜”的增多,從《新唐書·藝文志》和《通志·藝文略》著錄來看,當也是中唐以來的情況?!巴胀ㄗV”與“聯姓譜”也在唐代增多,尤其“聯宗譜”的出現,錢杭指出“可以定在唐代中后期”。3

“皇族譜”在唐代變化較大,尤其在唐后期,皇族編撰更加“制度化”,設置“圖譜院”和知圖譜官、修玉牒官,種類上也呈現出“多樣化”。4“庶姓譜”的變化,在“皇族譜”上也有體現。作為最大的宗族實體,皇族房分與世次的書寫,也是皇族譜和宗室屬籍編撰面臨的問題。唐代皇族譜和屬籍分房著錄,從《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可窺一斑。一些賜姓記錄,亦可證明這點,比如沙陀人朱邪赤心賜姓名李國昌,“籍系鄭王房”,5表明皇族譜中分房的存在。大中六年(852年),宗正寺奏請宗子上“家狀”,也是按“每房”上納。6在世系上,郭鋒提出唐后期皇族譜“也是用五世原則來劃限”。7至于“宗譜”、“聯宗譜”,在皇族譜上表現得更明顯,這是由皇族的特殊性導致的。

南北朝至唐代,“氏族譜”向受關注。這主要源自官修大型氏族譜,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斗爭、士庶之爭等重要問題。盡管唐前期官私修譜的目的和功能,較南北朝變化較大,但形式上變化不多。變化主要發(fā)生在唐后期,當時官私修譜如林寶《姓纂》等,已不再是評定士族門第的著

作,形式上也與“姓氏書”趨同。上文提到,南北朝譜牒與姓書分化不明顯,既存在《姓苑》、《復姓苑》等“純粹”的姓氏書,又存在接近姓書的“氏族譜”。這種傾向持續(xù)到唐前期,但隨著朝廷不再評定氏族,“氏族譜”進一步“姓氏書化”,甚至出現專門的姓氏學理論著作,比如王元感《姓氏實論》。8

在上述進程中,最突出的表現即譜牒、姓書編排形式的變化。南北朝至唐前期官修大型氏族譜,往往按“地望”排列諸族姓——東晉南朝“十八州譜”采取“以州系郡,以郡系姓”的形式;9北朝隋唐官修氏族譜,是按“州郡譜→天下氏族譜”的程序編修,當亦采用類似的形式。10唐人柳芳稱“善言譜者,系之地望而不惑”,1官修氏族譜“系之地望”既便利,也能體現“地望”的重要性。然至唐后期,“論聲”、“論字”的“韻譜”、“字譜”逐漸增多?!绊嵶V”大概以玄宗朝張九齡撰《姓源韻譜》開其端;2“字譜”因唐代譜牒的散佚,暫無法判斷其最早出現的時間,大抵中唐以降漸多。鄭樵稱姓書譜牒“論字者則以偏旁為主,論聲者則以四聲為主,論地望者則以貴賤為主。然貴賤生沉,何常之有,安得專主地望?以偏旁為主者可以為字書,以四聲為主者可以為韻書”。3南北朝至唐前期,盡管“貴賤生沉”,但朝廷尚存士庶之別,“論地望”自然是氏族譜的主流;唐后期,“郡望”向“姓望”轉變,譜牒不再“專主地望”,而“字譜”、“韻譜”增多,形式近于姓氏書了。4這種情況不僅表現在“天下氏族譜”上,“氏族簡譜”也有反映。自南北朝、唐前期至唐后期,“氏族簡譜”的功能雖存在由“定郡姓”到“識郡望”的變化,5但形式變化不大,仍保持“某州某郡出幾姓:某、某、某”的形式。不過,前人較少關注的是,敦煌文書S.5861B殘片呈現出的“以姓系望”模式。這份殘片僅存宋、陽、車、賈四姓的內容,茲舉“宋姓”為例:“宋姓三望:京兆郡宋、河內郡宋、廣平郡宋?!?這種編撰形式無疑更容易查找姓望知識。

在譜牒類型上,由南北朝入唐,一個突出表現即“州郡譜”逐漸消亡。《通志·藝文略》著錄的“郡譜”,除《天下姓望郡譜》一卷當歸入“氏族簡譜”外,未見一部唐代著作。7楊殿珣對南北朝與唐代譜牒的分類,存在一個明顯差異,即唐代沒有“州郡譜”?!爸菘ぷV”編撰主要出于兩個目的:一是地方政府和州郡士族為清理士庶、品第鄉(xiāng)里著姓而撰;8二是朝廷編纂“天下氏族譜”,州郡上呈本地姓譜作為材料。前者因隋唐中正舉士制度消亡,地方漸不再有修譜的需要;后者則隨著唐后期大型氏族譜不再編修而消失。是故,至唐后期,“州郡譜”不復存在。唐前期的“州郡譜”,主要是第二種類型,但隨著官修氏族譜工作的完成,無須存于秘閣,以致散佚,目錄無存。所幸敦煌文書保存《敦煌名族志》(或應命名《敦煌諸姓譜》9),經池田溫等學者研究,10為今人認識“州郡譜”提供了直觀的個案。

縱觀中古譜牒“二型四類”的發(fā)展,唐后期可以說是譜牒發(fā)展的一個轉型期,漸呈現出與南北朝、唐前期的不同面貌。這一轉型或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謂下啟宋代以降譜牒形式變化的先聲。

唐宋之際,譜學發(fā)生了一個大變化——官

修譜牒衰微,私家修譜盛行。清人邵晉涵即將唐宋之際譜學發(fā)展概括為“專門之學衰,而后有私家之譜”。11私家家譜、宗譜,在宋代以降,成為譜學主流,并出現了以“歐、蘇譜法”為代表的修譜標準,“大宗譜”和“聯宗譜”也在南宋以降增多?!盎首遄V”,至宋代在修譜機構、官員、周期等方面,也進一步“制度化”,形成“玉牒”、“屬籍”、“宗藩慶系錄”、“仙源積慶圖”、“仙源類譜”五類文獻,其中“玉牒”甚至在宋代發(fā)展成編年體史書。12總譜、姓書,宋代以降,仍不乏其書,例如丁維皋《皇朝百族譜》、邵思《姓解》、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錢明逸《熙寧姓纂》與曹大宗《姓源韻譜》等。13這些總譜、姓書以“論聲”、“論字”為主,內容和形式與中古“韻譜”、“字譜”相近,但功能顯然不同,更多是一種學術(姓氏學)研究。1“州郡譜”,唐后期已不見蹤跡,但南宋以降因士紳的鄉(xiāng)里宗族建設,出現了明代戴廷明、程尚寬等撰《新安名族志》等地方“名族志”和方志中的“氏族志”,或可算作以新形式“復活”。

從中古譜牒在宋代以降的嬗變來看,私譜、皇族譜、姓書對中古譜牒,存在一定因襲。宋代皇族譜部分地繼承了唐后期五代的皇族譜形式,統(tǒng)譜、姓書承襲了中古“氏族譜”的體例,為

今人認識中古譜牒可提供參照。如南朝梁賈執(zhí)《姓氏英賢譜》,據佚文可推論形式上譜傳合一,但佚文無法反映其具體形貌,古今學人提出今存宋人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體例與之相近,為認識《姓氏英賢譜》提供了一個直觀的參照物。2

尤值得注意的是,近世家譜、宗譜對中古“庶姓譜”的繼承。盡管歐陽修稱“自唐末之亂,士族亡其家譜,今雖顯族名家,多失其世次,譜學由是廢絕”;但他自己也說:“唐之遺族,往往有藏其舊譜者,時得見之?!?歐陽修家族即存有舊譜,他也曾借閱《顏氏譜》,并稱“士大夫之世譜未嘗絕也”。4“歐式譜法”的提出,旨在糾正譜學廢絕之弊。無論是效法古譜體例,還是唐舊譜對歐陽修的影響,均導致“歐式譜法”對中古譜牒存在繼承之處。比如歐陽修撰《歐陽氏譜圖》,“斷自可見之世,即為高祖,下至五世玄孫,而別自為世”,5如上文所論,繼承了唐后期“庶姓譜”的書寫方式。其實,就《歐陽氏譜圖序》(含集本和石本)來看,倘不論“譜圖”部分,與今人復原的中古譜牒形貌,也存在相似處——《歐陽氏譜圖序》自言“略存其舊譜所載”,6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保存舊譜之處。更重要的是,歐陽修撰《新唐書》之《宗室世系表》和《宰相世系表》,可能兼采“歐式譜法”和唐譜體例。類似的是南宋汪藻《世說人名譜》,存在六朝舊譜遺存和汪藻整理士族譜系成果的爭議。7但《人名譜》圖表部分,采用旁行斜上之法,當受“歐式譜法”影響;“牒”的部分,體例上應受舊譜和宋人譜例的多重影響。8倘能辨別“歐式譜法”對唐舊譜的繼承程度,或可更好地借鑒《新表》和《人名譜》考察中古譜牒的書寫體例。簡言之,宋代家譜在一定程度上仍繼承了唐后期“庶姓譜”的形式。

四、結 語

本文對中古譜牒的類型做了檢討和思考,并

從層級和流變的視角對各類型譜牒進行了考察。中古譜牒的類型可概括為“二型四類”?!皢涡兆V”和“諸姓譜”即為“二型”,而“單姓譜”下的“皇族譜”、“庶姓譜”兩類,及“諸姓譜”下的“氏族譜”、“州郡譜”兩類,稱為“四類”。四類之下,又可再加細分:如“皇族譜”可分“帝系”、“宗譜”、“玉牒”和各種皇親譜等小類;“庶姓譜”按著錄親屬范圍,可分為“家譜”、“房譜”、“宗譜”、“通譜”等小類;“氏族譜”按照形式和內容,可分為“天下氏族譜”、“專類氏族譜”和“氏族簡譜”三小類。

在唐后期,譜牒呈現出一個新面貌:“庶姓譜”呈現出新的分房和斷世原則,“皇族譜”編撰進一步“制度化”和“多樣化”,“氏族譜”愈發(fā)與姓書趨同,“州郡譜”則走向消失。前三者的傾向,開啟了宋代以降譜牒形式變化的先聲。唐宋間譜牒的承襲關系,1或可給今人重塑中古譜牒提供參考。

中古譜牒的“二型四類”,從世系記錄來源的視角,可劃分成如下層級關系:私家“成文家譜”和“庶姓譜”最為基礎,“皇族譜”較“庶姓譜”層級稍高,“州郡譜”是“成文家譜”、“庶姓譜”的上級,“天下氏族譜”較“州郡譜”又高一級,“某類氏族譜”與“天下氏族譜”大體相當或稍低。

最后,墓志中世系書寫,究竟是來自志主家族私譜,還是抄自朝廷或譜學家編撰的氏族譜呢?筆者仍然認為是依據志主家族的“成文家譜”和“庶姓譜”。那么,如何解釋這些“私譜”具有相同的形式,而且與中古官修氏族譜的形式相近呢?私家“成文家譜”、“庶姓譜”是官修氏族譜的材料來源,正如陳爽指出,私家譜系是按照統(tǒng)一格式上呈的,可謂之“譜狀”。2這種格式極可能是中古時期不少譜系文本共同遵循的基本格式,比如中正舉士時記錄父祖官名的“簿世”、“簿伐”,敘述死者世系和生平的“行狀”,唐人科舉提交的記錄選人家世、貫望、年貌、履歷的“家狀”。墓志中的世系書寫,與官譜相近,當亦源自對這種基本格式的遵循,而非依據官修氏族譜?;蛟S,志主族人提供給撰寫者的世系,即已按照這種格式。至于私譜,當亦以此種格式為基礎,但可能有所變化,較基本格式復雜。只是當需要提供世系記錄的場合,各家族往往按基本格式整理家族譜系。就此而言,中古墓志中世系書寫,當是中古譜系文本基本格式的呈現。3

[作者陳鵬(1987年—),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史系講師,吉林,長春,130012]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16日]

(責任編輯:劉波)

猜你喜歡
中古流變層級
科室層級護理質量控制網的實施與探討
層級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
“中古”生意“最好的時代”?
職務職級并行后,科員可以努力到哪個層級
2014—2016貴州英語學考、高考學生認知水平分析
淺談民歌《茉莉花》的流變
霸王別姬:在流變中書寫性別
唐宋草書流變與唐宋文化轉型
中國就業(yè)版圖“流變”
《詩經·大車》正音與談部中古分化探
长阳| 梁平县| 潞西市| 鸡西市| 崇文区| 古蔺县| 屏东县| 新兴县| 宜川县| 资源县| 西贡区| 镇赉县| 宁陵县| 益阳市| 竹山县| 高要市| 重庆市| 个旧市| 防城港市| 龙山县| 临朐县| 化德县| 日土县| 资中县| 洮南市| 耿马| 郓城县| 阿拉善右旗| 屯留县| 浪卡子县| 祁阳县| 承德市| 枝江市| 岗巴县| 连城县| 道孚县| 和顺县| 灯塔市| 临漳县| 吴忠市| 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