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變化的考核標(biāo)準(zhǔn),及屢次三番地打回重寫……”這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懂。本人曾作為新人駐村4個月,因政策要求周末不能休息,只能悄悄調(diào)整,一周休一天或者半天,離家又遠,根本回不去。夜里開會到12點是常事,回到村委會都一點多,一打雷下雨就停電,挺艱苦的。村官也是個女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辭職了,基層很多人都難以堅持下來,負面正面新聞不斷。好處就是,我的確成長了很多;壞處就是,助長了某些群眾“等靠要”。
—一切都會解決(讀2019第7期雜志《扶貧干部的日?!罚?/p>
精英的思考永遠是有價值的,但是精英的思考如果要走向更廣博深遠的地方,就需要提升這種思考自身的生態(tài)多樣性。批判,曾經(jīng)是我們的精英最有效的“使知之”的方式或者喜好,然而,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精英,都會感慨一個事實是,在民眾的樸素的價值觀和行為里,總有一種他們切之痛之齒之的“鄙陋”,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而自在不衰,這也是精英不應(yīng)回避的歷史真相??鬃釉唬窨?,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精英的擔(dān)當(dāng);孟子曰,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是精英的躬行。最后想說的是,有效的“教化”,一定出發(fā)自尊重和理解。
—貓(讀微信公眾號文章《武大賞櫻沖突,又見集體七傷拳》)
每一個群體都會有艱辛的一面,只是這一面是主要方面還是次要方面。公務(wù)員作為社會規(guī)則的直接制定者,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其群體社會地位不言而喻,浩蕩的國考大軍就是明證。聊一個群體要看他們的社會地位與貢獻是否對等,他們與相近資歷群體的地位是否協(xié)調(diào)。社會的進步是相近資歷的個人和群體能夠相通互融,而不是區(qū)塊固化,利益盤剝。怕就怕在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德馨(讀2019第7期雜志《霓虹燈和月亮的距離》)
看似一切正常,內(nèi)心了然無趣,做與不做全無所謂。我也有過這樣的曾經(jīng),對這個世界有種倦怠感,只想靜靜不被叨擾。因為家里有抑郁患者,塵事紛雜,十年間病情反復(fù),歷歷在目。所以對于自己的倦怠是警惕的,也時常調(diào)節(jié),但這種時常竄出來的倦怠有時確實會叫人無所適從。只是一直告訴自己,有一天超乎了情緒波動周期,你需要專業(yè)的意見。這便是對生命負責(zé),對人生負責(zé)。
—芼樂(讀微信公眾號文章《抑郁癥不殺人,它只是容易讓人去死》)